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5 天前 · 考試履歷表:文憑試成績考進劍橋 尖子考試以外的修煉. 考生壓力何來?. 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的鍾嘉琳說,香港社會氛圍是必須讀好書、找好工作,「家人、朋友、師長對你的期許,不經不覺都入骨了……中六一試定生死,你會很擔心,很大壓力 ...

  2. 2017年11月21日 · 寫自述文章除要帶出深刻經驗,最重要是所寫的經歷能扣連心儀課程的要求。 冼雅琳提醒,同學撰文時要「對準文章的閱讀對象」 (即心儀課程的導師),增加自身優勢。 以下自述文章以報讀中文系或社會科學系課程為目標而撰寫。 文章只供參考,切勿抄襲。 英文版. My secondary education was a wonderful moment in my life. It brought me many memories and experiences as well as widened my scope.

  3. 2015年11月12日 · 歌曲見證成長. Nicole說聽他們的歌就像見證着一個人的成長:從前或許比較喜歡訴說自己和身邊朋友的故事,但慢慢長大,眼光放遠,不止想到自己,會想到社會的層面。 「MLA的歌曲大部分都是阿P創作的,你會留意到從前的他會喜歡抓住某個人,直接了當的去罵他。 但現在卻較多對社會的感悟,多於直接批判。 」Nicole說。 例如2009年他們推出批評時任特首曾蔭權的歌曲Donald Tsang, Please Die,以及批評時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林瑞麟的歌曲《瓜分林瑞麟三十萬薪金》,都是指名道姓地批評,但近年卻變得溫和一點。 不為收入屈服. MLA的歌曲多涉及社會議題,2014年,他們為電影創作了主題曲《美麗新香港》,可說是最具爭議的歌曲。

  4. 2023年11月5日 · 【明報專訊】據政府2021年人口普查,每5名劏房住客有一人具專上教育程度,港大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講師阮穎嫻是其中之一。 擁牛津大學碩士及港大哲學博士學位的她,多年前因家庭暴力,尋覓30多間劏房後蝸居於油麻地一個250呎劏房,今年初終「告別劏房」,但她從不認為住劏房是「污名」 (stigmatize),亦不代表貧窮。 政府近期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將制定最低標準並取締劣質劏房,作為過來人的她擔心,弱勢基層劏房居民因欠議價能力,倘當局未做好妥善安置,他們或要選擇更惡劣方式處理住屋需要。 不覺污名 「籠屋板間房真正慘」 阮穎嫻接受本報專訪稱,慶幸多年前以每月5800元租下鄰近油麻地港鐵站的劏房單位,多年未大幅加租,直到搬離亦只加至6500元。

  5. 2017年1月7日 · [2017.01.07]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名導演費穆女兒、著名歌唱家費明儀離世,近日有不少人討論姓氏「費」嘅讀音。 Emily所知,「費」可讀「沸」或「秘」,好多人話如果以姓氏嚟講,費應讀「秘」,但點解唔少後輩都唔會叫費明儀做「秘」老師? 先秦讀「秘」 隋唐起有「沸」讀法. 有認識費明儀及其叔父、《大公報》前社長費彝民嘅人都提到,稱呼兩位姓氏時粵語發音都係「沸」。 香港中文大學粵語研究中心主任鄧思穎話,「秘」係上古音,因為先秦時期漢語沒有F音,例如孔子時代,「使費」會讀作「使秘」,但到了隋唐等中古時期,開始出現F音,開始有「沸」嘅讀法。 但鄧思穎認為「名從主人」,讀作「沸」或「秘」,好視乎姓「費」的本人希望外界如何讀其姓氏。

  6. 2018年6月3日 · 穿過銅鑼灣世貿中心地底停車場的隧道,是堤壆圍起的避風塘,揚手叫來小艇,約30歲的李敏婷踏上艇,叫艇家在避風塘內繞圈。 小艇在鹹鹹臭臭的海風中搖曳,飄入李敏婷爺爺與父親成長的地方。 李敏婷的爺爺從前以艇為家,負責替人打理遊艇、帆船,又為進出維港的商船和軍艦補給。 李敏婷說,父母都是在水上出生,父親小時候常將?上魚餌的魚絲牽上腳趾才入睡,一感被拉扯,即爬起來拉魚絲,試過大力一拉,卻不見魚,原來魚已飛入被窩中跳來跳去,結果被長輩責罰。 70年代漁業式微 水上人漸離艇遷公屋. 1960、70年代起,漁業式微,水上人的子女也開始上學,學校以漁民子弟學校為名,卻不教漁業知識,課程與其他學校無異;避風塘同時迫上萬人,居住及衛生環境惡劣;政府又四處填海建高樓。

  7. 2018年4月14日 · 現年74歲的李太憶述,事發當日兩夫婦獲准離開旅遊巴,她形容兩口子在事件中所受的傷害,相比其他受害家庭「算是最少」,對於杜特爾特的道歉,她認為算是「取回公道」,「令死者、家屬都有個安慰」。 易小玲榮升祖母 做保險經紀. 在事件中下顎中槍及兩指折斷的倖存者易小玲說,事件中身體多處受傷,雖做了多次手術恢復口腔大部分功能,部分傷患仍影響其生活,如疤痕痕癢等,現仍接受不同類型的治療,而其長子近年成家立室,並育有一女。 榮升祖母的易小玲現從事保險經紀,多年來努力走出陰霾。 杜特爾特早前到海南出席博鰲論壇前,曾在馬尼拉稱「我需要中國」,又稱「我就是愛習近平」。 他與習近平在博鰲會面後,菲國獲中國5.74億港元經濟援助。 (菲人質事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