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本 名. 曾乐彤. 外文名. Tsang Lok Tung [4]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94年5月25日 [4] 星 座. 双子座. 经纪公司. 英皇娱乐 [2] 代表作品. 《#meme》 [2] 主要成就. 《2018年度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新人银奖 [1] 职 业. 歌手 [1] 目录. 1 演艺经历. 2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综艺节目. 音乐专辑. 3 获奖记录. 4 人物简介. 演艺经历. 播报. 编辑. 2022年9月26日。 参演的电影《 巨星养成记 》在中国大陆上映。

    • 概览
    • 作品原文
    • 注释译文
    • 创作背景
    • 作品鉴赏
    • 作者简介

    明代袁宗道创作散文

    《极乐寺纪游》是明代文学家袁宗道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首从高梁河写起,叙述高梁河从西山深涧而来,以下境界渐开,写河水明净,河道蜿蜒,微风过处,涟漪阵阵,再顺势而来,先由水而堤,写“堤在水中,两波相夹”,堤上柳枝袅袅,绿树成行,而高梁河北岸的佛寺、道观,各呈其彩,且庙宇连绵;接着作者又把目光转向高梁河对岸的远树,写得高下有致,且“间以水田”,富于立体感;写西山,则谓之如美人螺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一句,使文章呈一转折;接下去写寺周景色,略径清出,绿荫如盖;而殿前松树,鲜翠嫩黄,高大粗壮,生机勃勃。写到这里纪游已经结束,因而即景抒怀,倾吐长隐山水,了却“山水一段情障”的平生夙愿。文章清新温雅,文笔秀美,意境幽远。

    极乐寺纪游1

    高梁桥水2,从西山深涧中来3,道此入玉河4。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5。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6。殿前剔牙松数株7,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8。予弟中郎云9:“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余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10,作六桥下客子11,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12?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13。

    词句注释

    1.1. 极乐寺:在北京阜成门外,高梁桥西3里,明成化中建。 2.2. 高梁桥:高梁河上的一座桥,在北京西直门外。 3.3. 西山:在北京西郊,属太行山支脉。 4.4. 玉河:源出北京西北郊的玉泉山,30里而至此桥下,环流紫禁城,入大通河。 5.5. 罗纹纸:质地轻软、带有椒眼状花纹的纸。 6.6. 张盖:张开的车盖。古时为车上遮阳御雨之具。 7.7. 剔牙松:一种针叶松,其叶如牙签,故名。 8.8. 黄思立:即黄大节,字斯立,一作思立,号无净,信丰(今属江西)人,明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时任太常寺博士。 9.9. 中郎:袁宗道的二弟袁宏道,字中郎。 10.10. 进贤冠:古时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份的缁布冠,元以后废。这里说挂进贤冠,表示弃官退隐。 11.11. 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称“跨虹六桥”,风景优美,当地有民谣说:“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枝杨柳一枝桃。” 12.12. 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谓之情障。这里犹言“心愿”。 13.13. 分韵各赋一诗:作诗规定韵字,各人分拈,依字为韵。

    白话译文

    高梁桥下的水,从西山深涧中流来,经过这里流入玉河。流水如白练千匹,微风吹过水面,漾起了罗纹纸一般的波纹。堤在水中央,两面水波相夹。堤上有绿杨四行,树古叶密,一株杨树的树荫,可覆盖数席之地,叶垂如线,有一丈多长。堤岸北边有众多佛家的庐舍、道家的院宇,朱红色的门、天青色的殿,绵亘数十里。对面远处的树,在高处、低处攒簇成林,中间有水田相隔。西山像螺形的发髻,耸立在树林流水之间。 极乐寺离高梁桥三里,到极乐寺的路也很好,骑马走在绿荫中,仿佛头上张着一把伞。极乐寺的殿堂前边有几株剔牙松,松身鲜翠嫩黄,树皮斑驳,像大片的鱼鳞,树干粗大,有七八围多。我在空闲的日子,曾与黄思立诸公到这里游览。我的弟弟中郎说:“这地方略似西湖的苏堤。”思立赞同他的意见。于是我感叹西湖美境久已进入我的梦中。哪天才能卸掉官职,做六桥的游客,了却这段山水情缘呢?这天大家分韵赋诗,各赋诗一首离去。

