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魚苗主要從內地、台灣、泰國、菲律賓或印尼輸入。. 傳統上養殖的海魚均以雜魚餵飼但近年來隨著本署的推介愈來愈多海魚養殖戶改用濕式或 乾式顆粒魚糧 。. 這些飼料較雜魚營養更豐富亦減少餵飼造成的污染。. 海魚養殖受海魚養殖條例》( ...

    • 養淡水魚1
    • 養淡水魚2
    • 養淡水魚3
    • 養淡水魚4
    • 養淡水魚5
  2. www.afcd.gov.hk › tc_chi › fisheries養殖漁業 - AFCD

    Marine fish culture, pond fish culture and oyster culture Aquaculture environment Marine Fish Culture Ordinance Good aquaculture practice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echnical support and financial assistance Back  Back to Top

  3. 2023年11月11日 ·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 優質養魚場計劃. 本地水產養殖業正面對兩大挑戰其一是需要與入口水產品競爭其二是本地消費者對魚類及海鮮的食物安全之關注由於本地水產養殖的生產成本高不可能以價格與入口水產品競爭提高本地魚產品的質素和設立品質保證系統是本地養魚場與入口水產品競爭的取勝之道。 鑑於市民對食物安全的意識已經提高,透過生產質素有保證的魚產品可望重拾消費者的信心。 因此,我們制訂了「優質養魚場計劃」,以協助推動本地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優質養魚場計劃屬自願參與性質,推行這項計劃的目的是協助本地養魚戶提升其魚產品的競爭力,以及為市民提供優質安全的魚產品。 具體目的如下: 在本地養魚場推行"良好水產養殖方法",以提升本地魚產品的質素;

  4. 共有146 (其中淡水魚養殖場 67 個及海魚養殖場 79 ),佔全港養魚場總面積約24%。 向養魚戶推介環保的水產養殖方法,例如如何妥善 處理魚類屍體、維持恰當的飼養密度,以及以粒料魚 糧取代雜魚。2021 年,本署探訪了約333 個養魚場

  5. www.afcd.gov.hk › tc_chi › conservation香港物種 - AFCD

    • 緒言
    • 淡水魚的組成
    • 淡水魚的主要生境
    • 需特別保育的淡水魚類
    • 保育措施
    • 觀察淡水魚類的要點及守則
    • 參考資料

    香港位處北熱帶區域的邊陲,地形以山岡和河谷為主,平坦的土地主要集中在沖積平原及沿岸地帶。山巒起伏的香港共有數百條溪澗,這些水道沿急陡的壑谷貫流,溪流的源頭位於高嶺,上游水流湍急,沿著山間巖溝逶迤而下,逐漸減緩。本港雖然溪流繁多,幾乎每區也有大溪小澗,但河流則寥寥可數,僅有幾條較長的曲折河流,而且大部分位於新界北部及西北部的沖積平原。 香港的大小溪流包含著不同的淡水生境,包括高地山溪、低地河溪、河口、沼澤等等,均適合淡水魚棲息。不論是水流湍急的山溪或潺湲的低谷河流和河口水域,都有牠們的蹤影,此外水塘、漁塘和農耕濕地等人工生境亦有淡水魚生長。本港淡水魚品種亦十分豐富,有記錄的淡水魚達193種,當中以鯉科、鰕虎魚科、鰍科和麗魚科為主,牠們的群落大都可以在郊野公園或受保護地區內找到。 甚麼是淡水魚 ...

    按此下載《香港淡水魚名錄》。 初級淡水魚 初級淡水魚是指整個生活史均在淡水環境中度過的魚類。本港記錄有19科71種初級淡水魚品種,佔全港淡水魚的百分之三十七。牠們主要屬於鯉科、爬鰍科、鱂科和鱧科,常見例子包括異鱲、擬平鰍、食蚊魚和斑鱧。 鹹淡水魚類 鹹淡水魚類通常生活於河口地區。本港有記錄的淡水魚約四分之一為鹹淡水魚類,共47種。主要的組成為鰕虎魚科和塘鱧科的魚類。例子包括深鰕虎魚和尖頭塘鱧。 海洋游移魚類 海洋游移魚類在海岸或海洋產卵及度過大部分時間,只會偶爾游進河溪。本港有記錄的海洋游移性魚類共有60種,佔本地淡水魚約百分之三十一。紫紅笛鯛、眶棘雙邊魚、細鱗鯻和長鰭籃子魚是常見海洋游移魚類的例子。 洄游性魚類 洄游性魚類(包括溯河洄游、降海洄游及兩側洄游品種)則遷棲於河溪與海洋之間,洄游...

    本港的淡水魚主要分布於高地山溪、低地河溪、河口和水塘。不同淡水生境的生態特性不盡相同,而每種淡水魚棲居的地域亦各有不同。 高地山溪 香港的山溪數目十分之多,源頭位於陡峭丘壑,沿流有湍瀨及瀑布,偶爾有深潭,大部分都位於郊野公園之內。高地山溪的淡水魚品種雖然不算豐富,但也可找到不少原生的魚類,好像擬平鰍、麥氏擬腹吸鰍、橫紋南鰍和溪吻鰕虎魚,而且數目眾多。有些品種為了適應湍急的水流,演化出吸盤狀的腹鰭,以防止被急流沖走。 低地河溪 本港低地河溪的堤岸較少被濱水植物遮蔽,水質一般較混濁,底層物質漸漸從石及沙石變為沙和泥。常見的品種有異鱲、條紋四鬚䰾、子陵吻鰕虎魚、鬍鯰和斑鱧。 蓮麻坑是其中一條被確認為具高生態價值的低地河溪,主要由於這裡的初級淡水魚品種繁多。有記錄的淡水魚共25種,其中16種是原生的...

