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11月9日 · 一、晚拖延. 有多少次你都是在主動選擇熬夜? 明明沒有什麽事情需要當天晚上完成,而且也很睏了,但就是不想睡覺。 這樣的現象被研究者稱為晚睡拖延(bedtime procrastination)。 乍一聽很難以理解啊,睡覺這麽一件美好的事,居然還有人會拖延? 對一部分人來說,晚睡拖延往往拖延的並非「睡覺」,而是睡前必須要做的其他事情。 睡覺前往往需要處理一些雜物,如遛狗、鎖門、把床上的雜物收拾乾凈,以及洗臉、刷牙、摘隱形眼鏡。 當你忙完一天終於回到家裡,終於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終於能癱在沙發上追劇,終於能擼擼貓⋯⋯這時要讓我暫停享受生活,去完成像洗臉刷牙這樣的半強制性任務? 怎麽可能? 對另一部分人來說,晚睡拖延則是 「不想結束手頭的事情,沒有足夠的自控力抵擋身邊的誘惑。

  3. 2021年3月22日 · 了解自己怎麼就和怎麼生活一樣,可以透過寫日記的方式來記錄。 在這個 7 天睡眠練習計畫的隔天早晨,你必須問自己 3 個問題: 1.

  4. 2015年3月11日 · 使你的臥房進入睡眠模式. 國外知名睡眠居住研究所 所長 Robert 指出, 室溫 18-20 度是最適合入睡的溫度 ,此外,臥房最好使用有遮光效果的窗簾,因為過亮的光線會影響睡眠品質。 別把手機當鬧鐘. 嗯……關於這一點,確實是一大難題;自從智慧型手機大舉入侵我們的生活,它幾乎取代了一切事情,不再戴手錶、不需要記事本(也因此不再隨身帶筆)、不需要鬧鐘、不需要計算機……,然而,Robert 說: 請記住,你的臥房是為了睡覺,沒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了! 所以,別再說任何藉口,從今晚開始,就把手機「請」出你的臥房,以確保擁有好的睡眠品質,否則,每晚睡前滑個不停,瞌睡蟲也被你滑走了! 深呼吸練習. 練習深呼吸並將之視為放鬆身體的信號。 家庭治療師Vikki 表示:

  5. 2021年11月22日 · 哈佛講師教你3招「訓練大腦」安穩入眠. 健康醫療網 2021-11-22. 一般而言,入睡後開始進入4個不同階段的慢波睡眠,腦波頻率會降低,進入深睡狀態,之後又倒轉4個階段,由深度慢波睡眠,逐漸回復成淺睡狀態,進入快速動眼期,如此完成一個睡眠週期 ...

  6. 2020年12月10日 · 失眠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之一,要怎麼辨別自己的狀況的嚴重度? 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可用「五個三」法則來評估失眠的頻率和嚴重度,藉此判斷自己是不是有「慢性失眠」。

  7. 2019年2月27日 · 常常做深呼吸,長吸氣,長吐氣,隨時做一些練習,儘量讓副交感神經系統放鬆。 我在這本書,會將有助於睡眠的各種生活習慣配合科學,為你做一個理論與實作的整合。 你如果本來有一些相反的習慣,比如說睡前習慣喝酒助眠,也許讀到這裡,會立即想要抗議。 但是,我們只要仔細觀察,酒精短期內雖然會讓一個人放鬆而可以進入睡眠,但長期使用的效果卻是剛好顛倒。 從我過去所接觸到的實例來看,只要徹底轉變生活的習氣,再加上調整面對睡眠的認知和心態,更重要的是,改變生命的觀念,失眠也就完全緩解掉了。 大多數人沒有想過,只是改變心態和想法,在臨床上改善失眠的效果,可以比藥物更好。 心理治療近年應用廣泛的認知療法也強調,我們很多身心的困擾,是由錯誤的認知和想法所導致的。

  8. 2020年3月11日 · 1. 與正常人相比,入睡、清醒時間皆往後延遲,且超過至少兩小時。 像Rod的作息:一般凌晨三點才入睡,然後睡至隔天中午十二點。 2. 如果患者的生活模式可自由選擇入睡和起床時間,睡眠品質會有所改善,但會普遍繼續維持晚睡晚起的延遲模式。 3. 入睡後,睡眠中能深眠,不會輕易中斷。 4. 此現象 至少延續三個月以上 ,就算努力調適,還是無法輕易自我矯正。 5. 並未患有其他類型的睡眠障礙,且無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疾病、服用藥物等等。 圖片來源:鄭淳予醫師 部落格. 根據統計,一般人患有延遲型睡眠的機率為0.2∼1.7%,但青春期是發作高峰期,患病機會可能提高為7%, 因此,千萬別以為失眠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可能深受不同型態的失眠所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