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事件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天文台嗰日唔發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嘅決定被質疑香港地下天文台 創辦人同網主 方志剛 嚮8月3號發表網誌《你知道天文台欺騙了你嗎? 》 [5] 質疑天文台有關做法。 香港天文台 事後解釋話,港內未有錄得持續的烈風,只需維持三號強風信號。 及後天文台就熱帶氣旋警告系統作全面檢討,並就三號及八號信號嘅參考測風站作出修訂,新措施於 2007年 生效。 注意事項. 應該將一切容易俾風吹倒嘅嘢綁實,特別係騎樓或者屋頂上嘅嘢。 三號之最.

  2. 下晝2點日本氣象廳將佢升為 熱帶風暴 ,俾咗國際編號2101,同命名「杜鵑」。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同 中國國家氣象中心 將佢升為 輕度颱風 同埋熱帶風暴夜晚8點香港天文台將佢升為熱帶風暴

  3. 風球 ,簡稱 波 ,正式名稱叫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係 香港天文台 當發現有 熱帶氣旋 影響 香港 嗰陣向市民發出嘅警告。. 而家風球分為1號(波)、3號(波)、8號(波)、9號(波)同10號(波)五種。. 因為夜晚睇唔到風球,所以會掛 信號燈 代替。. 隨住時代 ...

  4. 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獨立於其他氣象警告,例如 強烈季候風信號 或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暴雨警告信號 、 雷暴警告 及 山泥傾瀉警告 ,呢啲警告可以同時生效,但由於惡劣天氣下唔會出現結霜,所以呢個警告唔會同 霜凍警告 同時生效。 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頻率同生效日數. 記錄之. 呢段時間一致以 廿四小時制 東八區時間( UTC+8 )做準。 生效時間長:2018年8月29號16:00至8月30號06:45, 合共14個鐘45分鐘 。 生效時間短:2002年7月3號13:15至13:55, 合共40分鐘 。 早全年首次發出: 2014年3月30號20:20至3月31號02:30 ,合共6個鐘10分鐘。 唯一一次要喺3月發出呢個警告。

  5. 地下天文台 係一啲預測 天氣 嘅 組織 ,唔係當地官方 天文台 ,所以人稱「地下天文台」。 地下天文台多數係由 天文 愛好者自發組織,同埋出錢買 儀器 ,收集天文數據,分析天氣。

  6. 天文台喺朝早8點發出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36] ;由於南部地區風力急升10分鐘之後八號風球生效唔夠3個鐘天文台喺朝早8點10分發出 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 [37] ,當時天鴿集結喺天文台總部東南偏南大約100公里 [23] ,急劇增強做強颱風。

  7. 海嘯警告 ( 英文 : Tsunami Warning )係猛烈 地震 預計會產生或已產生 海嘯 ,導致 香港 受顯著 海嘯 (即海嘯高度比正常水位高出0.5米以上影響並會喺3個鐘內抵達香港嗰陣 香港天文台 發出嘅警告信號2004年12月南亞海嘯 發生後香港天文台喺2005年9月設立海嘯警告係天文台最新設立嘅正式警告。 呢項警告設立到依家仲未真正發出過,只係誤發過一次。 誤發海嘯警告. 海嘯警告由制定到依家,從未實際出過。 但喺2007年4月3號中午天文台就因人手出錯,而喺「每小時溫度及濕度報告」錯誤寫咗「海嘯警告現正生效」 [1] ,之後喺下晝12點20分更正有關資料,並喺下晝2點40分透過傳播媒介作出道歉聲明 [2] 。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