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4月28日 · 2018-09-27. 近年學生壓力問題備受關注當中的思考點在於學生的壓力來源和解決方法而筆者嘗試把這項議題細化集中探討中學生和大專生各自所面對的壓力從而由問題根源着手提出可行的建議。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現時中學生和大專生的身心健康狀況。 根據2018年「中學生抑鬱焦慮狀況調查」所得,約7,500名的受訪者中,逾半出現抑鬱症狀,同時有四分之一人呈高焦慮症狀,而首三項的壓力來源依次為文憑試、學業和前途。 另外,就大專生而言,有本地大學的學生發展處輔導部曾表示,在過往一年接獲的求助個案約700宗,多涉及學業、感情、家庭和就業等問題。 從上述可見,中學生和大專生的壓力來源,主要是學業、人際關係和個人前景,而我們可進一步套用持份者角度,從學校、家庭、政府三方面,思考解決的方法。

  2. 2012年11月21日 · 所以個人內省智能較高的人明顯對自己的目標非常明確懂得計劃和引導自己的人生。 忍受挫折 自我反省力高. 當人的個人內省智能較強不但個性較嚴謹不斷尋求進步自我要求亦很高而且抗壓性也高更能忍受挫折所以往往能夠在過程中堅持並達成自己定下的目標他們的自我反省能力高同時自尊心也很強所以有時會顯得性格倔強做起事來往往先從自我中心出發堅持己見容易讓別人有固執不變通的感覺。 此智能名為「個人內省」,除可顯得較自我中心,也可以是非常懂得自我檢點、懂得反省。 這項智能中的核心智能主要包括自覺能、反省能、自律能、同理能及慈悲能。

  3. 2018年5月21日 · 常見的警告訊號包括感到疲累腸胃出現問題情緒易起伏失眠及學業表現下降等。 常有人問「我感到很大壓力,也嘗試過不同的方法減壓,但完全沒用,到底怎樣才是有效的方法? 」在這裡向大家介紹「5R」壓力管理方法,透過不同方面來減輕壓力負擔。 下文先介紹其中3個R: 第一個「R」是Reduce(減少壓力源)。 壓力來自多方面,常見如學業、工作及人際相處等。 雖然我們未必能夠減少課業數量,但可嘗試從其他方面入手,例如功課上遇到難題時,請教老師或同學,不要獨扛所有難題。 另外,也要減少密度及持續度。 減少密度是指避免同一時間處理多項事情,例如邊溫習測驗內容、邊檢查電郵、邊處理當天功課,這樣除了容易分心,也會讓自己感覺很忙,而忙亂時容易出錯,也會降低效率。

  4. 2017年12月11日 · 今日香港+公共衛生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社會事事追求競爭令不少年輕學生面臨壓力今年11月有機構調查顯示本港學生的精神壓力問題有年輕化趨勢程度嚴重至每7名小學生就有1人出現抑鬱徵狀醫管局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病科服務個案亦由2011年至2012年度約1.9萬宗增至2015年至2016年度約2.9萬宗可見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日益嚴重當中尤以中學生的抑鬱和焦慮問題特別嚴重下文將探討本港學童壓力愈來愈大的原因以及政府學校和家長可以如何幫助他們紓緩緊張情緒。 鄭梓康 特約作者. 【新聞背景】學業壓力最重 放心底扮無事.

  5. 2019年6月1日 · 委員會A組 (自殺個案)召集人鄧振鵬透露18名死於自殺的兒童中有7人本身有精神健康問題包括患有抑鬱症思覺失調及精神分裂等有5人早有自殺跡象包括將決定宣之於口留下遺書情緒激動有暴力行為甚至曾經嘗試自殺。 鄧振鵬特別指出,其中3名自殺學童是在升讀中一後首個月內自殺,認為政府除了要加強精神健康的公眾教育外,亦建議中學在升中一的適應課程中加入預防壓力等元素,幫助學生應付逆境及學業挑戰。 另外,學童出現失眠、拒絕上學、留下遺言、將心愛物件轉贈身邊人等情況是情緒不穩的警號,鄧振鵬提醒家長要小心留意子女有否以上徵兆,有需要時應及早尋求協助。

  6. 2018年6月8日 · 近年香港學生自殺個案頻生引起本地社會高度關注多個民間調查結果顯示不少學生因學業問題而出現抑鬱症狀部分甚至萌生自殺念頭。 有社會服務機構去年進行小學生情緒健康調查,訪問來自10多所學校、近1,300名小三至小六學生,結果逾兩成人經常感到壓力,較2016年上升5.5%,為三年來的新高。 同時,有近一成人出現嚴重的抑鬱症狀。 調查指學童壓力主要來自學業,包括學校功課太多、升中適應問題,及學業成績未如理想等。 促上課時間不多於7小時. 多個調查及研究顯示學童自殺與學業壓力有莫大關係。 有民間關注團體去年9月促請政府訂立「標準學時」,建議教育局把校內上課時間,設為7小時以內,教師不可安排家課予學生,家長亦不應為子女報讀補習班。

  7. 2006年8月15日 · 該處有一道高2.8米長6.2米厚10厘米的趟閘以鋼鐵製造重兩噸閘下有路軌及轆以人手輔助開關。 趟閘長閉 推開肇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