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9月22日 · 張文俊呼籲專業醫務人員以不合法手段違反專業守則濫發免針紙」,有可能已干犯串謀詐騙最高刑罰可被判監14年。 而市民如以虛假資料或陳述以獲得「免針紙」,同樣有機會干犯串謀詐騙。 柴灣男醫生一個月發3千張「免針紙」 港島總區刑事部(行動)署理警司盧彥霖表示,警方早前接報,指柴灣一商場內某間私家診所,報稱其涉嫌以每張3,000元的價錢濫發「免針紙」。 警方經調查發現,涉事醫生於今年2至6月,合共發出約6,600張「免針紙」,最高單月超過3,000張,即假如一個月不休息,每日亦最少發出100張,形容數字並不尋常。 警方今早持法庭搜查令,拘捕一名59歲姓王男醫生涉嫌串謀詐騙,行動中檢獲文件、單據、少量現金及電子器材等,案件現由港島總區公眾活動調查組跟進,警方會繼續調查其收取的確實金額。 + 4.

  2. 2018年12月4日 · 骨科專科醫生張文康指在所有個案中所有患者均可於術後即日或翌日站立或走路術後癒合情況理想並於一星期內按計劃出院骨科專科醫生忻振凱表示醫生會於術前術後處方止痛藥予患者減輕其痛楚並於術前建議患者加強肌肉訓練有助康復他又指當關節受到嚴重破壞一般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考慮做手術。 他續指,現今95%人工關節的壽命長達10年,90%壽命更可達20年,術後患者亦可照常生活及參加行山等活動。 港怡醫院4名員工出紅疹 院方暫停接收ICU新症 港怡再爆醫療事故 涉進行膝關節手術時使用過期骨水泥 港怡醫院癌症病人重覆打白血球生長素 衞生署要求4星期內交報告. 1. 0. 1. 0. 俗語說「年紀大,機器壞」。

  3. 2018年12月18日 · 外科專科醫生張浩然指以往的內視鏡解像度低,「周圍都是紅色難分是否有瘜肉」。 而近期有中心引進新的內視鏡可提供更高清的影像。 (鄭翠碧攝外科專科醫生張浩然指大腸癌的新症持續有上升趨勢並有年輕化現象可稱為靜態殺手」,不少人在40至50歲已患病他更曾遇過4名只有20多歲的第四期大腸癌病人其中3名男子離世。 他續指,由於大腸癌的病徵不明顯,故發現患病時通常已至第三、四期,生存率在第一期時可有95%,但第三期就只剩50至60%。 他鼓勵公眾應在45歲開始進行大腸檢查,防患未然。 衞生署現正推行「 大腸癌篩查計劃 」,合資格的50至75歲市民,如發現大便隱血測試結果呈陽性後,應進一步照腸鏡確定是否患病。

  4. 2021年10月19日 · 在瑪麗醫院私家門診醫生名單中有多位著名的港大醫學院教授應診如腸胃及肝臟科權威黎青龍教授肝膽胰外科的盧寵茂教授港大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張文智等也因如此很多時高官或名人如有身體不適都會到瑪麗醫院求醫。 翻查資料,前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前年8月接受鼻腔囊腫治療時,正是到瑪麗醫院接受電療;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任官期間至少三度跌傷,其中前年3月一次導致輕微骨裂,也是在瑪麗醫院接受醫治。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董建華近日因心臟問題接受手術,也是到瑪麗醫院。 本月傳出因心臟病入院的國安法指定法官、總裁判官蘇惠德,同樣留院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並在該院接受心臟移植手術。 瑪麗醫院。 (資料圖片) 過往曾洩漏高官病況惹爭議.

  5. 2019年3月2日 · 今日2日柴灣有伯伯在柴灣樂軒臺巴士站不慎跌倒受傷流血在附近開設診所的張國明醫生獲悉後立即夥同兩名護士衝出去幫忙治理隨後交由趕至的救護員接手施救一幕被市民拍下並上載至社交網絡網民紛紛大讚好人好事」、「好醫生同好 ...

  6. 2018年10月25日 · 港聞. 社會新聞. 【聯合醫院兩代八十後醫生對談觀塘病人窮得來 會感激. 撰文張美蘭. 出版: 2018-10-25 08:00 更新:2018-10-26 21:51. 時日太快觀塘基督教聯合醫院建成近半世紀支撐了幾代居民的健康。 《香港01邀得聯合醫院兩代醫生透過1980年代行醫、「八十後出生的年輕醫生的視角細訴這些年來觀塘區醫療服務社區面貌的變幻時。 醫生們都說,現時診症依舊忙碌,但着眼點早已轉變,科技進步,醫生診症不再主力靠臨床,而是早在急症室層面已火速安排檢查、派藥。 醫患關係或在忙碌之間悄然磨蝕,以前醫生做手術叫病人家屬「簽個名」便成,如今難免要多花唇舌解釋。 有醫生打趣說,以往觀塘病人窮得來,會感激(thankful)。

  7. 2020年6月5日 · 港怡醫院關節置換中心總監忻振凱指未來人口持續老化及關節炎有年輕化趨勢估計置換關節的需求倍增。 他解釋,長者隨著年紀漸增,膝關節的軟骨退化及磨蝕,易患上退化性膝關節炎;而年輕人或是運動員通常因發生意外,或是運動後創傷,亦會患上創傷性關節炎。 但他強調,患者不需因避免關節退化而減少運動,反而鼓勵作適量的運動,讓肌肉保持關節穩定。 術前麻醉門診提高患者手術安全. 港怡醫院麻醉專科醫生張志偉指,公立醫院目前的置換關節手術為「今日入醫院,聽日做手術」。 患者在擔心多日後,未有充份心理準備便進行手術。 他指,許多置換關節的年長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心臟病等。 若手術前才發現病人狀態不適宜做手術,臨時更改時間及病房,將浪費患者和院方的時間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