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2日早,位于中国香港将军澳的香岛中学的教室,开启了第一堂的“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课程。. [1] 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由“‘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和“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3个主题组成。. 公民科重视培养学生正面价值观 ...

  2. 《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教学大纲(初稿)》规定,公民课要“使学生懂得做一个社会主义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社会生活准则;逐步培养爱国主义和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劳动观念;初步树立社会主义的法制观念

    • 概览
    • 简介
    • 模式

    教育学领域术语

    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在筹备的小一至中六的新必修科,旨在透过持续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及对国民身份的自豪感并以价值观和态度为导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和国民质素从而丰富生命内涵确立个人于家庭、社群、国家及世界范畴的身份认同。

    教育局建议将此科列为必修科不设公开试但是设校内评核以及公布全香港平均分供学校检讨成效,并以“国民教育内地学习及交流活动资料库”记录学生于中、小学阶段内的活动教育局可能会将上述资料转送给学生将来升学或转读的学校。

    撰写课程指引的李焯芬教授指出:“如果三年之后有学校不跟随‘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指引来开办课程,教育局会通过视学制度来处理。”

    “目前需要接受‘校本化’的现实,是比较可行的第一步。”

    “至于十年后有了更多经验,也许会有更好的平台做中央式的设计。”

    若个别学校表达不推行,教育局会派员协助就开展国教科作讨论。

    然而许多香港市民将其批评为洗脑教育、党性教育、爱国教育和奴化教育破坏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能力,香港各界人士对此反应极大发起多次游行示威抗议。

    政府在2011年5月5日曾经推出“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指引(小一至中六)咨询稿”建议将此科列为必修科但不设公开试只设校内评核,学习阶段分为小一至小三、小四至小六、中一至中三、中四至中六并且分为5个生活范畴依次为个人、家庭、社群、国家及世界。

  3. 根据公民教育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把公民教育理解为三个方面:有关公民的教育:强调对国家历史、政体结构和政治生活过程的理解;通过公民的教育:通过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活动来获得公民教育;为了公民的教育:在知识与理解、技能与态度、价值与取向

  4. 中国公民教育评论 (2020):公民德性及其养成》是2020年6月1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檀传宝、班建武、林可。 [1] ISBN. 9787520164757. 中文名. 中国公民教育评论 (2020):公民德性及其养成. 作 者. 檀传宝、班建武、林可.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目录. 1 内容简介. 2 图书目录.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中国公民教育评论》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编辑的公民教育学术辑刊。 本刊共由基本理论、之间探索、他山之石、调查报告和研究资讯五部分组成。

  5. 公民社会论者反对国家对公民社会内部事务的随意干涉,强调要从法律上划定 国家权力 和国家行动的边界,确保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使公民社会成为一个真正自主的领域。

  6. 《新课程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公民与公民教育概念和理论探究、新课程公民教育的历史内容探究、新课程《思想品德》公民教育价值框架依据探究、新课程《思想品德》公民教育价值取向探究、新课程中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项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