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簡約公屋 (英語: Light Public Housing )是 香港 一種特殊 公共房屋 ,由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 於 2022年施政報告 中提出,以縮短公屋輪候時間,概念與2001年前的 臨時房屋區 相若。 簡介 [ 編輯] 面積300多平方呎的示範單位分開客廳及休息位置,並設獨立廁,其中廚房採用開放式設計。 不過示範單位中展示的廚房抽氣扇、家俬和冷氣機等,交樓時並不包括在內。

  2. 租者置其計劃 (英語: Tenants Purchase Scheme ),簡稱 租置計劃 (英語: TPS )或 租置 ,前稱 出售公屋予住戶計劃 (英語: Sale of Flats to Sitting Tenants Scheme ),簡稱 出售公屋計劃 (英語: SFSTS ),是 香港房屋委員會 於1991年7月 [1] 及1997年12月為滿足 租住公屋 居民置業需求而推出的資助房屋計劃,讓租戶以扣除地價及低廉價錢購買居住中的單位成為業主。 概要. 租者置其計劃(包括其前身-出售公屋計劃)中出售的邨全部都是於1981年至1994年期間落成,而且沒有和諧式單位的公共邨。 在原先的出售公屋計劃中,一個獲選中邨只有部份樓宇會劃作出售。

  3. 簡介. 面積300多平方呎的示範單位分開客廳及休息位置並設獨立廚廁其中廚房採用開放式設計。 不過示範單位中展示的廚房抽氣扇、家俬和冷氣機等,交樓時並不包括在內。 2022年, 行政長官 李家超 公佈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推出全新「簡約公屋」,以標準簡約設計和「組裝合成」快速建成, [1] 打算未來五年興建30000個單位,結合簡約公屋和傳統公共租住房屋,期望大幅增加未來五年公營房屋總建屋量約五成,至158000個單位,將「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在四年內(即2026-27年度)降至約四年半, [2] 增加約四分之一公營房屋供應。 輪候傳統公屋三年或以上人士可申請入住簡約公屋提早上樓,以家庭為優先;入住簡約公屋人士雖被視為輪候成功,但仍然保留輪候傳統公屋的申請,之後遷入傳統公屋。 [1]

  4. 香港公共房屋 或稱 公營房屋 ,是 香港 經由政府、 公營機構 或 非牟利 機構為低收入市民而興建的 公共房屋 。. 香港公共房屋可分為出租永久房屋、資助出售房屋、出租臨時房屋數種,主要由 香港房屋協會 (房協)及 香港房屋委員會 (房委會)提供(後者 ...

  5. 本條目列出所有 香港公共房屋 (包括 香港公共邨 、 資助出售苑 [a] 、 臨時房屋區 、 中轉房屋 、 過渡性房屋 、 簡約公屋 以及由 香港房屋委員會 發展的工業用途樓宇)的紀錄之最。 邨與苑規模. 邨與苑歷史. 樓宇歷史及用途. 施工技術及設備標準. 樓層及單位. 大廈名稱重複的公共房屋大廈. 以 斜體 表示的是已拆卸的樓宇;以 粗體紅色字 表示的是 香港房屋協會 的樓宇;以 綠色字 表示的是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 的 大坑西新邨 樓宇。 拆卸後的大廈名稱獲得重用的公共房屋大廈. 重建期間曾經完全消失,重建後名稱獲得重用的公共邨. 備註.

  6. [1] 「簡約公屋 建築署 負責興建,將提供不同大小單位,室內樓面面積介乎約13至31平方米,包括一至二人入住的細單位、三至四人及四至五人居住的大單位。 單位內設有獨立開放式廚房及廁所,而配備方面,廁所設電熱水爐和抽氣扇,但不包括廚房的抽氣扇及冷氣機等。 月租初步預計2650元,為同區新建傳統公屋九折。 [3] 爭議 [ 编辑] 造價被質疑過高 [ 编辑] 坊間有意見質疑簡約公屋造價過高。 簡約公屋設計、建築工程加政府行政人手開支造價達320.9億元,只計設計及建築成本則達267.9億。 經傳媒計算,每個單位達89萬建築成本,為簡約公屋總建築及設計成本267億元,除興建3萬伙目標計算,不但比每個公屋單位的65萬元成本貴,亦比每個居屋單位成本約76萬高。

  7. 香港公共屋邨 (簡稱 公屋 )是 香港公共房屋 最常見的類別,由 政府 或志願團體興建,出租予 低收入市民 。 現時香港提供出租公營房屋的機構有三個,分別是 香港房屋委員會 (房委會)、 香港房屋協會 (房協)及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 。 在2022年12月31日,香港約有三分之一居民(即逾224萬人)居住於香港各公共屋邨的出租單位,包括房委會85萬個 、房協12萬個 [1] 、以及在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 大坑西邨 逾1,600個的單位 [2] 。 歷史. 石硤尾邨 美荷樓 ,典型「H」形7層徙置大廈. 粉嶺 嘉福邨. 香港公共屋邨發展源自1953年12月石硤尾木屋區發生的一場大火,香港政府為安頓災民,開始興建簡單實用而租金廉宜的徙置大廈,標誌著香港公共屋邨的誕生 [3]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