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5日 · 全文. 匯聚創新能量 發揮自身優勢 (5.5.2024) 本港經濟保持增長勢頭。 今年首季本港生產總值按年實質增長2.7%,是連續五個季度增長,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增長速度亦加速至2.3%。 資產市場氣氛亦見改善。 港股已連升九個交易日,恒生指數累計升幅近14%,平均每日成交金額超過1,280億港元。 樓市在撤銷「辣招」後,成交轉趨活躍,樓價亦見回穩。 全文. 全力在變局中開新局 (28.4.2024) 昨天我出席了香港新聞博覽館舉辦的講座,跟與會的朋友就香港的經濟與創科發展等議題交流,包括「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和實踐,以及加速其發展的重要性。 近年香港大力發展創科,推動本地大學、科研機構和創科平台之間的科研合作,除了積極的政策支持,還大量投入資源,並加強鼓勵成果轉化。

  2. 2022年4月10日 · 2022年4月10日.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指疫情逐步改善不少商業活動可透過電子方式進行以遵守防疫要求政府將重啟發行首批綠色零售債券發行額為150億元至最多200億元預計4月底或之前接受認購申請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4月10日在網誌發表的 文章我在2月底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公布了新一輪的消費券計劃其中首階段5,000元的消費券已於上周開始發放。 市面的消費氣氛有所改善,有年輕人用消費券購買電子產品;有飲早茶的老友記多點了些點心;也有主婦特意為晚餐加餸,還有些朋友打算善用消費券的時間彈性,先比較各商店及商場的優惠,待疫情進一步緩和時才再作消費。

  3. 2021年1月24日 · 陳茂波網誌推動創科發展. 2021年1月24日. 持續一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令本港經濟及社會民生受到沉重的打擊。 政府正致力採取各樣措施控制疫情,從特定群組檢測到小區強制檢測,到逐步擴大檢測範圍和強化個案追縱,力求盡速把疫情遏止,盡快及最大程度恢復市民生活、出行、照顧家人及工作的空間。 一直以來,我在財政上全力配合,確保抗疫工作的配備和資源充足。 我們同時積極加強科技應用以協助抗疫工作,包括應用於家居隔離工作的電子手環、銅芯口罩等。 另外,創新科技署亦資助了不少防疫產品和科技應用研發項目,例如應用於電梯的無觸式按鈕面板,市民可以隔空按掣,減少接觸。 科技發展的原動力是應對社會、市民、消費者的需要,或解決企業運作的痛點,這可說是驅動產品或服務創新的關鍵。

  4. 2024年5月6日 · 陳茂波今日在網誌預告,繼上半年的各項盛事,下半年的精彩活動也快將公布。 他認為,盛事活動勢必為市面增添活力及消費動力,為市民和旅客提供更多吸引的好去處和消費選擇。

  5. 2023年1月29日 ·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指隨着經濟回穩財政措施必須作出相應調整關鍵是如何讓政策收緊的力度符合經濟現況讓市民中小企及社會更容易承受有關調整。 政府會仔細審度考量。 他說,下年度的財政政策將由「相當寬鬆」的擴張性取態過渡至「中間偏鬆」,既聚焦扶持弱勢,更要增強經濟動能,進一步增強市民對經濟改善的信心,同時着力管控公共開支,以維護市場對政府財政穩健的信心。 在考量不同措施時,政府會盡可能緩減對弱勢社群的影響,但對必須壓縮開支的環節,以至可能須分擔的額外稅負,也希望獲得大眾理解、體諒和支持。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月29日在網誌發表的 文章 : 還有不到一個月,便是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布的日子,相關的公眾諮詢工作仍在進行。

  6. 2024年5月5日 ·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表示本港經濟保持增長勢頭今年首季本港生產總值按年實質增長2.75%是連續五個季度增長首季經濟增長的動力其中一個主要部分來自訪港旅遊。 港匯偏強影響外地旅客消費意欲. 不過陳茂波指出港匯持續偏強亦影響外地旅客來港消費的意欲加上本地市民和訪港旅客消費模式的改變為本地零售餐飲等消費行業帶來挑戰。 陳茂波認為,面對大勢變化,除了聚焦創造消費時點與場景,包括大力推動盛事經濟,同樣重要的是,在消費市場新舊模式迭代更替的階段中,企業能夠把握好「新產品開發」和「新模式營運」這兩項能為業務取得突破的關鍵。 他說: 新產品不但回應消費者不斷轉變的需要,亦有助創造新需求,增加銷售;至於新模式營運,則讓企業運用更多以數據為基礎的管理方案,助力企業降低成本,提質增效。

  7. 2024年1月14日 · 陳茂波今日在網誌表示去年首11個月本港總存款額達到約16萬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1%而當中港元存款額佔7.6萬億港元亦較去年同期上升1.7%。 加上12月初步數字,預計增長料超過5%。 不少國際投資者認同香港是理想選項. 他引述市場報告預計,香港的財富管理業務2022年至2027年,每年將錄得7.6%升幅,可為本港金融、專業服務帶來龐大機遇。 加上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金融科技等產業已漸次成形,在港府創科政策和資源的大力支持牽引下,一批重點企業陸續落戶香港,不少私募基金及風投基金,都被吸引到港找投資機會。 陳茂波說,國際投資市場尋求最具「性價比」的回報機遇,着眼的不是「過去式」的數字,而是「未來增長潛力」,「不少熟悉香港市場的國際投資者都認同,香港正是其中一個最理想的選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