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什麼是高血壓 科學研究表明人體的正常血壓在收縮壓90140mmHg舒張壓6090mmHg之間當患者檢測的血壓低於這個區間時則為低血壓高於這個區間時則為高血壓不管是低血壓還是高血壓對人體的危害都很大

  2. 我們常說,病從口入,指的不單單是指食物是否新鮮、衛生,是否含有致病菌,也指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身體代謝因出現病變。 比如說,長期吃脂的食物,導致了血脂出現異常,血脂帶來的就會有血壓異常,高血壓的危害在於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是冠心病、心衰、中風及尿毒症等疾病主要原因。 長期吃糖食物,身體消耗不了多餘的熱量就會以脂肪形式儲存起來,肥胖也就來了,肥胖是很多疾病的重要原因。 臨床上發現,當肥胖超過一定標準時,幾乎同時發生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壓、肝膽、腸道疾病等的幾率大大增加。 這些會同時來,臨床上叫代謝綜合征。 3種與心血管代謝疾病密切相關的食物: 糖:也包括含糖飲料,糖是肥胖的根源。

  3. 1、糖尿病壞疽。 糖尿病壞疽是由於糖尿病患者長期不控制血糖,導致外周血糖過傷害到了神經、血管、組織,然後在某種情況造成了四肢末端尤其是下肢末端的損傷。 在糖和受損血管、神經的影響傷口長期不愈,然後濕性壞疽。 糖尿病壞疽分級: 0級:出現了開放性的病變,有明顯的供血不足。 1級:患者的患處有淺表潰瘍,可由各種損傷導致。 2級:糖尿病潰瘍傷到了肌腱、韌帶以及骨關節。 3級:深度的患處潰爛,有骨髓炎發生。 4級:趾部位以及部分足部壞疽。 5級:整腳壞疽。 糖尿病壞疽嚴重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壞血症,然後導致全身器官感染壞死,最終患者搶救無效死亡。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秦僑慧指出原發性痛風較好發於肥胖者大量飲酒者有痛風家族病史或患有高血壓的患者合併症伴隨著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病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等屬遺傳性疾病。 防痛風 日常飲食記得注意5點 而繼發性痛風可由腎臟病、血液病及藥物、飲食、習慣等多種原因引起發炎、疼痛產生;臨床常見好發小關節處,如手指、腳指處紅腫,於抽血可發現血清中尿酸值升高,臨床常見合併症為高尿酸血症,易引起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導致反覆發作、痛風石沉積、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 秦僑慧護理師呼籲,民眾在日常生活上,飲食需注意以下5點,預防痛風發生: 1、減少攝取這類食物 少量攝取普林含量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家禽肉類及菜花、菠菜、豆類、龍鬚菜、蘑菇等。

  5. 代謝症候群是一群危險因子的集合包括中央型肥胖血壓高空腹血糖高高密度膽固醇低空腹三酸甘油酯高其中只要達3項以上即為代謝症候群。 醫師指出,代謝症候群主要是因為不良的生活型態或遺傳所導致,並容易衍生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甚至是糖尿病等併發症,不得不慎! 代謝症候群血糖高 恐引發糖尿病. 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黃碧玉表示,代謝症候群5項指標內的血糖高並不如糖尿病高,但可能算是糖尿病前期,因為糖尿病的飯前血糖達126以上,或是飯後血糖、隨機血糖是200以上才是糖尿病,已經有代謝症候群的人必須要非常小心血糖,平常要注意飲食控制跟運動,以避免將來真的惡化成為糖尿病。

  6. 它是由於嘌呤(在臺灣譯作「普林」)代謝紊亂導致的全身性疾病,它不止有關節炎的表現和痛風石的生成,還可伴發痛風性腎病、 尿酸 性尿路結石及代謝異常等。 它是以反復發作的小關節(尤其是踇蹠關節,即人體的大都、太白穴位處)疼痛, 痛風 石形成,伴尿酸血症為特徵的疾病。 如果只有尿酸血症,即使合併尿酸性結石也不能稱之為痛風。 尿酸血症只有10%~20%發生痛風。 也就是說,只有當尿酸鹽結晶、沉積導致反應性關節炎時才能診斷為痛風。 痛風有哪些症狀與特徵. 急性關節炎常是痛風的首發症狀。 典型發作是起病急驟,多於午夜因劇痛而驚醒,最易受累的部位是踇趾的蹠趾關節,依次為踝、跟、膝、腕、指、肘等關節。

  7. 開業精神科診所院長吳佳憬表示,壓力大會影響自律神經及免疫系統失調,直接造成腸胃運作失常;一旦腸胃無法正常蠕動,胃酸及消化腺體分泌異常,就會出現腹瀉、腹痛、脹氣、便祕等症狀。 免疫系統改變 腸胃道易發炎. 「腸胃反應身心狀況,」吳佳憬指出,當心情緊張、焦慮時,腸胃蠕動較快,就容易腹瀉、腹痛,而鬱悶、憂鬱時,腸胃蠕動則變慢,容易脹氣、便祕。 若引起免疫系統改變,反而造成抗體攻擊正常細胞,更會引起腸胃道發炎現象,不只有腸胃道問題,甚至會伴隨血便、發燒、疲倦等。 正常生活作息 正確紓解壓力. 吳佳憬建議,平時應適度休息、規律運動,休息可以使自律神經及免疫系統恢復正常,運動能維持腸道正常運動,並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及健康飲食,少吃刺激性食物,如甜食、辛辣以及油炸、燒烤類。 快速疏緩症狀 抑菌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