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大腸癌自我檢測可以透過 觀察排便的狀態 & 習慣,以及 突然出現的貧血 等現象,就有機會及早注意到大腸癌的可能。 若你有符合高達3項,應立即至醫院『 大腸直腸科 』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並透過 大腸鏡 檢查,才能有效判斷是否為大腸癌。

  3. 大腸癌在病發初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 我們如果能及早識別出癌症的症狀,有助提早診斷,並提高治癒的機會。 大腸癌常見的病徵包括: 大便習慣在不明原因下有所改變(腹瀉或便秘),並持續超過兩星期 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 大便後仍有便意

  4. 政府推出的大腸癌篩查計劃是指為沒有大腸癌病徵(包括大便有血或呈黑色、大便帶有黏液、排便習慣突然改變等)的50至75歲人士進行篩檢,從而識別大腸癌高風險之人士,以便及早治療。. 參加者需要先約見基層醫生作初步的評估,如身體狀況及相關病歷合適 ...

  5. 正在使用政府資助計劃(例如長者醫療券計劃、大腸癌篩查計劃和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的市民,應留意自己的醫生是否已經載列於《指南》,於二零二三年十二月六日尚未載列於《指南》的醫生將停止參加政府資助計劃,不能繼續接受使用資助,例如醫療券、大腸癌篩查和門診協作。 想知道您的醫生是否已載列於《指南》,請 按此 獲取有關資訊。

    • 大腸癌病徵自我檢查1
    • 大腸癌病徵自我檢查2
    • 大腸癌病徵自我檢查3
    • 大腸癌病徵自我檢查4
    • 大腸癌病徵自我檢查5
  6. 根據國際指引建議,無病徵人士應於50歲起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查,常見方法如下: 1)大便隱血測試 2)大腸鏡檢查 若你有大腸癌的高危因素,如直系親屬患有大腸癌,醫學界建議應更早進行大腸癌篩查。

  7. 2020年6月6日 · 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癌症之一,本港致命癌症中,大腸癌排行第二位。 在2016年,大腸癌死亡個案達2,089宗,佔癌症死亡總數的14.7 %。 如果能及早識別出大腸癌的症狀,有助提早診斷,並提高治癒的機會。 按標準人口計算,香港的大腸癌年齡標準化發病率跟西方國家如加拿大、英國,以及亞洲國家如新加坡和日本相若。 (資料圖片) 根據衛生署資料,於2015年,共錄得5,036宗新大腸癌登記個案,當中超過九成患者年齡在50歲或以上。 2015年的數據顯示,大腸癌佔整體癌症新症的16.6%,男性腸癌個案有2,891宗,女性則有2,145宗,男女患者比例約為1.3比1。 與其他癌症一樣,有一些風險因素會導致大腸癌,而這些因素亦會因人而異。 事實上,許多大腸癌的風險因素均與飲食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8. 以下是大腸癌較常見的症狀: 排便習慣改變,如持續出現便秘、腹瀉或兩者交替. 排便後仍有便意,有排便不清的感覺. 大便由粗條狀變為幼條狀. 大便帶血,視乎腸道出血位置,血會呈鮮紅或深色. 因腸道出血而導致缺鐵性貧血. 腹部不適,如疼痛、絞痛或腹脹. 原因不明的疲倦和疲勞. 無故體重下降. 早期的大腸癌可以完全沒有症狀,而且以上臨床症狀亦有機會由其他腸道疾病引起,例如腸道感染、痔瘡或腸易激綜合症等,所以病人很容易會忽略其嚴重性,以致當確診大腸癌時,病情已經發展至晚期,大大減低治癒機會。 所以一旦出現以上徵狀,應立即求醫,找出病因作出治療,切勿因爲心存僥倖而延醫。 大腸癌成因及風險因素. 雖然導致大腸癌的確實成因未明,不過大部分大腸癌個案皆與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有關,例如: 肥胖或超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