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余家政醫師表示腎臟癌常見轉移至肺腦等器官而晚期腎臟癌治療會先透過手術盡量將原發與轉移處的腫瘤切除剩下的病灶再以標靶藥物進行全身性治療。 余家政主任說,所謂標靶藥物相對於傳統化療,就好比巡弋飛彈與原子彈,標靶藥物可以更精準地針對要抑制的腫瘤機轉進行攻擊,因此副作用較小,且在晚期腎臟癌治療效果上也較好。 余家政主任表示,目前晚期腎臟癌之治療有兩種不同機轉的標靶藥物,第一線通常會使用針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VEGFR)進行抑制的藥物,而目前唯一第二線的藥物則是口服mTOR抑制劑,可以同時抑制癌細胞的存活、生長、複製及代謝。 兩種不同機轉的藥物,就像是針對不同治療關卡的通行證,透過不同的方式抑制癌細胞生長,也可以解決抗藥性產生的問題。

  2. 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年與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共同舉辦富有教育性質「全民練5功 預防雄健康」的公益活動,透過活動推廣癌症預防議題及幫助弱勢癌症病友募款。 遊戲設計內容針對基金會推廣之全民練5功: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定期篩檢,透過正確的癌症衛教相關知識搭配有趣遊戲與「柴語錄」的聯名合作,遊戲中實際的討論與體驗,讓大人帶著小孩一起學習癌症預防的正確觀念。 即日起-11/30 (四) 全家動起來~廢柴揪你一起勇闖健康之旅! 【全民練5功_預防雄健康】的沉浸式「實境教育」解謎闖關遊戲、LINE@官方每日挑戰QA、不定期的趣味活動,讓學習不只是紙上談兵,透過活動,深植防癌相關知識,帶領孩子健康從小做起。 現在加入立馬送你一張抽獎卷喔!!

  3. 活動地點: 台北京站威秀影城 (臺北市大同區市民大道一段209號5F)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07bRo 衛教講座名額有限,報名成功者我們將寄送簡訊通知,首映當天請以通知簡訊或e-mail至現場報到。

  4. 百年大戲 第一風流才子 好久不見的「黃香蓮歌仔戲團」,在建國百年特別隆重製作推出《第一風流才子》大 ... 首頁 台灣常見癌症 腦瘤 喉癌 鼻咽癌 口腔癌 食道癌 甲狀腺癌 肺癌 乳癌 胃癌 腸胃道間質瘤 肝癌 膽囊膽管癌 胰臟癌

    • 熱治療的起源
    • 熱治療的原理
    • 熱治療的策略
    • 熱治療的選擇
    • 39-43℃之熱治療,以區域來分:可以分表淺、深處、體腔內及全身型。
    • 大於60℃ 之熱治療:治療範圍以局部為主,具有腫瘤消融的效果,不須特別搭配其他的治療方式。多以hifu高強度聚焦超音波加熱來施行。
    • 熱治療的未來發展
    西元前1500年以前:古埃及在醫療捲軸便有記載運用熱治療乳房腫瘤。
    西元前460-370年: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曾說:「藥物(內科)治療失敗時,就用手術刀(外科)切除;手術刀(外科)不能治癒,就用火(熱治療)治!」。
    西元936-1013年:阿拉伯人以燒紅的烙鐵治療頭頸部腫瘤。
    19世紀後科學家發現部分罹患腫瘤的病人,感染丹毒後持續高燒,過程中發現腫瘤逐漸消退。

    熱治療其實是一體兩面,除了可以被用作殺死腫瘤細胞的手段外,同時也可以影響人體的免疫反應,例如人體受到感染會發燒。既然它的發展起源那麼悠久,且於1970年代就已了解腫瘤熱治療的原理,又為什麼直到現在才重新被重視呢?主因有二,第一:1990年代起,因為藥物治療和放射治療的蓬勃發展,掩蓋了熱治療的光芒,但放化療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人們就開始追尋是否有其他治癌的方式;第二:醫療科技的進步,對於熱治療的掌握更準確,可進行「精準熱治療」。 對於腫瘤細胞而言,如果加熱到39~41℃就會造成腫瘤細胞暫時性的生長停滯,大於42~43℃即可依不同的加熱時間來造成不同程度的永久腫瘤細胞死亡,但要注意的是對一般正常組織也可能造成影響。 而針對腫瘤旁邊的微環境,熱治療也可達到一定的效果,意即要成功的把腫瘤殺死,除了腫瘤...

    相較於一般人體正常組織,腫瘤內部血管生長凌亂且血流分布不均勻,因此在同樣的加熱過程中,正常細胞遇熱時,會透過血流循環而降溫,但當腫瘤細胞遇熱時,則會產生堆積效應,熱會更久的被保留在腫瘤當中,早期腫瘤熱治療就是運用這樣的原理來進行。 現今熱治療的發展突破,主要原因有三,第一:醫學影像的進步。現在可以利用先進影像技術,如超音波、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等與加熱的平台相結合,清楚知道腫瘤和周圍正常組織的位置;第二:加熱方式的演進。利用不同的電磁波與不同的能量特性去選擇適合的治療部位,使得加熱更有效率且非侵入性,如表淺的腫瘤可利用遠紅外線或微波治療(它們的特質是能量堆積在表淺的部位所以適合用在表淺的腫瘤);另外射頻電磁波(Radiofrequency, RF)或高強度聚焦超音波(High-intensit...

