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7年2月13日 · 一九九四年我在僥倖獲得第八屆聯合文學評審推薦獎的短篇小說《塵年惘事》(絲路出版,一九九五年)裡,已經略為提到「二一三」的梗概,發表後當時得到許多戰友們熱心的更正與補充,也讓我對這件事的前因後果,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這篇文章就是在二 七年二月十三日前夕,為了紀念當年我們那冤死的弟兄們而寫的。 。。。。。。。。。。。。。。。。。 要探討「二一三」這宗血案,必須先從一四六師這支陸軍的「放牛師」說起。 一九七 年代的陸軍跟我們讀的國中一樣,也有升學班與放牛班的差別。 升學班用的是明星老師,日後當主任、當校長,前途無量;放牛班的老師則是記了過、或等退休的,前途無「亮」。

  2. 2009年3月14日 · 台灣已經是個法治社會了,中國籍女性嫁來台灣,是合法取得居留身分。 他們結婚的對象若是當初隨老蔣來台,或被老蔣拉伕而來的退伍軍人,最年輕的也都七八十歲了,而台灣男性的平均壽命本來就是七十多歲,這些人死亡率高是很正常的。 況且這類的兩岸婚姻,夫婦雙方年紀差異這麼大,文化差距又這麼多,甚至有些老兵還喜新厭舊,因此結婚離婚不斷,離婚的關鍵不見得是出自中國女性移民,況且她們的結婚次數再多,也不代表她們有殺人啊! 民進黨立委在尚未證實那些老兵是被謀害前,就先將「黑寡婦」這種聳動的標籤,貼在這些弱勢的外籍配偶身上,實在是很沒人性。

  3. 2024年1月28日 · 水泥烏托邦末日浩劫同一個世界,電影無論劇情跟風格完全不同,發生在水泥烏托邦三年後,一群人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生活著,直到幾個科學家宣稱可以幫助青少年,其中一名女孩被帶走,殊不知其實是拿去做人體實驗。 這些被做實驗的人基本上跟活屍沒兩樣,受傷還可以繼續攻擊,唯獨把頭砍掉才真正死亡,馬東石 李濬榮與女軍官幾個人因此前往社區展開救援,當然馬東石主演就是會變成他的電影,看他一個人打打殺殺這些實驗品還算是過癮,李濬榮這次總算不是演反派。 烏有之地/荒野2024描述一名少女被帶離,馬東石認為可疑決定前往社區拯救少女,常見的末日題材,故事本身沒甚麼新鮮感,整體就是為了彰顯馬東石一巴掌就能把人打暈的魅力,動作場面還算是可以,整體來說就是熱熱鬧鬧看完的爆米花電影。 我要檢舉. # 烏有之地 # 荒野2024.

  4. 2010年9月3日 ·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清晨六時,三位家住桃園縣八德鄉的大溪中學女學生呂桂娥、邱元碧與呂麗霞,一起到興豐路六號,找另一位同學葉亞麗(十四歲,浙江松陽人)一起搭公路局巴士去上學。 一九五 年代八德鄉還是個農村,在桃園十二鄉鎮中面積又最小,鄉內沒有中學,距離桃園縣的南北兩大城市桃園與中壢,搭公路局巴士都要十公里以上,反正一樣都是路途遙遠,所以鄉裡的學生也有去大溪就讀的。 由於那段時間剛巧八德鄉的公路在舖柏油,公路局巴士要改道,這四個初二的女生於是將上車搭車時間,提前到六點以免遲到。

  5. 2010年4月28日 · 兩位明星女中的學生一起自殺,遺書中還提到什麼「在社會生存的本質就不適合我們」,於是媒體「斷定」兩人是同性戀,因不見容於社會而同尋短見,還訪問了一大堆「學者專家」,煞有介事的談起女同性戀與自殺間的各種話題。 媒體的妄加揣測,讓死者家屬非常不滿,學校當局也出面「駁斥」,二年良班的同學還聯名投書報紙民意論壇;結果一夜之間情勢逆轉,「兇手」不再是女同性戀了,前一天還口沫橫飛的「學者專家」,也配合得完美無缺,開始攻擊「灰色讀物」對青少年的傷害,這些被指名的「灰色讀物」,還真的是古今中外,無所不有。 當然啦! 最莫名其妙被抓來「打靶」的,就是王尚義的《野鴿子的黃昏》。 但「灰色讀物」不像「女同性戀」那麼幸運,會有家長、老師與同學出來「駁斥」,只好擔下這個「教唆自殺」的罪名。

  6. 2008年12月27日 · 2007年6月29日,導演楊德昌因結腸癌於美國洛杉磯去世,享年59歲。. 媒體報導大多集中在他前妻歌手蔡琴及遺孀鋼琴家彭鎧立的三角關係,當然,這也是台灣媒體的正常反應。. 楊德昌生前的代表作,我想應該還是獲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與最佳原著劇本獎、亞太 ...

  7. 2009年2月24日 · 1970年代的每週三或週四中午的總統府前博愛特區,常可見到一位斜背著紅色值星帶的年輕男子,領著一群剃著大光頭,穿著白襯衫、卡其褲的男生,跑步穿越制服憲兵與便衣憲兵重疊警戒的介壽路,在重慶南路一段的北一女中門口集合後,一個一個上前大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