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www.rehabsociety.org.hk › zh-hant › 關於我們香港復康會 | 里程

    2019. 香港無障礙旅遊指南 升級至第四個版本,糅合360度全景攝影技術,並新增無障礙公眾洗手間的資訊。 2018. 推出全港首個專為自助組織設計的網上平台 織聚點SHOHUB ,促進自助組織交流。 2016. 獲得香港賽馬會資助,香港復康會推出 康程式計劃 ,以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及透過社區復康網絡活動推廣自我健康管理,同時提供慢性病及病人自助組織的資料。 2012. 成立 研究及倡議中心 ,統籌及發展本會的研究及倡議工作。 2010. 成立 曾肇添護老院 ,提供包括復康護理的持續照顧服務,提升院友的生活質素。 2010. 成立 利國偉日間復康護理中心 ,為腦部受損、患有認知障礙症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提供多元化的復康、養生及醫療保健等服務。 2008.

  2. 我們致力成為一所具效能、影響力以及關懷的全人照顧及復康機構。 使命. 透過創新復康服務及賦權殘疾或面對健康挑戰的人士,倡議全人健康、社會參與以及共融有利的環境。 價值觀. 我們信守: 「尊重人」- 信任、尊嚴、尊重、平等參與及溝通. 「專業精神」- 同理心、優質服務、持續發展、勇於承擔及力臻至善. 「誠信」- 忠誠、信實及問責. 「充能」- 自主、自強及參與公共政策. 「共融」- 尊重多元化、以權責為本.

  3. 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 ( 簡稱 PNF) 不只是一種治療的特殊手法,也是一種重要的治療原理。 在物理治療的臨床使用非常廣泛,可以融入各種不同的治療當中,藉著刺激各種感覺受器以及使用強而有力的肢體來誘發較弱的部分,有效且容易的誘發出患者的最大動作潛能,根據患者的狀況在不同的階段和姿勢下予以不同的誘發技巧。 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 (PNF)上肢訓練. 善用復康黃金期 中風者活動力增30% 不日更新,敬請留意.

  4. 1. 把手套進腕帶,拉緊腕帶再輕握手柄。 2. 調較行山手杖長度,令手臂能彎曲成90度角。 3. 上坡時按需要縮短行山杖,下坡行走時有需要放長。 長者手杖. 對象:長者身體機能日漸退化,肌力、平衡力、視力等感官開始變差,使用手杖可提升步行穩定性,以減低跌倒的風險。 功能:承受身體部分重量,行走時提供多一個支撐點,減少下肢的負荷。 支撐點越大,輔助行走的穩定度也會比較高。 特點:腳墊採用橡膠材質,有防滑功能,可預防跌倒。 單枝式手杖. 功能及特點:輕便、容易攜帶,適合體能和平衡稍差的人士使用。 使用方式: 1. 視乎下肢傷患決定手杖放在哪一邊手。 如左腳有傷患,應以右手執手杖。 2. 步行時,手杖跟患側腿一同踏出,然後健側腿跟上。 四腳手杖.

  5. 柏金遜症」最明顯病徵是手腳震顫及步履不穩,不少人卻誤將柏金遜症與認知障礙症(前稱老人痴呆症)混為一談因此常被以為是「老人病」。 復康深度焦點中,傑仔分享他自 24 歲走到 43 歲「未及老,就與病抗爭」的「柏」金歲月,看看他是如何一步一步的邁向明天。 65歲或以上人士 1%人患柏金遜症 年輕患者較罕見. 柏金遜症(Parkinson’s Disease)為常見腦科疾病第二位,由一位英國醫生詹姆士柏金遜(Dr James Parkinson)於1817首先於一篇醫學論文記錄此病而得此名稱。 現時,香港每800人,約有一個人患有柏金遜症。 65歲或以上人士,則有1%人患上柏金遜症。 雖然醫學不斷進步及有臨床經驗累積,每年仍有「年輕新力軍」加入,可是,到現在仍未有藥物或手術可以完全根治。

  6. 為 60 歲以下因中風後需要接受日間或門診康復服務而 有行動困難 的病人提供 「 易達巴士服務試驗計劃 」 ,旨在方便病人往返公立醫院及診所接受康復服務,並評估對其服務的需求。 使用者須先申請成為「易達巴士服務試驗計劃」會員後方可使用服務,易達巴士會安排相同或相近行程之會員乘坐同一路線的巴士,以便接載更多有需要的乘客,但此服務並不包括接送病人上樓或下樓。

  7. 內容︰透過殘疾人士的故事演繹及互動遊戲,讓參加者了解殘疾人士出行的挑戰及認識無障礙設施,並融入故事中為故事主人翁解困. 活動費用︰費用全免. 11月推介︰破障初體驗. 日期/時間︰11/11/2023 下午2:00 – 3:30 或 4:00 – 5:30. 地點︰香港復康會賽馬會樂齡互康園,香港薄扶林沙灣徑7號 (於堅尼地城地鐵站集合) 名額︰6-12 歲兒童及一至兩位陪同成人. 內容︰透過多項室內及室外的體驗活動,包括挑戰數碼科技﹑探索模擬社區﹑密室破障及空中花園等,初體驗復康破障精神. 活動費用︰費用全免. 參加方法: 可經以下方式報名: 1. 報名個別活動 ,完成以下個別活動的網上報名表格即可* 《愛・共・融》互動故事及工作坊 (10月14日)︰ 按此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