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李政道 ( 威妥玛拼音 :Tsung-Dao (T. D.) Lee,1926年11月24日 — ), 美籍華裔 物理學家 ,知名於 宇稱不守恆 、李模型(Lee Model)、 相對論重離子 (RHIC)物理、 量子場論 的非拓撲性孤立子和孤立子星。. 他曾擔任 哥倫比亞大學 名譽教授,於1953年至2012年 ...

  3. 2023年9月27日 · 中文名. 李政道. 外文名. Tsung-Dao Lee. 國 籍. 美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中國上海. 出生日期. 1926年11月24日. 畢業院校. 芝加哥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理》 《強子結構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論主要成就.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7年)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7年) 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 (1959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64年) 意大利林琴科學院院士 (1986年) 展開. 主要成就.

  4. 李政道 ( 威妥瑪拼音 :Tsung-Dao (T. D.) Lee,1926年11月24日 — ), 美籍華裔 物理學家 ,知名於 宇稱不守恆 、李模型(Lee Model)、 相對論重離子 (RHIC)物理、 量子場論 的非拓撲性孤立子和孤立子星。. 他曾擔任 哥倫比亞大學 名譽教授,於1953年至2012年間講學 ...

  5. 李政道 ( 威妥玛拼音 :Tsung-Dao (T. D.) Lee,1926年11月24日 — ), 美籍華裔 物理學家 ,知名於 宇稱不守恆 、李模型(Lee Model)、 相對論重離子 (RHIC)物理、 量子場論 的非拓撲性孤立子和孤立子星。. 他曾擔任 哥倫比亞大學 名譽教授,於1953年至2012年間講學 ...

  6. 李政道教授生於1926年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物理學系1945),後赴美取得芝加哥大學物理博士1950),為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教授專長於理論物理各領域其研究範圍包含粒子物理統計物理場論流體力學與天文物理等1956年與楊振寧共同發表弱互相作用中的宇稱守恆質疑一文提出宇稱不守恆可能是普遍性的基礎科學原理。 這個論點於1957年由吳健雄與E. Ambler的實驗獲得證實,李政道與楊振寧也因而得到當年諾貝爾物理獎的殊榮,曾獲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等榮譽。 李教授長期關注華人物理學界的發展,致力於臺灣與中國大陸物理界研究發展與人才培育方面,現為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教授。 如需詳細資料,請參考國立清華大學校慶系列叢書—《人物清華》。

  7.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展开 5 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李政道英文名Tsung Dao Lee),1926年11月2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市美国国籍原籍江苏苏州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意大利林琴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 [9] [28] 1943年起李政道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 [113] 西南联合大学 的物理系。 [91] 1950年,从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后, [24] 先后在芝加哥 叶凯士天文台 、 加利福尼亚大学 物理学系工作。 [105] [124] 1953年起,在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8. 李政道博士在功成名就之後全力協助中國發展科學也致力於給年輕人成材的機會這份用心也擴及此岸的台灣他不但多次來台演講也透過他成立的政獎學金」,在清大播下科學研究的種子開啟兩岸學子進行科學交流的契機。 心思敏捷 大異尋常. 李政道出生於中國上海祖籍江蘇蘇州父親李駿康是金陵大學農化系首屆畢業生。 受到中日戰爭的影響,他的學業 一直時斷時續。 1945年他輾轉抵達了昆明,帶著一封介紹信,找到了當時在南開大學擔任教授的吳大猷。 吳大猷除了安排他隨班選讀,也指導他進一步學習,很快便發現李政道在物理上擁有特殊天賦,他在回憶錄裡寫到, 「李政道求知心切⋯,心思敏捷,大異尋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