    袁宗道在思想上受李卓吾影响颇大,主要是在禅学方面,他研习心性之说,不满于当时的腐朽政治,要求摆脱传统儒学的束缚,从而获得心性的解放,因此耽嗜山水,喜游名刹。当时他正在京中做官,公馀辄游于山水刹寺间。据他三弟袁中道说:“(宗道)耽嗜山水,燕中山刹及城内外精蓝无不到,远至上方、小西天之属,皆穷其胜。”(《石浦先生传》)此文即是游极乐寺后所写。

    整体赏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这篇游记,记述了宗道游极乐寺时的所见所感,以描绘景物见长。全文不过二百十四字,写景文字就占了三分之二以上。他的写景是与叙述游览过程相结合的,足迹所至。目力所及,辄相伴以景。如文章开头就是“高梁桥水”,可见作者已站在这座桥上了,由桥及水,在交代其来龙去脉之后,便用“白练千匹”三句着力描绘眼前的微风吹拂下的流水。然后由流水而堤岸,于是出现了堤上诸景,如绿荫垂条等;再放眼望去,便是岸北的佛庐道院,和对面的远树、水田,目力所及,乃至状如螺髻的西山。作者的眼睛如同一架摄像机,把镜头由近而远,随时捕捉那些能使他心领神会的景物。因此,笔下的景物次第出现,显示了一种流动性、变幻性,在流动中变幻,在变幻中流动,使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作者用了一百字的篇幅描绘了在高梁桥上所见之景,然后才写到极乐寺。从“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几句看,作者至此才把他的立足点由高梁桥移向极乐寺。如果使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来看这篇短文的话,这应是第二个层次了。于是,作者的摄像机又移动起来,一路绿荫而至极乐寺。极乐寺是作者这次游览的目的地,文章题目就叫《极乐寺纪游》。但作者真正写极乐寺的文字只有二十五个,而且全部用在写“剔牙松”上,说到寺本身的,只露了一个“殿”字,而且是作为点明“剔牙松”的方位处所而出现的,其实是为了写松而不是写殿。其他则不着一字。如照写作的常规来说,作者用笔的轻重好像有些失调;其实,这正是作者力求创新、不落俗套、不袭陈言的一种表现。在这篇极短的文字中,作者所写诸景。无一相同,即使同样写树,写树荫,有的是“垂线长丈馀”。有的则是“若张盖”;既然写了“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有了寺院形象的描绘,写到极乐寺就没有必要再重复这种建筑物的景象了,倒是剔牙松是极乐寺的特点,为他处所未见(清吴长元辑《宸垣识略》记载极乐寺也只是提到寺门前的两棵垂柳和院内的四株老柏,其他亦未着一字),写出了这个特点,为全文生色,也就够了。况且,作者是把寺内寺外诸景当作一个互有关联的有机整体来表现的,即作者的着眼点不仅仅在一寺,而是包括了与寺有关的环境背景。因而,《极乐寺纪游》所记的,就不仅仅局限于极乐寺了。袁宗道的弟弟袁中郎说:“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显然,他也是从这个风景区的总体着眼的,不然的话,仅仅就一个寺来说,就不会以“钱塘苏堤”作比了。 然而,袁中郎所提到的钱塘苏堤,却引起了袁宗道对这“西湖胜境”的神往。所以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写了几句感情深沉的话:“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作者对封建官场的鄙弃,对山水的痴情,对大自然的企慕,对个人心性解脱的追求,种种感情,都轻轻地概括在这几句话里了。所以,这篇文章并不只是“纪游”,而是有其深沉的思想情愫。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体会到作者醉心于高梁桥上的诸般景色 的原因。他用了最好的语言,最纯的感情去写景。写水,便是“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洁白,轻柔,而又不乏壮丽;写堤,则是“两波相夹”,绿杨古树,“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静洁,安谧,幽雅,真有超然世外,一尘不染的情韵;写远树则用“高下攒簇”。写更远的西山便用“螺髻”形容,都像用淡墨水粉浸染的图画,绰约朦胧,是远观山林所得的印象;而在这山水远近之间,嵌上一片佛庐道院的“朱门绀殿”,顿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彩妍丽起来。我们应该知道,这里的景物,是写实。高梁桥一带景物本来就是迷人的。清代励宗万《京城古迹考》说这里“夹岸垂柳,绀宇亭台,酒旗掩映,小池广亩,荫爽交匝”。当然,作为文章,对景物的剪裁,赋予景物的感情,也必然受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审美感受的制约。的确,这是作者所追求的一种“胜境”,虽然不及钱塘苏堤。能从龌龊的官场讨得浮生半日清闲,置身于这种胜境之中,作者是怎样的一番心境,这应是可想而知的。正是作者的这种心境,赋予了这篇散文清新、温雅的风格特征,确如明人姚士麟所说:“情情新来,笔笔新赴”,“提人新情,换人新眼”(《白苏斋类集序》)。

