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在八十年代中期,專線小巴經營商開始從日本購入新款空調小巴豐田 Coaster、三菱Rosa、日產Civilian,日本小巴便成為香港最常見的車款。 時至今日,豐田Coaster已成為大部分小巴的車款,但亦有少量三菱Rosa及Iveco小巴行駛。

  2. 英國對香港的管治源於第一次鴉片戰爭,當時清朝戰敗後於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1860年,清朝再於第二次鴉片戰爭被英法聯軍打敗,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割讓交由英國管治。

  3. 大會堂無疑是香港一個具代表性的象徵,是香港的歷史見證。 一直以來,香港大會堂致力推廣藝術活動,弘揚中西文化。 對市民而言,大會堂的重要性,又超乎藝術文化之上。

  4. 逃港(即逃亡至香港),香港又名「偷渡潮」,是指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約有一百萬內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這被認為是冷戰時期歷時最長、人數最多的逃亡事件,史稱「大逃港」。

  5. 1967年7月8日沙頭角發生了槍戰事件,地點是香港沙頭角香港邊境禁區中英街。 當年共區約有三百群眾欲越邊界,在英界包圍沙頭角警崗集會示威擲石及漁炮,警方以催淚彈及木彈驅散不果,共黨人員以槍械機槍攻擊警崗,被困警務人員子彈用盡,請求於一哩半外 ...

  6. 香港上一次制水已經是1981年,當時每日供水兩次,分別每朝六至十時及下午四至十時,市民都要出動家中的大小水桶,甚至全家總動員,一桶二桶擔回家,飽受制水之苦。

  7. 香港開埠初期,中區聚居了不少印度水手,他們愛將隨船攜來的私貨就地擺賣。 由於當年中國人稱印度籍人士為「摩囉差」,所以這地方逐漸被人們稱為摩羅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