    腫瘤熱治療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市面上也有許多熱療機器可選擇,大致上可以溫度與治療範圍區分,兩者息息相關,39~43℃溫度較低則治療範圍大,可以進行區域甚至全身的熱治療,主要目的為清除微觀腫瘤細胞,並且增強血管的通透性和滯留效應,進而增強化學和放射治療的效果;另一方面,超過60℃的熱治療則適用於局部治療,因為高溫所以不需搭配化放療使用,短時間就可使蛋白質變性分解,達到腫瘤消融的效果。

    表淺治療: 以遠紅外線∕微波加熱的方式,適用於治療體表下3公分內之腫瘤,在歐洲最常應用在復發合併有皮膚轉移的乳癌、黑色素細胞瘤及頭頸部癌症。
    深部治療: 以射頻電磁波來聚焦身體深部病灶,目前多搭配化學和放射治療來使用,加熱至接近43℃增加局部微循環,增強化放療治療效果,根據臨床研究報告指出,放射治療合併熱治療輔助運用在直腸癌、子宮頸癌、膀胱癌三種癌症,會比單獨使用放療效果佳,且研究證實化療合併熱治療及放療合併熱治療皆比化療或放療單獨使用效果好,但惟需注意的是,同步化放療與同步化放療加上熱療直接比較的結果還需進一步臨床研究探討。
    體腔內治療: 一般在肋膜腔或腹膜腔的腫瘤很難控制,藥物難以到達且擴散比例高,目前可透過手術方式打開肋膜腔或腹膜腔,以熱水灌注加熱到約43℃,並搭配化療藥物來進行腫瘤熱治療。此方式治療效果佳,但有一定風險,相對需要有良好的體力才可施行。
    全身型治療: 利用遠紅外線在胸腔部位加熱,透過血液循環到全身進行熱治療,配合化療可提昇化療效果。

    高溫高強度之腫瘤熱治療需要使用良好的影像導航,目前主流有超音波與磁振造影二種影像導航方法,超音波影像適用會動的器官,核磁共振影像解析度高但較適合不會動的器官。如結合核磁共振影像導航與高強度聚焦超音波(HIFU)的「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MRgFUS),可加熱腫瘤組織,使其蛋白質變性進而凝固壞死,目前可運用在良性的子宮肌瘤、骨關節炎,乃至惡性的骨頭轉移。以治療骨轉移為例,超音波能量直接被骨頭吸收,熱消融破壞目標腫瘤,但需與重要神經及器官相距0.7~1.0公分的聚焦安全距離,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傷。

    熱療治癌是一門重新出發的學問,其療效是肯定的,然而,醫界仍需不斷地朝累積臨床經驗、精準控制加熱技術、研發儀器設備,以及合併其它癌症治療的效益等面向努力前進,以期突破困境: 1. 如何把熱更好的去給予? 目前正朝向研發腫瘤順形熱治療,希望使熱源順著腫瘤的形狀分布,更能屏蔽保護腫瘤周圍正常組織,此治療方式可使腫瘤接受能量集中,提高控制率外,亦能減少正常組織的損害。 2. 測量溫度有沒有更準確或有效率的辦法? 準確量測溫度,是熱治療科學化的關鍵技術。現有的技術已能直接或間接的估算治療區域的溫度,目前正進一步開發非侵入性的測溫技術,期能準確得知全面性的等溫曲線圖。 3. 是否有更適宜的影像導航? 依照不同部位、不同器官,不同腫瘤病灶,搭載最適合的影像導航,甚至功能性的醫學影像,是確保「精準熱治療」執...

  5. 採訪.撰文/林貞岑. 四十七歲金鐘導演陳慧翎個頭嬌小,眨著骨碌碌的圓眼睛,總是安靜地站在一旁。. 話匣子打開,才發現她滿腦子奇思妙想、古靈精怪,好像奈良美智畫裡的小女孩,很難不被她獨特的豐沛能量撼動。. 她是編劇也是導演,三十三歲就拿下 ...

  6. 專家諮詢/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任暨免疫腫瘤學卓越中心主任 張文震. 文字整理/ 李佳欣. 「容易復發、治療選項稀少的腎臟癌、膀胱癌,在新型免疫治療出現後,也開始有了新的突破。 談到免疫治療,其實治療泌尿道癌症的醫師應該算是先鋒之一,因為我們很早就開始採用免疫治療的觀念來對付泌尿道腫瘤。 當時大家還不知道免疫系統有「踩煞車」的機制,只是想盡辦法增強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攻擊能力。 如果病患體能狀況不錯,就會利用介白素(IL-2)或干擾素(IFN-a)、卡介苗(BCG)等藥物來活化病患身體內的免疫細胞。 但這種「傳統式的免疫治療」對病人來說效果依然很有限,且幾乎每個病人治療後都會出現嚴重的副作用,無一倖免。 很多病人在過程中都非常難受,有的甚至產生憂鬱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