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綠在區區 (英語: Green@Community )是由 香港環境保護署 管理的社區回收網絡發展項目。 截至2024年5月,項目驅使全香港設置了11個回收環保站、78個回收便利點、超過120個回收流動點、超過70組智能回收箱及超過400部智能廚餘機。 [1] [2] [3] 歷史 [ 編輯] 自1998年起,香港社區回收主要倚賴路邊設置超過16,000個收集廢紙、金屬及塑膠的 分類回收桶 (俗稱「三色回收桶」),並輔以各項可回收物料的特設計劃,以便出口至其他地方循環再造。 [4] 隨著世界回收科技進步、香港回收再造業拓展和個人環保意識增強,多個環保團體指出路邊回收桶有著回收效率有限、容易因街頭環境受污染、與及難以管理物料去向的缺點。

  2. 绿在区区 (英语: Green@Community )是由 香港环境保护署 管理的社区回收网络发展项目。 截至2024年5月,项目驱使全香港设置了11个回收环保站、78个回收便利点、超过120个回收流动点、超过70组智能回收箱及超过400部智能厨馀机。 [1] [2] [3] 历史 [ 编辑] 自1998年起,香港社区回收主要倚赖路边设置超过16,000个收集废纸、金属及塑胶的 分类回收桶 (俗称“三色回收桶”),并辅以各项可回收物料的特设计划,以便出口至其他地方循环再造。 [4] 随著世界回收科技进步、香港回收再造业拓展和个人环保意识增强,多个环保团体指出路边回收桶有著回收效率有限、容易因街头环境受污染、与及难以管理物料去向的缺点。

  3. 綠在區區 (英語: Green@Community )是由 香港環境保護署 管理的社區回收網絡發展項目。 截至2024年5月,項目驅使全香港設置了11個回收環保站、78個回收便利點、超過120個回收流動點、超過70組智能回收箱及超過400部智能廚餘機。 [1] [2] [3] 歷史. 自1998年起,香港社區回收主要倚賴路邊設置超過16,000個收集廢紙、金屬及塑膠的 分類回收桶 (俗稱「三色回收桶」),並輔以各項可回收物料的特設計劃,以便出口至其他地方循環再造。 [4] 隨著世界回收科技進步、香港回收再造業拓展和個人環保意識增強,多個環保團體指出路邊回收桶有著回收效率有限、容易因街頭環境受污染、與及難以管理物料去向的缺點。

  4. 根據香港 環境保護署 ,推行垃圾收費原因為香港的三個堆填區預計會未來數年飽和,同時驅動企業和實踐減廢回收,同時帶動綠色就業,減少碳排放等。 香港第五屆特區政府 向 香港立法會 提交的《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由於 港區國安法 已經實施,其時的 第六屆立法會 ,所有 反對派 議員均已經辭職、被開除或已被捕,所以70個立法會議席中只有親政府的不足40個 建制派 議員參與立法程序,條例草案於2021年8月26日,以37票贊成、1票反對,和2021年後政府提交到立法會的大多數議案情況相似,立法會近乎全票通過,完成立法的三讀程序。 條例規定香港市民須要購買指定垃圾袋棄置垃圾。

    • 營運模式
    • 建築
    • 歷史
    • 外部連結

    綠在沙田為環境保護署所推展的綠在區區(前稱社區環保站)計劃中的首個落成項目,目前由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10名職員營運,與香港政府的合約為期3年,總值957萬港元,經費全由香港政府承擔。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在試運期間,已與區內超過70個屋苑,機構及學校合作,以回收電器廢物及玻璃樽,並會重點支援社區回收價值不高的可回收物,如慳電膽,光管及充電池等; 並且在屋苑的大廈管理處設置回收箱,及每週在區議員辦事處及社區中心等居民熱點設置約20個流動小型回收站,由旗下的環保貨車每周出動回收一次,再送至綠在沙田,其後轉交至其他回收計劃單位或者環保回收商。此外,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將會邀請社區學校、教會及非牟利團體到訪觀及舉辦講座等,以推廣清潔回收。

    為了使到綠在沙田能夠融入沙田區及成為社區的一部份,一洗公眾誤以為其是垃圾站而避之則吉,建築署利用了特別的設計建造項目,使其成為具活力的公共空間。整個建築設計以簡約為主,並且盡量應用環保建築科技,以及拼合可回收再用的預製組件建造。綠在沙田以14個舊有貨櫃建造房間及庭園,主要以竹來佈置及設計。該些舊有貨櫃並非以一般的貨櫃屋方式組合,而是經過大幅度的改裝,部分被削去整塊表面,部分更只剩餘支架,以造成不規則的特式堆疊。建築署在設計項目時,融會了不少中國傳統及香港文化,包括在中庭花園配合以大簷篷,同時使用大量竹拼合為屏風,用以阻擋陽光及減低熱能。而辦公室的樓底亦特意增高,並且採用對流式窗戶以加強通風,協助散熱,以增加空氣對流的效果,從而避免設置空氣調節。而在綠在沙田的中央,除了一幅草皮作出公共空間,種...

    環境保護署於2003年起籌辦綠在沙田項目,涉資2,050萬港元。至2014年3月敲定選址,並且在諮詢沙田區議會後獲得同意,從而推行項目。至2014年5月,環境保護署就綠在沙田的營運公開招標,邀請具備相關經驗的非牟利團體承投營運合約。根據營運合約,營辦團體必須積極籌辦有關於環保教育的宣傳及公眾教育活動,以及支援地區減廢回收工作,連繫物業管理公司、學校及其他機構進作。除了沙田區,環境保護署已經就另外10個同類型的項目諮詢相關的區議會。

    香港減廢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 2024年1月6日 · 語言連結位於頁面頂端,標題的另一側。

  6. 根據香港 環境保護署 ,推行垃圾收費原因為香港的三個堆填區預計會未來數年飽和,同時驅動企業和實踐減廢回收,同時帶動綠色就業,減少碳排放等。 香港第五屆特區政府 向 香港立法會 提交的《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由於 港區國安法 已經實施,其時的 第六屆立法會 ,所有 反對派 議員均已經辭職、被開除或已被捕,所以70個立法會議席中只有親政府的不足40個 建制派 議員參與立法程序,條例草案於2021年8月26日,以37票贊成、1票反對,和2021年後政府提交到立法會的大多數議案情況相似,立法會近乎全票通過,完成立法的三讀程序。 條例規定香港市民須要購買指定垃圾袋棄置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