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3日 · 【明報專訊】《柔美的細胞小將》金高恩、《來魔女食堂吧》南志鉉及《殭屍校園》朴持厚合演韓國有線頻道tvN新劇《小女子》,前晚播出第9集,收視7.3%,較上集跌1.3個百分點,不敵同時段SBS《千圜律師》,後者前晚播第4集錄得12%,成為同時段劇集

  2. 2022年9月13日 · 木心這篇〈童年隨之而去〉捕捉少年人面對失去的震撼和人生的悵惘,寫得絲絲入扣。 文: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中文科教師 雷國威 圖:MHJ@iStockphoto∕明報製圖

  3. 2024年1月26日 · 童年」本來就是一塊璞玉,一切卻藏在迷霧裏,若隱若現,唯有親自撥開;以為看見了,霧又從別的方向湧回來,所以童年永遠散發 神秘的魅力。 筆者指的,正是敘事技巧的重要。

  4. 2018年4月27日 · 慧玲 (圖右)曾是中學教師,她的小說《旋風傳奇》系列 (下稱《旋》)以她學生李耀輝 (圖左)的成長故事為藍本。. 孫慧玲如此形容他倆的複雜關係:「本來我是老師,他是學生;後來他是我老師,我是他學生;一轉,我是聽故事的人,他是說故事的人;再轉 ...

  5. 2015年4月30日 · 當全城被「4500元校長」感動時,究竟又有多少個家長願意放棄名校的學位,讓子女入讀名不經傳的學校、過相對愉快的童年? 相關概念 升學主義(credentialism)

  6. 2023年5月2日 · 台灣作家廖志 評〈寂寞的十七歲〉說:「而逃學到新公園裏,遇到穿著雨衣的瘦高中年男子,又讓人想起《孽子》的李青、龍子,新公園成了最重要的地標,也預先為《孽子》中的樂園標訂出位置,楊雲峰於是疊上了李青的影子,〈寂寞的十七歲〉成了先聲

  7. 2016年1月25日 · 【明報專訊】港大社會科學學會前時事秘書楊嘉驃 (Gabriel,圓圖)亦是罷委會成員之一,他成長於「泛民家庭」,父母自六四後不滿中共,哥哥亦是昔日學聯成員,每逢六四晚會、七一及元旦遊行,家人都會上街;佔領運動期間,父母吃了催淚彈,教他愕然,卻更感不能退縮。 楊嘉驃說,小一起便與家人參與六四晚會,每年也會喊「平反六四、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直至有一年,哥哥再也喊不出「建設民主中國」。 Gabriel說,現在只會認為自己是香港人,應先為香港爭取民主,才替其他國家爭取,故他提倡「民族自決」,強調市民有很多選擇。 自稱香港人 倡民族自決. 楊大學一年級便擔任社會科學學會幹事,會內有不少學運分子,如學聯前常委梁麗幗。 雨傘運動大概是他最投入參與的社運,其父母也經常參與佔領,雙方在佔領區偶遇。

  1. 相關搜尋

    南志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