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 HKD =

    0.927 CNY

  2. 2023年12月29日 · 年内人民币汇率的压力主要来自三方面。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解释一是中国经济修复稍逊预期经济金融风险隐患有所暴露;二是中美货币政策继续分化中美利差走阔令人民币汇率承压;三是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货币政策自主调控空间增加。 他并指,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恢复向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持续释放“稳预期”信号,中美关系的有所改善,以及美元指数的高位回落,11月上旬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走升。 美汇明年或下试100关.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今年美元波动加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也随之增大,但全年看“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总体保持平稳,且始终围绕合理均衡位置双向波动”。

  3. 2022年1月13日 · 目前在香港以人民币计价交易的产品规模相比其他国际货币仍有一段距离计价功能有较大提升空间。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每三年一次进行的抽样统计数据,2019年香港人民币外汇交易平均每日成交1076亿美元,较三年前的调查增长了39.6%,占全球人民币外汇交易金额的30%,超过伦敦的567亿美元及新加坡的415亿美元。 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为离岸人币市场发展增添新动力. 近年来,内地加快开放在岸金融市场,人民币呈现主场驱动特征。 贸易领域的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完全放开,市场则根据人民币汇率变化,以及资本流动的情况进行调整。

  4. 大公网港股频道 图:离岸人民币汇价 美国通胀持续回落,10月整体及核心通胀均低于市场预期,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按 ...

  5. 2024年4月11日 · 展望未来,美元短期强势及中美利差难有明显收敛,但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稳步改善,人民币汇率中长期走强的基础也愈来愈稳固。 3月22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突破7.2关口,但CFETS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则上升,这意味着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整体走强、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基本可以被美元指数的上涨所解释。 即美元对主要非美元货币升值驱动美元指数上升,进而导致人民币对美元被动贬值,中国经济自身并未造成人民币剧烈波动。 首先,美国经济和通胀更具韧性背景下美联储推迟降息,驱动美元对主要非美货币升值。 美国CPI(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速维持在3%以上,显现出较强的通胀韧性,高频就业数据和房屋销售数据同样支撑美国经济良好表现。 目前市场对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往后推迟、次数也会减少。

  6. 2024年3月28日 · •人民币存款余额9392亿元,较2022年末上升12.4%,占全球离岸人民币资金池6成以上. 468000人. •母公司在海外及内地的驻港公司数目达9039间,在香港的总就业人数约为468000人。 初创企业数目创历史新高. 2177间. •按母公司所在地分析,2023年,内地驻港公司数目最多(2177间),其次是日本(1403间)、美国(1273间)、英国(641间)及新加坡(477间) 4388间. •按在香港的主要业务范围分析,2023年,从事进出口贸易、批发及零售业的驻港公司数目最多(4388间),其次是金融及银行业(1659间)和专业、商用及教育服务业(1304间) 大公报记者胡若璋、黄宝仪、何玫整理. 网友观点. 请输入内容... 大公网内地新闻频道。

  7. 2024年2月14日 · 2024-02-14 04:02:51 大公报. 字号. 三年前曾预言“美元崩盘”的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学家罗奇(Stephen Roach),近日又语出惊人,声称香港受三因素影响,所以判定“香港已经玩完”。 罗奇曾有“中概好友”之称,长期受惠于中国发展红利,近年却一改立场,对中国及香港特区不断作出负面评论,背后原因为何不得而知。 “看空”中国、“看衰”香港,罗奇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但正如无数个“中国崩溃论”不断破产一样,“玩完论”只会沦为世人笑柄。 更何况,香港什么风浪没有见过,历史上无数例子说明,香港总能在变局中开新局,筑牢国安防线、完善选举制度、轻装上阵的香港,发展才刚刚起步!

  8. 2024年3月28日 · 2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在“深化亚洲金融合作”分论坛上表示,多种央行数码货币跨境网络mBridge项目预计4月进入“最简可行产品(MVP)”阶段。 当下,亚洲各个经济体正在推动央行数码货币的发展,其使用痛点在跨境支付。 余伟文发言时强调“mBridge项目并不是一个概念设计,而是能实际减少交易成本和时间。 这是进展最顺利的跨境的央行数码货币的结算体系,不仅是在亚洲,而且在全世界是一个先例。 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和经济增长,是今年年会一大焦点。 余伟文在发言时提及亚洲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增长非常强劲。 投资方面,过去10年亚洲各经济体扩大本土机构投资者,将有助填补资本外流出现的缺口。 “上一次出现资本外流时,本国的投资者迎难而上,所以我希望进一步增强来自养老金和保险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