    名家点评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周复刚:这是作者游极乐寺后写的一篇游记。但实际只写了赴寺途中以及寺院周围的景色,文笔秀美,意境幽远。篇末更以西湖苏堤相比拟,扬言要挂冠来游,衬托出此地风光的诱人之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 12 散文卷 6》)

    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石浦,明朝公安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会试第一。授庶吉士,进编修,终右庶子。明朝复古派的诗文,到万历中叶以后流弊日甚。袁宗道和他的弟弟袁宏道、袁中道,都以文学见长,当时称为“三袁”。他们极力排斥复古派的说法,提出比较进步的文体革新意见。在唐朝的文学家中,袁宗道爱好白居易,在宋朝的文学家中,他爱好苏轼,因此名他的书斋为“白苏斋”。著有《白苏斋集》。

  2. 修游息,汉语成语,拼音是cáng xiū yóu xī,意思是心里常常想着学习,不能废弃。出自《礼记.学记》。藏: 1.亦作"藏"。2.《礼记.学记》:"君子之于学也,藏焉,焉,息焉,焉。"郑玄注:"藏谓怀抱之; ,习也。"后以"藏"指专心学习。

  3. 中国,香港. 出生日期. 1990年9月24日 [2] 星 座. 天秤座. 代表作品. 哪一天我们会飞 、 诡探前传 [3] 职 业. 演员. 别 名. Hawk Sau Yau. 个人经历. 2016年3月3日游学修拍摄电影《 哪一天我们会飞 》。 [1]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立即前往 >>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概述图册(1张) 参考资料. 1 哪一天我们会飞》武汉点映 细腻温情青春梦引共鸣 .凤凰网 [引用日期2016-03-15] 2 介绍 .猫眼娱乐 [引用日期2021-05-26] 3 游学修 Neo Yau的全部作品 .豆瓣电影 [引用日期2021-07-31]

  4. 梓翔,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台湾世新大学口语传播暨社群媒体系教授、任世新大学副校长、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传播研究所所长、口语传播系主任、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洪秀柱团队兼职顾问、洪秀柱团队发言人、“连战宋楚瑜竞选总部”发言人、“马英九台北市长竞选总部”发言人、台北 ...

  5.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西省南昌市. 出生日期. 1934年1月24日. 逝世日期. 2016年11月19日. 职 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 南京大学. 主要成就.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 《结构分析导论》、《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子材料:光电功能化合物》 籍 贯. 江西吉安. 目录. 1 人物经历. 2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人才培养. 荣誉表彰. 3 出版图书.

  6. 作品简介. 播报. 编辑. 蓝与紫的霓虹中,浓密的钢铁苍穹下,数据洪流的前端,是科技革命之后的世界,也是现实与虚幻的分界。 钢铁与身体,过去与未来。 这里,表世界与里世界并存,面前的一切,像是时间之墙近在眼前。 黑暗逐渐笼罩。 可你要明白啊我的朋友,我们不能用温柔去应对黑暗,要用火啊。 [1]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角色介绍. 播报. 编辑. 庆尘. 表世界组织势力. 播报. 编辑. 时间行者学院. 表世界时间行者学院由昆仑牵头,九州参与创立,白昼神宫寺真纪提供场地鲸岛作为学院校址。 表世界华夏的适龄时间行者青年可以收到录取通知书,通过由真实之眼构建的传送体系进入鲸岛。 [7] 学院由校董事会进行管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