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公交九巴3b路是一条公交车路线,汽车公司为 九龙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

    • 概览
    • 发展历史
    • 重大意外
    • 车队
    • 路线
    • 经典路线
    • 员工制服

    巴士公司

    九龙巴士(1933)有限公司(简称:九巴),为九龙巴士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提供中国香港专营公共巴士业务的公司,是中国香港最大的巴士公司。九巴已为香港市民服务80多年,见证了香港的腾飞,可谓与中国香港共创繁荣。

    九龙巴士公司的前身为九龙汽车,于1921年成立。当时开办两条巴士路线:尖沙咀←→深水埗和油麻地←→九龙城,只有九部巴士行走两条路线,二十年代末期,九巴由中美运输公司接办一条旺角至元朗的长途巴士线,编号为9号线,成为九巴首条服务新界路线,直至三十年代,已有八十辆巴士走十多条路线。

    1932年5月,殖民地政府重整香港公共交通服务,批出两个巴士服务专利权-香港岛以及九龙/新界,后者由九巴获当时香港政府给予专利权,1933年4月13日,由邓肇坚、雷瑞德、雷亮、谭焕堂和林明勋成立等人为九巴建立公司架构,九龙汽车(一九三三)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6月11日地区专利生效,九巴接办当时中华汽车及启德巴士公司经营的多条九龙及新界路线。公司成立初期,以106部小型单层巴士行走。当时的单层巴士设有头等软座及二等硬座两级。

    1941年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当时九巴共营运17条路线,车队数字更增至140部。但后来因为被日军征用所有车辆,所以巴士服务被迫几乎暂停。1944年二次大战过后,九巴只能维持两条巴士线的服务。直至1946年2月,九巴改装二手军车及货车成为载客车辆,并取消座位等级制,以求尽快恢复提供巴士服务。

    1949年,九巴率先由英国引入首批20部载客量较高的双层巴士─“丹拿A型”双层巴士,以应付日溢增加的客量。并为当时香港第一家巴士公司引入双层巴士,从此香港的巴士服务趋向以双层巴士为主力。

    1972年可谓九巴的转捩点。海底隧道于该年正式通车,一向提供九龙及新界巴士服务的九巴,首次开进香港岛。另一方面,经过多个月的测试,九巴亦于同年正式采用一人控制模式(或称“一人售票模式”),在巴士车厢近驾驶室位置装上钱箱。此后乘客须于上车时同时缴付车资即可,无须于上车后再向售票员购买车票。

    九巴的非空调双层巴士,俗称“热狗”80年代,随著地下铁路及九广铁路通车及日渐普及,九巴亦著手重组路线及提供铁路接驳服务(即号码以M字作结的路线),业务高速发展。1982年更首次开办市区特快巴士线(即号码以X字作结的路线)14X及15X,以接近点到点的行走方式,吸引更多市民选乘九巴。经过多年与生产商合作的试验,九巴于1988年首次引入首部双层空调巴士-“利兰奥林比安”型11米空调巴士,使香港的巴士服务进一步提升。

    1977年2月25日,一辆行走大角咀码头至元朗的51线亚比安EVK55CL型单层巴士(L286,车牌号码BK8210)在石岗撞毙一名骑单车的青年后,冲入一间超级市场,并爆炸起火,共造成6人死亡,22人受伤。

    1980年12月1日晚上,一辆行走佐敦道码头至上水的70号线胜利二型双层巴士(G217,车牌号码CH2048)在弥敦道右转入窝打老道时全车翻侧,1死55伤。

    1981年3月16日上午,一辆行走穗禾苑至火炭的84线丹拿F型双层巴士(D586,车牌AR7521)在穗禾路近丰利工业中心下斜坡时失控,撞向路壆后全车向左翻侧,37名乘客受伤。

    1981年8月23日晚上,一辆行走大兴邨至荃湾地铁站的66M线胜利二型双层巴士(G94,车牌号码CC5478)在屯门公路与对面行车线一辆失控的救护车(A213)迎头相撞,救护车其后着火爆炸并波及巴士。除了一名救护员从救护车抛出车外得以生还之外,车上的救护员、司机及病人当场死亡,另29名巴士乘客受伤。两车皆被烧成废铁。

    1982年11月14日晚上,一辆行走荃湾地铁站至屯门市中心的60M线胜利二型双层巴士(G440,车牌号码CV4933)在屯门公路小榄附近失事撞向右边山坡,全车在路上翻滚两圈后翻侧,一边车身贴着路面滑行再撞向灯柱,一名乘客死亡,109人受伤。肇事巴士于翌年被除牌。

    1986年3月13日,一辆行驶筲箕湾至美孚的102线丹尼士巨龙12米巴士(3N50,车牌号码DD6266),在英皇道近芬尼街冲上安全岛,撞倒一批等过马路的行人,2人死亡,6人受伤。

