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www.afcd.gov.hk › tc_chi › conservation香港物種 - AFCD

    甚麼是淡水魚. 概括而言,「淡水魚」指偶爾或長期在淡水生境棲息的魚類,包括高地山溪、低地河溪、河口和水塘初級淡水魚、鹹淡水品種、海洋游移魚類和洄游性魚類。 淡水魚的組成. 按此 下載《香港淡水魚名錄》。 初級淡水魚是指整個生活史均在淡水環境中度過的魚類。 本港記錄有19科71種初級淡水魚品種,佔全港淡水魚的百分之三十六。 牠們主要屬於鯉科、爬鰍科、鱂科和鱧科,常見例子包括異鱲、擬平鰍、食蚊魚和斑鱧。 異鱲. 鹹淡水魚類通常生活於河口地區。 本港有記錄的淡水魚約四分之一為鹹淡水魚類,共47種。 主要的組成為鰕虎魚科和塘鱧科的魚類。 例子包括深鰕虎魚和尖頭塘鱧。 深鰕虎魚. 海洋游移魚類在海岸或海洋產卵及度過大部分時間,只會偶爾游進河溪。

  2. 本港上游溪流常見的淡水魚。 一如其他爬鰍科魚類,這個品種亦是體長而頭扁,口部位於下方,胸鰭和腹鰭寬闊平張,形成吸盤狀的吸附器官,可依附在湍溪的石塊和卵石表面。

  3. 條紋四鬚䰾是本港最常見的淡水魚之一,身體偏長,兩側扁平,頭尖眼大,吻上頜有一對觸鬚。 成魚背部隆聳,全身黃色,最大特徵是身上具5至7條明顯的深色直紋。

  4. 其他人也問了

  5. 李麗芬、林建新、吳國恩、陳勁東、楊柳菁 (2004)。魚魚 ― 香港淡水魚圖鑑。漁農自然護理署、效野公園之友會、天地圖書有限公司,香港特別行政區。

  6. 異鱲是本港清澈河溪中最常見的淡水魚之一,修長的身體呈流線形,兩側扁平,口部位於上方,下頜突出,沒有觸鬚,全身淡粉紅色,體側中央位置有明顯的黑色條紋,從鰓蓋直達尾柄,尾鰭基部有黑點。

  7. 在二零一五年,捕撈漁業及海魚養殖業的產量約佔本港海鮮食用量的28%,而塘魚養殖業的產量約佔淡水魚食用量的2%。 捕撈漁業 在二零一五年,本港約有5,050艘漁船,漁民數目約有10,500人。

  8. 在河口及海岸地區常有記錄。此也是常見的食用魚種。 其他分布範圍 印度太平洋地區,包括印度、日本、中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及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