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1日 · 至於睡眠問題,最多人覺得起牀後依然感到疲累,其次是容易扎醒、需要半個鐘以上入睡、淺睡多夢等。 若想睡得更好,69%人認為環境寧靜最重要,無壓力和多做 運動 也很重要。

    • 心情放鬆下遇衝擊 影響更大
    • Mirror出道成港人動力和快樂泉源
    • 創傷壓力反應受多種因素影響
    • 籲看片後不適勿再接觸
    • 若驚慌失眠緊張持續 影響生活快求助
    • 倖存者或內疚自責 宜給喘息空間
    • 與年幼鏡粉「打底」 鼓勵孩子與父母傾訴
    • 情緒支援熱線服務

    看演唱會,大家都抱着愉快輕鬆的心情,沒有想過會有嚴重意外發生。「過馬路會提起精神,留意有沒有危險,但看演唱會是處於一個放鬆狀態,令人放下戒備心。所以突如其來出現這麼恐怖的畫面,衝擊一點兒都不小,影響可能較大。」臨牀心理學家鄭寶君形容這事件是「香港人的創傷」。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亦指,MIRROR演唱會事故的特別之處,是發生在一個放鬆的狀態,人們警覺度較低,「對許多人來說,去紅館睇show是好開心、好興奮的事,但突如其來發生這樣情况,影響會比較大」。創傷事件加上無助感覺與不確定(例如傷者狀况未明),令受眾壓力增加。

    鄭寶君曾與不同「鏡粉」談過MIRROR受歡迎的原因,發現「這班人很努力,他們各有不足之處,但他們幫自己找到出路,我想這都是一直以來香港人有的價值——機會、嘗試、付出,所以我可以理解他們為什麼會受歡迎。我不是忠實『鏡粉』,但我都很在意這次事故」。相信每一個香港人都不會願意見到一個如此努力的年輕人,因此斷送生命或一輩子承受此事帶來的傷害。 「MIRROR受到香港人關注,他們在2018年出道,之後香港人經歷社會事件和新冠疫情,對很多人來說,MIRROR在一個動盪時代、困難時期,於心理上給了香港人一些動力和開心的泉源。」麥永接亦指出,這一場嚴重意外,令不少人突然受到衝擊,感覺和反應可能會較大。 相關文章:上班族經常失眠、扎醒 隨時影響健康、情緒兼記憶 7個改善睡眠貼士 人為失誤與天災橫禍相比,前者帶...

    鄭寶君說她看到影片那一刻,坐在椅上突然往後靠,「呀」一聲同時將手機拿開。「看一次我已經受不了,是因為我太知道他(傷者)會有什麼事發生。我本身對影像很敏感,很快便想像到他之後的路是怎樣,所以我有種好強烈的感覺,就是覺得好可惜。」鄭寶君看到影片後感到不舒服,亦知道傷者未來的路很難行,所以不想重複觀看影片。「我第一個反應是身體傾向不想看,很快想拿開電話,身體告訴我:我想與這件事保持一些距離。」目擊危害生命的意外,出現壓力反應是人之常情。如果認識傷者,擔心和在意程度都會明顯不同。 麥永接表示,創傷壓力反應受多個因素影響,例如與創傷事件暴露的遠近、與受害者之間的關係親疏、個人創傷經歷、家族遺傳、性格、性別等。 相關文章:急救精神健康 做「樹窿」化解危機

    麥永接其中一個病人是MIRROR粉絲,他本身有情緒問題,MIRROR的出現令他變得開心,亦認識了一班「鏡粉」一起追星和應援。近期病情趨向穩定。但他看到意外片段後受驚,當晚出現頭暈、頭痛、作嘔、睡不好等情况;翌日醒來打開電話,再看到別人傳來有關影片,再次頭暈、作嘔,整天感到不適,於是去覆診,並問醫生:「我是不是很病?是不是很有問題?」 雖然傷者不是MIRROR成員,但病人期待已久的演唱會突然取消,令本來已購買門票的他有強烈失落的感覺和空虛,還夾雜複雜心情。病人表示,就算演唱會沒有腰斬,也不會想去看。麥永接向他解釋這是正常反應,其他人看到這些影片都可能有相關的情緒反應。 當面對重大事故或傷害時,有些人會驚慌或僵住不動(freeze),這都是人類原始反應和自我保護機制。但亦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不會很...

    鄭寶君表示,不論是親身目擊意外或觀看影片,出現短期壓力反應,例如驚慌、影響食慾和睡眠、緊張、胸口翳悶等,一般都屬於正常反應,通常會在數天後逐漸消退,但情况因人而異。如果反應持續且強烈,並影響日常生活如失眠,甚至有尋死念頭,有可能是急性壓力反應(acute stress reaction),需要盡早尋求專業協助。若急性壓力反應症狀持續超過1個月,便可能患上創傷後遺症(PTSD)。 假如情緒反應太強烈,應暫時避免收看與事故相關的資訊。麥永接提醒,面對創傷事件帶來的壓力反應,可留意以下4點: 情緒方面:在受影響人士可接受情况下,鼓勵他表達情感,避免在內心抑壓 社交方面:找朋友和家人傾訴 處理策略:積極解決問題 認知方面:維持正面的世界觀、思考人生方向和意義

