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7月19日 · 最有名的「波麗露」,是拉威爾在 1828 年 7 月到 10 月之間譜寫的作品。關於這首名曲,在網路上已有很多介紹文章,請讀者以「波麗露」為關鍵字自行查閱。這裡就只簡單敘述,以免重複贅述。

  2. 大提琴家杜普蕾的命運之聲~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賞析. 20歲的杜普蕾,與巴畢羅爵士所灌錄的EMI經典名演版本. 在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 1945-1987)之前,艾爾加這首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並不受到重視,也很少被演出。. 許多人知曉杜普蕾短暫而精采的一生,然則 ...

  3. 手 周夢蝶. 於是那夜,那記憶. 便沉鬱激越得有如一張睡著的. 眾絃俱寂。. 在入耳摧心的剎那. 是誰底冷冷的手. 撥響滿天潑墨的雪意?. 鏗鳴著山的我鐘的你的日子。. 一朵玫瑰死後,所有的夏日都消亡了。.

  4. 這首作品有個暱稱「雨之歌奏鳴曲」,主要原因是第三樂章主題與滴滴答答的節奏靈感,來自他的藝術歌曲「雨之歌」 (Regenlied),因而得名,有著喚醒童年夢境的隱喻感。. 另外有一部份靈感,來自他另外一首藝術歌曲「回聲」 (Nachklang)。. 而布拉姆斯的外科醫生 ...

  5. 法國鋼琴巨匠富蘭索瓦(Samson Francois,1924-1970)才46歲壯年就過世,他是個不折不扣的鋼琴天才,受到義大利作曲家馬斯康尼的賞識,6歲就帶著他巡迴歐洲,後來進入巴黎音樂院師事此曲的提獻者瑪格麗特.隆,1940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1943年獲得首屆瑪格麗特.隆.提博大賽首獎,二次戰後取代柯爾托成為法國首席鋼琴家。 他充滿詩情的詮釋與音樂散發的高雅氣質,讓他成為德布西、拉威爾、蕭邦的專家,他兼具熱情而濃烈卻又自由即興的獨特演奏,至今仍獨步樂壇。 他獨特的音樂性,不知道是否因為酒精給他的靈感,但酒精很可能也對他的演出造成嚴重的傷害,有一說他因為酒精中毒而死。 此版是個現場錄音,效果音質略顯單薄刺耳,而且第一樂章結束觀眾就忍不住地鼓掌叫好。

  6. 又什麼是「基本歌星」、「特約歌星」?. 最簡單的說法,剛入行或資淺的,就簽作「特約歌星」或」「特約演員」;有一定知名度或大牌的,公司就簽「基本演員」或「基本歌星」。. 但並非絕對如此,有些有來頭的一進來就是「基本」;有些簽兩年特約,因 ...

  7. 這個樂章為協奏型的奏鳴曲形式,不過樂團與主奏形成尖銳對比的手法,反映了巴羅克複協奏形式的痕跡,從單調的伴奏中可以感覺到巴羅克的餘韻。 樂團簡短的展現之後,獨奏家在大提琴進入之後就以第一主題展現華麗展技,充滿張力的和絃以及四弦並進的拉奏,令人印象深刻。 這個主題可以說貫穿整個樂章,儘管主題蘊含了許多不同的動機,但在往後卻各自發展開來。 整個樂章節奏舒緩,旋律柔美,大提琴表現出低沉、寬廣的個性,與作品的整體風格融為一體,樂章結束前的大提琴獨奏展技也相當絕妙。 第二樂章 慢板(Adagio),F大調,2/4拍子,三段體。 這是由主奏大提琴與絃樂器呈示的靜謐而抒情的樂章,在原譜上並沒有運用到木管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