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8日 · 瑞銀表示財政赤字的考量及疲弱的土地市場是取消所有住宅印花稅的主要原因過去土地收入佔政府財政約兩成除此之外自2016年以來其他財政收入無法彌補財政支出。 該行相信,取消買家印花稅(BSD)可能會吸引內地買家的興趣,但境外資金流出持續緊張仍是問題。 而取消額外印花稅(SSD)及雙倍印花稅(DSD)造成的影響不太大,考慮到租金收益率及按揭成本的負利差,投資需求仍然低迷。 參考2019年2月及10月放寬按揭成數(LTV)及2023年「減辣」,預期潛在政策可能只可以刺激市場成交4至16個星期。 (第二版加入記者會内容) 財經Hot Talk|巴菲特介紹兩項新「無限期投資」 股東信金句且讀且珍惜. 相關文章: 財政預算案|瑞銀:樓市可能全面撤辣 三原因令正面情緒難持續、樓價今年仍要跌最多10%

  2. 2016年12月30日 · 我第一個看法是炒家絕非樓價高企的原因。 要知道,炒家只是傳遞信息的信差,他們判斷樓價將會上升時會入市買貨,這樣會推高樓價,但不要忘記,在價位高時他們便會出貨,市場供應增加,樓價便會受壓。 由此可見,他們起到的作用只是減低而不是擴大樓價的波幅。 從實證角度看來,過去幾年各種辣招基本上已使炒家絕迹(其實從前炒家的買賣也只是交投量的2%左右而已),但樓價上升趨勢仍沒完沒了,可見埋怨炒家只是找代罪羔羊,焦點誤放,走漏真兇。 我第二個觀點是對「地產霸權」的指控不盡不實,同樣也使政策失焦。 地產商的確是有錢要賺盡,若他們有足夠大的市場力量(亦即壟斷能力),他們不會禮讓,將之棄而不用,但他們市場力量的大小,其實更多是來自政府的政策。

  3. 2024年1月31日 · 本港樓市唯一正面因素是有外地專地來港. 樓價下滑亦未能刺激市民的買樓意慾. 即使按息下降,樓價只能緩慢復甦. 本港發展商股目標價平均降4% 本港住宅樓價自2021年8月高位回落23%高盛認為宏觀經濟環境較預期疲弱而較預期為高的利率持續對樓價造成壓力相信樓價會持續回落今年來已跌0.5%而樓價回落的同時樓市成交亦相對低反映樓價下滑亦未能刺激市民的買樓意慾。 該行稱,考慮到樓市交投回落,住宅升級及投資需求疲弱,因此調今年本港住宅樓價預測,由平穩降至跌5%,但因預計按息會於第二季起回落,因此調升2025年樓價預測,由平穩調高到升5%。 新盤銷售速度放慢. 高盛指,現時本港樓市唯一正面因素是有外地專地來港,推高本港租金6%,但相對於按揭利率,住宅租金息率仍然偏低。

  4. 2023年2月28日 · 外部方面,中美關係惡化,對環球經濟有壓抑作用,而本港屬外向型經濟,若世界交流減少,貨物及人員往來下降,將會令本港發揮空間下降,進而影響香港價值,變相也令樓市承。 面對更複雜世界環境,施永青指,昔日打工是騎牛搵馬,現時年青人

  5. 2022年9月15日 · 大摩指上半年物管股業務並非完全反映內房市場下滑盈利重置亦未完成基於內房市場前景仍未明朗私營物管股在轉型期中盈利將會下降主要有5大原因:(1房地產銷售放緩合同建築面積增長因而放慢將導致2023年起在管建築面積長放慢;(2併購活動因現金流惡化而受限;(3業務在內房銷售疲軟及建築活動緩慢而下跌;(4開發商高利率項目減少令物管股利率率持續受壓;(5開發商延遲付款引發潛在減值損失。 點擊圖片放大. +12. 大摩:物管股2023年平均預測市盈率約11倍.

  6. 2024年4月12日 · 日圓走勢|日圓兌港元約5.12算 鈴木俊一:準備好一切措施應對日圓波動 周G20會議或討論外匯問題. 日圓持續受,於34年低位徘徊。. 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連續兩日就日圓弱勢發表評論,指當局正在分析近期日圓貶值及導致其走弱的原因,重申日本 ...

  7. 2020年8月21日 · 通縮素來為經濟最大敵人,通縮危機既已閃現,大概是時候重温為何一旦通縮成為趨勢,每多令經濟泥足深陷。 相關文章: 【香港經濟】物價由升轉跌本港3年多以來再現通縮 學者指若疫情未止或會持續. 通脹延後消費 企業收縮裁員. 通縮遺禍,可由消費行為說起。 消費者若預期通縮持續,物價低處未算處,便會出現延後消費現象,期待稍後能以更低價格,購買同樣商品或服務。 市民集體延後消費,消費開支縮減難免拖低整體經濟。 市民省吃儉用 形成惡化循環. 商品及服務價格趨降,商戶、企業生意難做,由減少投資、收縮業務、減薪裁員成為常態。 市民職位安全感下降,省吃儉用增加儲蓄以備不時之需,進一步削弱消費開支,進一步加重物價壓力,形成惡性循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