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9日 ·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子京)城市青年商會聯同童軍知友社昨日發布一項疫情下「雙職家長與子女溝通模式」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疫情下約 ...

  2. 2017年11月16日 · 有社會學者認為,新生代港青以自我為中心、欠獨立,父母實在難辭其咎,故建議父母從小讓子女學習自立,鼓勵他們有效地掌握各種生活技能,這樣才能令子女真正成長,得到更好的個人發展。 【想一想】 (a)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上述「港孩」的特徵對青少年的個人成長和人際關係有什麼負面影響? (8分) (b)「香港的經濟狀況是導致『港孩』現象出現的主要因素。 」你是否同意這個說法? 試加以解釋。 (12分) 【題目拆解】 (a)能準確、全面地指出及解釋「港孩」的3個特徵,以及對青少年的個人成長和人際關係的負面影響。 (b)分析香港的經濟狀況是否導致「港孩」現象出現的主要因素時,能先表明立場,提出論據,同時亦能考慮相反立場,適度解釋或反駁。 【參考答案】 (a)對青少年的個人成長影響.

  3. 2019年5月20日 ·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IFE)上月起進行一項有關「家長的工作時間與親子關係」調查,電話訪問509名有子女就讀中小幼的家長,當中三成人每周平均工時超過46小時,近一成人工時更達56小時以上,屬嚴重超時工作。 近半受訪家長認為工作會影響家庭關係,另嚴重超時工作的家長群中,有七成人認為工作對家庭關係的影響很大。 調查並查詢家長的家庭壓力指數,以5分為滿分計,有七成家長認為有壓力(3分或以上);超過兩成家長自評壓力很大,當中又以沒工作的家長比嚴重超時工作家長壓力更大。 此外,調查發現11.9%家長平均每日用兩小時以上處理子女功課,嚴重超時工作的家長中,亦有近兩成人花兩小時以上與子女處理學業。 逾兩成親子少傾心事「零運動」

  4. 2021年5月7日 · 疫下家庭更和諧 年輕母親最快樂. 有組織調查發現,雖仍在逆境之下,今年港人個人與家庭開心指數均較前年回升。.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 ...

  5. 2021年6月1日 · 這個「育兒成本計算器」,將養育期分為五個階段,分別為嬰兒期、幼兒園、小學、中學和大專或大學教育,各個時期的衣、食、住、行、教育、旅遊、娛樂、醫療、保險及其他雜項開支均計算在內。 若在上述「窮養」小朋友的同樣條件下,要供孩子讀至大學則約需180萬元,如果包含通脹則增至228.8萬元。 如果不分年齡直接將總數平均攤分,至孩子22歲大學畢業為止,每月約需8,667元,當中教育佔去最大開支。 如果是去海外留學的,加多二、三百萬元少不了的。 內地學者建議獎勵100萬元. 內地最新宣布實施三孩生育政策,育兒成本高昂或令不少人望而卻步,而有學者則建議可為生育提供獎賞誘因。

  6. 2012年5月16日 · 一方面,父母要樹立榜樣,保持言行一致、採取寬容和尊重子女的態度,凡事大家都商量,有利於子女與父母的心靈溝通和避免差異的出現。

  7. 2018年12月31日 ·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珈琋. 阿曦一家四口住在九龍區的公屋,欣欣(化名)是阿曦的女兒,一頭短髮造型與媽媽有幾分相似。 她目前就讀小六,從小體弱多病,語言方面較遲緩,更有過度活躍症的症狀。 小學一年級時,分別進行多次智力評估,惟結果各異,兒童精神科評估其智力只有58分,或要入讀特殊學校,校方安排的心理醫生則將其評定為「有限智能」,智力逾70分。 阿曦說:「差距這麼大,我至今也不知道她智力有多少。 「我寧願被欺凌的是我」 最教阿曦頭痛的,是欣欣在校內被排斥及欺凌,例如書包被「踢來踢去」、做好的功課沒有被收、甚至被同學嘲笑是「神經病」,令她十分心酸。 她憶述,欣欣曾告訴社工自己只有「半個」朋友,因為對方忽冷忽熱,她不知道對方是否當她是朋友,「她真的很孤獨。 有時候,我寧願被欺凌的是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