    創傷事件帶來的影響難以一下子抹走,但未必需要過分迴避。即使是創傷後遺症的患者,亦可以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和心理治療慢慢減低逃避行為。麥永接認為,可以想想如何「集體overcome」。在歌手和傷者的社交媒體留言打氣,大家互相支持都是一個面對方式。 鄭寶君認為,尋求發生意外的原因是其中一個出路,但在追究是否設計或管理出問題的同時,社會大眾可嘗試繼續支持和愛護他們在意的事情,「集氣為他(傷者)送上祝福,或者繼續支持你喜歡的樂隊」。她相信,事故對MIRROR成員心理上都會有很大影響,與觀眾相比,他們經歷的傷痛大得多。作為創傷倖存者,尤其是發生在大災難後,通常會問:「為什麼是你不是我?如果我當時這樣做,他就不會出事!」他們往往都有很強烈的內疚感和自責,心理學上稱為「倖存者內疚感(survivor guil...

    MIRROR不乏中學生「鏡粉」,同學間少不免會談到這次演唱會事故,家長如何與子女講解是次意外?育有兩名兒子的鄭寶君表示,她盡量輕描淡寫向7歲大兒子講述事件,指MIRROR演唱會發生嚴重意外,傷者送院治理。由於同學之間可能會談及是次意外,所以她先與兒子「打底」預告片段內的嚴重意外畫面「好恐佈」,可能會感到不安,讓他做好心理準備。 小朋友處理情緒能力未發展完善,未必可以透過言語表達情緒和內心感受。家長不宜讓年幼或本身性格容易受驚或不安的子女觀看相關意外片段。 家長可提醒子女,如果觀看影片後,覺得心裏不舒服,可與父母傾訴,並告之他們有權選擇不參與討論、拒絕看片段,而出現情緒反應絕非懦弱的表現。 相關文章:【幼園危機處理指南】認識幼童遇危機常見身心理反應 避以「睡着了」、「遠去」釋死亡

    醫院管理局:2466 7350 香港紅十字會:5164 5040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社會福利署:2343 2255 生命熱線:2382 0000 明愛向晴軒:18288 文:利楚兒 美術:謝偉豪 編輯:梁小玲

  2. 2019年3月22日 · 由專家講解4種健康風險較高的帶飯方法。 1. 吃前一晚剩飯剩餸. 有些人因為想省錢或不想浪費,把前一晚的剩餘飯餸放入飯盒當作翌日午餐。 但由於這些飯餸沾有口水,會大大增加細菌滋生的風險。 THEi食品與健康科學學系助理教授蔡少薇及特任導師張誼靜表示,從食物安全角度,不建議吃前一晚的剩飯。 她們提議:「最好在早上才準備飯餸。 如果做不到,那麼前一晚煮好後,應該先把帶飯需要的分量放入食物盒中並置於雪櫃儲存。 」如果吃剩了才決定帶飯? 「那前一晚進餐時應使用公筷,避免飯餸沾有口水。 2. 飯盒放普通袋子. 蔡少薇表示:「前一晚煮好的飯餸,應先放涼(最好不超過30分鐘)再置於清潔的食物盒中,並放進雪櫃儲存(4℃或以下),以抑制細菌生長。

  3. 2020年10月8日 · 面對連月來的 新冠肺炎 疫情及已逐漸浮現的經濟及社會等問題,令人愈見身心俱疲。. 本當教師的鄧意妮(Elaine)因對心理學學科感興趣,遂決心進修相關心理學轉制課程,及後更完成碩士課程,轉戰教育心理學家行列。. 近月在疫情陰霾下,她是如何 ...

  4. 2023年10月31日 · 他5年前腰椎有問題,由黃親自操刀治療,令他體驗到黃對病人的溫柔體貼及承擔,例如病人麻醉入睡前,黃必定在旁安慰說「放心交畀我」,這亦成為徒弟從醫標準。

  5. 2023年9月27日 · 對於沒有醫保及退休儲蓄有限的長者,實難負擔如此高昂費用,只能輪候公立醫院做手術,但輪候時間冗長,置換膝關節一般要等約5至7年,摘除白內障亦一般需輪候3年。. 一次性開支就是突發支出,例如家居裝修、大廈維修,以至因急病想盡快獲得治療 ...

  6. 2021年9月20日 · 香港人出名鍾意返工,因為工時長身體過於疲累、生病不適等原因突然暈一暈可大可小,不妨先學一些 職場急救 小技巧以備不時之需! 目錄. 1 問:有人好像即將暈倒,給予食物和水會令他舒服一點嗎? 2 問:有人暈倒地上,應否扶他起身? 3 問:搽藥油有用嗎? (蕭:急症科專科醫生蕭粵中丨陳:心臟科專科醫生陳麒尹) 問:有人好像即將暈倒,給予食物和水會令他舒服一點嗎? 蕭: 不應給他食物和水,以免暈倒或神志不清時嘔吐,阻塞氣道。 若當事人指口很乾,可用水幫他濕濕口,會舒服一點,待他沒有作嘔作悶時才給他水喝,不過不要急,一次過喝得太多,也會容易嘔出來。 相關文章: 人人都可以急救? 問:有人暈倒地上,應否扶他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