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17日 · 對於長期用偏見的眼光看待中國共產黨的香港社會來說與其活在不切實際的想象中不如實事求是理性認識中共為香港的進一步發展探尋更多可能和空間中國共產黨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政黨? 中共和西方政黨有何區別? 在中共二十大召開之際,香港01刊發系列文章,通過傳統文化、馬列主義、西方政黨對比等三重視角來認識它,此為第一篇。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怎樣的政黨? 回答這個問題有很多角度,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的季思在《當代世界》給出的回答,應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他說:「 真正了解中國,要從了解中國文化開始;真正了解中國共產黨,更要從了解中國文化開始 。 」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從來沒有脱離中國文化,其政策主張始終深深紮根於中國文化。

    • 歷史傳統和文化根基的不同
    • 意識形態的不同
    • 政黨組織形態和結構的不同
    • 政治體制的不同

    不同歷史和文化背景下誕生的政黨,意味着彼此產生的基礎和土壤不同,這注定了政黨的理念、組織形態及其建立的政治體制會大相徑庭。西方文明歷史可以追溯至古希臘時期,自那時起就存在城邦民主,且城邦國家林立,盛行對外海上貿易活動。後來雖然出現過幾次大一統帝國,但要麼存在時間有限,要麼帶有一定的貴族制色彩。 換言之,在西方漫長歷史進程中,並未出現明顯的中央集權大一統,世俗政權的力量一直不太強勢,盛行「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所謂國王只不過是最大的貴族或領主而已。即便是被人稱為專制黑暗的中世紀,始終存在宗教權力和世俗王權的相互制衡。宗教改革後,世俗政權擴張,宗教神權退縮,而國王在這個歷史過渡時期,只能夠聯合新興資產階級才能一起對抗教皇。世俗政權的羸弱,使得西方近代在反宗教神權和民族國家建構過程中,並...

    意識形態作為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是社會大眾的一種價值共識,對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起到潛移默化的指導性作用,同時亦作用于社會的經濟基礎。尤其是執政黨的意識形態,更是對社會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西方政黨之間儘管並非鐵板一塊,不同政黨的意識形態存在區別,但大多有一個共同的思想底層,即建立在資本主義之上的自由民主理論。該理論表面上承認人的尊嚴和價值,認為人是目的而非手段,主張群己權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主體,只要不侵犯他人,皆有自由的權利。但事實上,資本在其中扮演關鍵的角色,人的社會存在與社會關係都受到資本結構的高度約束。然而,這種意識形態卻鼓吹對政府權力的憂慮。它認為政府雖然是避免所有人與所有人戰爭的必要之舉,但人們無法避免政府這頭「利維坦」(Leviathan)濫權,所以必須透過分權制衡和憲政予以...

    以組織形態和結構的嚴密程度而言,西方的政黨演進過程大體分為兩種路徑:剛性政黨和柔性政黨。剛性政黨的黨章相對嚴肅,具有一貫性,黨紀相對嚴格,黨員實行登記制度,不能隨意參加,各級黨組織職權明確,黨的領導人有較大權力。這種政黨在歐洲比較常見,特別是傾向於工人群體的政黨多屬於此類,比如,英國工黨和法國社會黨。柔性政黨的黨章則比較模糊,黨紀鬆散,甚至沒有黨員登記制度,各級黨組織職權比較隨意,往往僅在選舉期間才發揮作用,並且只起到協助候選人競選的作用,根本沒有實質領導權。比如,美國的民主黨、共和黨就屬於此類。 中共的組織形態和結構則完全不同,它的黨章非常嚴肅、明確,黨紀十分嚴格,入黨程序複雜、門檻高,實行幾乎半軍事化管理,在思想和行動上高度統一,嚴格禁止一切公開的或秘密的派系活動,各級黨組織屬於垂直管理...

    政治體制是國家結構形式,指國家的權力安排方式以及國家機關之間的關係,也被稱作政權組織形式。西方政黨賴以維繫的體制是選舉民主,權力通過選舉進行轉移和分配。這種體制強調的是權力制衡,既有政府權力與社會權力、公民權利的劃分,又有縱向上中央權力和地方權力的制衡,同時還有橫向上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的制衡,以及政務官和文官的分工。 同時,西方體制強調對政府的「約束性」,政府不能過度干預市場,追求「小政府、大市場」的目標。這種體制讓政府在面對重大危機或者利益集團裹挾國家時,難以進行有效動員和改革。時間一久,包括兩極分化在內的深層次矛盾便如温水煮青蛙般日積月累,侵蝕國家政治根基。 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政治體制帶有明顯的威權色彩,不光「一黨執政」是基本特徵,權力只能在執政黨內部進行協調,而且執政黨居於國家治理...

  2. 2022年10月10日 · 中國觀察. 二十大挑戰民主的中國方案 「全過程人民民主」待扎根破圈. 撰文:張鈞凱. 出版: 2022-10-10 08:30 更新:2022-10-10 10:39.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這十年在世界格局風雲變化一路走來。 「民主」,既是人類近代發展史兩百多年來的主旋律」,也是時代前行不斷發展中的進行式」。 對中國來說挑戰尤為艱深,一來如何摸索建立一套強化內部認受性的民主體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在政治改革領域必須攻克的一道關卡;二來又是扭轉西方「民主」話語一言堂現狀,以及撕下外界貼在中國身上「不民主」負面標籤的一道難題。 二十大之後,中共如何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論與實踐,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3. 2022年12月22日 · 01觀點. 解構二十大讀懂中國共産黨如何長期執政. 撰文:于品海. 出版: 2022-12-22 07:00 更新:2022-12-22 07:00. 10. 【編按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今年10月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發表報告具體闡述了他將如何帶領中共實踐治國理政願景表明中共今後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偉大復興」。 要讀懂篇幅逾三萬字的二十大報告或許不容易,但它卻是認識中國共産黨在今後一段時間戰略意圖和治理規劃的最直接文獻。 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旗幟的中共為什麼積極推動意識形態領域的中國化時代化?

  4. 2021年7月12日 · 港聞. 深度報道. 與支振鋒對話──香港怎樣曲解中國共產黨? 撰文:黃雲娜. 出版: 2021-07-12 00:00 更新:2023-09-04 18:36. 1. 中國共產黨無疑主宰着一國兩制的命運但大多數香港人對它的認識相當有限有些人甚至仍以半個世紀以前的負面印象來批評中共落後文明十惡不赦可是在一河之隔的內地尤其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的眼中中國共產黨絕對是中立的無偏私的先進的具開放性的時刻以民為主牢記艱苦奮鬥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進化的偉大政黨只是香港基於歷史原因和意識形態迷障對其形成認知偏差結果扭曲了對一國兩制的應有認識

  5. 2022年10月16日 · 十個明確. 2021年11月11日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其中,《決議在十九大報告八個明確的基礎上十個明確進一步概括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全黨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6. 2022年10月20日 · 1. 推進祖國統一: 首先是「加強統一意識」。 2021年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提到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有別於過去主張中華民族一旦偉大復興之後,統一就會水道渠成;現在習近平強調中華民族要偉大復興,必須要統一,也就是習反覆強調的必然也必定統一,包括二十大報告所說: 「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 其次是「推動統一談判」。 2019年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習近平強調要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號召台灣各界就推進政治談判開展對話溝通,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性安排開展民主協商。 再者是「規劃統一方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