    (i)北江光唇魚 北江光唇魚屬鯉科魚類,辨認特徵是黃色的身上長有五至六條黑色直條紋。此魚見於水流湍急的沙石床河溪,在新界中部、大嶼山和港島數條溪澗有記錄。由於牠的分布地點少,因此被視為稀有品種。 (ii)香港鬥魚 香港鬥魚曾被誤認為黑歧尾鬥魚(Macropodus concolor),是本港唯一以香港命名的初級淡水魚。香港鬥魚的軀幹一般全黑至灰色,身體橢圓形,兩側扁平。幼魚棲息於水流緩慢的沼澤,成魚可在河溪和沼澤找到。香港鬥魚主要分布於本港的東北地區。 (iii)弓背青鱂 弓背青鱂是初級淡水魚,屬怪頜鱂科/青鱂科。牠的背鰭短小,位於身體後端近尾鰭位置。弓背青鱂主要棲息於水稻田,故又稱米魚(拉丁學名中Oryzias是稻米之意),牠亦見於池塘、水塘和湲流溪澗。弓背青鱂在本港的的分布包括新界東北及...

    要保育本地淡水魚類,應需先保護牠們現有的淡水生境,避免河溪受到污染或遭到不必要的破壞,當中尤以具高保育價值的天然淡水生境為要。我們透過實施不同的法例,包括《水務設施條例》(第102章)、《城市規劃條例》(第131章)、《漁業保護條例》(第171章)、《郊野公園條例》(第208章)、《廢物處置條例》(第354章)、《水污染管制條例》(第358章)和《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第499章),藉以保護這些淡水生境。 漁農自然護理署正在本港進行詳細的魚類普查,並監察那些具保育價值的淡水魚類的主要分布地點。漁護署也曾為一些需要保育的品種,例如斯氏波魚、弓背青鱂和高體鰟鮍等品種進行繁殖計劃,把繁殖出來的幼魚投放在適當及安全的地點,例如郊野公園內,並定時監察,以保護牠們的群落。這些計劃已經成功為數個重要物種在不...

    避免獨自在野外進行觀察,時刻密切留意天氣情況,如遇雷暴或暴雨,應即時取消所有觀察活動。
    穿著合適的衣服、鞋及帽子,例如長袖襯衫和防水鞋,如有需要可塗上驅蟲劑。
    可攜帶淡水魚圖鑑,以便鑑定品種。
    切勿進入深潭或涉渡水流湍急的溪澗。

    Chong, D.H. and Dudgeon, D. (1992). Hong Kong Stream Fishes: An Annotated Checklist with Remarks on Conservation Status. In Hodgkiss, I.J. (ed.). Memoirs of the Hong Kong Natural History Society.Hong Kong: The Hong Kong Natural History Society. No. 19. pp.79-112. Eschmeyer, W.N. (1998). Catalog of Fishes, Volume I, II & III. Special Publication No....

  6. 其他人也問了

  7. 前言. 本水產品養殖手冊是漁農自然護理署為自願參與優質養魚場計劃的養殖場編寫的手冊提供有關優質養魚場計劃的資料養殖場管. 理、良好養殖方法及本署技術支援等詳情。 手冊的附件載有各類紀錄表. 的樣本,供養殖場參考使用。 本手冊是漁農自然護理署發給以下參與優質養魚場計劃的養殖. 場;如拾獲本手冊,請你寄交「香港九龍長沙灣道303號長沙灣政府合. 署五樓漁農自然護理署」。 參與「優質養魚場計劃」基本要求. 1.1 參與「優質養魚場計劃」的水產養殖場( 養殖場)必須遵守本. 手冊內所列明的規定。 1.2 養殖場必須合作,容許漁農自然護理署( 漁護署)或其委任人. 員不定期視察其已註冊的養殖場。 1.3 養殖場必須容許漁護署或其委任人員抽取飼料、 藥品、水及.

  8. 大部分魚塘採用混合養殖法養殖的魚類品種以鯉科魚為主混合寶石魚福壽魚或烏頭一同養殖有些沿岸魚塘則改為飼養半鹹淡水品種如金鼓如金鼓黃鱲䱽及龍躉以獲得較佳的利潤。 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禁止在香港水域拖網捕魚. 政府於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開始禁止在香港水域拖網捕魚,使遭受損害的海牀及海洋資源得以復原。 為配合禁止拖網捕魚措施及協助本地捕魚業邁向可持續發展,本署推行一系列漁業管理措施,包括: 設立本地漁船登記制度; 限制新漁船加入和把捕撈力量維持在適當水平;以及. 限制使用或借助非漁船類別的船隻捕魚及禁止使用或借助非本地漁船捕魚。 同時,本署正為設立漁業保護區作準備。 在香港實施《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公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