    截至2012年12月15日,九巴(不包括龙运巴士)拥有服役中的载客巴士数目为3814辆,是全球最大型的私营公共巴士公司之一,100%为空调巴士,而可供轮椅使用者乘搭的低地台巴士(包括单层及双层巴士)占整体车队总数60%。受到运输当局的「保铁」政策影响,九巴的车辆数目不断减少,由2003年起,巴士数目已累积下跌超过400辆,更使九巴於2008年起开始出现严重车荒,需要为旗下车龄达17年的空调巴士申请续牌,初期除沙田车厂外其他车厂都不安排该等巴士行走途经快速公路的路线,虽然为一年期行车证,但该等巴士在距离首次登记日期将达18年时除牌。另外,为了解决龙运长远换车问题和九巴车荒问题,因应龙运投入新型巴士同时,陆续将部份丹尼士三叉戟巴士涂上全金身,改於九巴服务,车队编号改为ATR393-442。

    •特低地台双层空调巴士:2287辆

    •非特低地台双层空调巴士:1365辆

    •特低地台单层空调巴士:165辆

    •非特低地台单层空调巴士:3辆

    截至2013年8月,九巴拥有巴士(包括训练巴士)3791部。全数配备空调。

    九巴现时营运423条路线,当中包括九龙区路线、新界区路线、过海路线、马场路线、机场路线及通宵路线。由于路线数目众多,所以号码系统也较为复杂,就连本地人也时常混淆。不过总括可归纳为以下分类:

    一位数字

    大部份为九巴创办时的路线,没有清晰的归类。但均为九龙区的路线。

    两位数字

    1、2:九龙区路线(九龙城区、观塘区、深水埗区、黄大仙区、油尖旺区),如11﹑27

    3、4:新界区路线(荃湾区及葵青区),如36﹑44

    70线是一条已取消的新界市区巴士路线,由九巴营办,停办前来往上水及佐敦汇翔道(已弃用的总站),途经联和墟(粉岭南)、粉岭北、大窝西支路、太和、大埔旧墟、大埔墟、运头街、大埔公路-大埔滘段、大埔公路-马料水段(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沙田墟(源禾路)、沙田(大涌桥路)、狮子山隧道、九龙塘、旺角东及油麻地。

    由于载客量严重不足,加上亏蚀每年增加(每年亏蚀金额数以百万港元计),此路线终于2008年12月7日停办。

    取消前班次表:

    由上水开出

    由佐敦汇翔道开出

    行车路线:

    于2010年12月开始,九巴全面更新新的车长、站长及车务督察的制服。车长的新制服采用萤火绿色,站长及车务督察的新制服则采用苹果绿色。九巴车务总监霍彩福表示,新制服以绿色为主调,体现注重环保的精神。前线员工的上衣为绿灰二色恤衫,配以同色背心、风衣或外褛,下身则配以深灰色西裤。

    新增设的车长风衣轻便舒适,方便外勤员工户外工作。在职业安全健康前题下,新制服的背部增加两条垂直的银灰色反光带,有助保障外勤员工于阴暗环境下工作时的安全。

    •九巴凌晨员工接送车

    •九巴台风之下在日间出现的员工接送车

  2. 九巴 (KMB)经营的巴士网络遍及 九龙半岛 和整个 新界,并透过各海底隧道伸延至港岛,加上 大榄隧道、城门隧道 及各个设有 八达通 巴士转乘服务的转车站,让市民四通八达;九巴覆盖范围之广,为各公共交通系统之冠。

  3. 该名新司机在2008年6月30日被裁定危险驾驶导致他人死亡罪名成立,判入狱16个月及停牌3年(及后于同年11月5日上诉成功,减刑至入狱8个月,但3年停牌期则维持不变)。. 2010年9月12日上午,一辆2A线沿英皇道东行方向前往进民康街交界时,撞到一名70岁老翁 ...

  4. 九龙巴士1线是香港九龙最早开办的巴士路线之一,在香港日占时期更是提供服务的巴士路线,路线编号「1」亦是由1942年沦陷期间采用。 战后此路线重要性与日俱增,到1949年更成为全港首条使用双层巴士行走之巴士路线。 中文名. 九龙市区巴士路线1号. 外文名. KMB Route 1. 公交类型. 常规公共汽车. 所属地区. 香港. 车站数量. 25. 报站语言. 粤语、英语、普通话. 车票价格. 5.8港币. 运营机构. 九龙巴士 (一九三三)有限公司. 目录. 1 发展历史. 2 用车. 3 使用状况. 4 途经站点. 5 途经道路. 发展历史. 播报. 编辑. 开办初期至香港日占时期期间. 经 旺角 往返 尖沙咀 及九龙城的巴士路线原编为6,在1920年代已投入服务,其时已是由 九巴 营办。

  5. 九巴在特定位置加插提示信息,如“请使用八达通 转乘九巴路线”(语音提示:乘客可以在此站,使用 八达通 卡,享用九巴转乘优惠)及“你也可以让座”(语音提示:本车厢设有关爱座,请让座予有需要人士,多谢合作)。

  6. 九龙巴士70X线是香港一条来往上水及 观塘 翠屏道 的巴士路线。. 2003年7月19日:277X线投入服务,取道大老山隧道来往粉岭及 九龙东 ,以更直接的路线服务乘客。. 同时,70X线亦作出重组,全日改经华明邨及 百和路 ,并以全线空调巴士行走,70P线则停止服务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