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五线谱. 用Synthesia看鋼琴譜跟看五線譜彈奏對於之後彈奏的流暢度有影響嗎我自學鋼琴半年會看五線譜但還沒辦法很快的分辨音符) 在youtube 接觸到Synthesia之後,發現這樣學的很快,大概兩天能學會一首2級的曲子… 显示全部 . 关注者. 8. 被浏览. 3,144. 1 个回答. 默认排序. ZeD. 专业擦钢琴,闪闪亮晶晶. 不请自来,这东西非常现代,要知道几年前可没有智能钢琴连着midi,键盘上一个大屏幕,一个一个键像音乐游戏一样落下来然后你像打音游一样练琴的操作。 我知道你在油管上看的那些视频很炫酷,也很好听,但钢琴演奏其实是对乐谱的二次创作,一味地依照别人的演奏方法对自己是没有多大帮助的。

  2. 1,182. 1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周宇航. 音乐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练. 补充下:一个练字虽然是王道,但可能太高冷了。 你可以找点参照物啊~比如 高音谱号 起笔的那条线一定是g (或者钢琴上你们喜欢念成5). 然后1在哪你总记得吧? 然后离1近的和离5近的几个音还不一眼睛认出来? 找个参照物再去数位置,去练就好了。 这东西只能慢慢来…我以前弹吉他的,现在练贝斯决定只看五线谱了,才第二天现在也差不多适应了~ 这东西稍加习惯就能够熟练掌握了,这点苦是必须要吃的。 最后这句话写给题主,也写给我自己: 没什么技能能够一蹴而就,慢慢练习,慢慢提升。 成功之前别轻易放弃,提升的过程本身就是值得开心的。 编辑于 2015-07-22 15:52.

  3. 82 人赞同了该回答. 《樂譜固有流傳至今者然已非 周 代之原貌。 今所能見者,約有下列四大系統: 、《風雅十二詩譜瑟譜》 宋 代 趙彥肅 傳 唐開元 中鄉飲酒禮所用風雅十二詩譜》,見于 朱熹 《 儀禮經傳通解 》卷第十四 (詩樂第二十四 學禮七),在迄今尚存的《詩》樂譜中,這一版本最早。 錄《小雅》六首之譜: 鹿鳴、四牡、皇皇者華、魚麗、南有嘉魚、南山有臺 ,皆用黃鐘均之宮調,即 宋 代俗樂之「正宮」;又《風》六首之譜: 關雎、葛覃、卷耳、鵲巢、采蘩、 采蘋 ,皆用無射均之商調,即 宋 代俗樂之「越調」。 十二曲皆以律呂字記譜;以黃鐘起、畢;宮調七聲音階之第四聲用變徵,不用清角。 无板眼節奏。 其傳承者 趙彥肅 由北 宋 入南 宋 ,曾舉進士。 卷末 朱熹 記曰:

  4. 2019年9月22日 · 11 个回答. 默认排序. 柳前. 哈佛大学 工程科学博士. 看你要记到什么程度了。 如果要和原谱一点不差只能多弹死记,当然下面的理解记忆法也会有点帮助。 如果仅仅要听着效果一样,下面这个法子就够了: 先把曲子听熟,散音泛音按音吟猱掐撮都听出来。 这些音效不同,不难记住。 散音无左手,是哪个音就弹哪根弦。 泛音左手也就两三个徽位可用,根据前后乐句左手所在位置找最方便的徽位便可。 按音需要记一下从哪根弦开始,然后一般连续的乐句都是在相近的徽位和弦上。 右手其实只要顺手,勾剔抹挑影响不大。 按这个法子练,简单的曲子都可以直接听录音弹下来不需要看谱。 其实你想古人是怎么编指法的? 无非是上面这些考虑。 理解了就不难了。 编辑于 2019-09-23 18:31. 挹云轩主人. 古琴/教育/京剧.

  5. 2021年5月18日 · 2,269. 2 个回答. 默认排序. 一把旧琴换心情. 谱面信息 太少,不会判断。 最好能把全曲发上来。 编辑于 2021-05-22 03:25. 知乎用户. 我也不明白。 以前看到的斜杠是 反复记号 。 表示和前面的一样,这个显然不是。 发布于 2021-05-18 01:10. 相关问题. 五线谱下面的数字一和那条横线什么意思? 1 个回答. 五线谱下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这种该怎么弹? 原理是什么? 1 个回答. 五线谱左上角有一个分数,是什么意思啊? 2 个回答. 五线谱上的符号是用什么语种来表达的? 2 个回答. 五线谱上的弧线和一个类似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东西代表什么意思呢? 1 个回答.

  6. 别的钢琴老师说电钢琴毁孩子,他认为任何能弹的键盘都可以入门,最便宜的电子琴(看得上的也要500块)也能入门,先弹起来再说。. 别的钢琴老师说入门要学乐理,他认为先弹了再说,弹了自然会喜欢,喜欢了自然会练习,练习了熟悉了自然就有需求有动力 ...

  7. 2021年8月4日 · 64. 被浏览. 46,983. 22 个回答. 默认排序. ManInNet. 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谢邀 @月夕. 50 人赞同了该回答. 古代沒有錄音,沒有影印。 樂譜的流傳全靠手抄我國流傳下來的大部分樂譜是用工尺譜記寫的。 其中以器樂作品和戲曲唱腔爲數最多,唯獨缺少宋詞的曲譜。 如果以現代香港填粵語歌詞(粵劇)推算,填詞不僅僅要依照詞的格律填,還要依照音律而填。 即現代所謂“協音”。 估計當時的詞人,熟記流行詞牌的旋律,隨時可哼出(由於旋律流行),根本無需工尺譜傍身。 填詞的時候只要熟悉的詞牌(旋律),就可填寫,演唱者根據詞牌就知道如何吟唱。 抄譜並不是易事,樂工也不是高尚的職業,沒有影印,沒有錄音的年代,曲譜的流失,亦是平凡不過的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