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司徒華 (英語: Szeto Wah ,1931年2月28日2011年1月2日),原名 司徒衛華 ,暱稱「 華叔 」, 廣東 開平 人,成長於 香港 ,曾任香港 民主黨 黨鞭 及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主席,被喻為 香港 民主派 元老及精神領袖。 司徒華曾經為教師,繼而為小學校長,執教四十年。 自1970年代參加 社會運動 ,於1973年出任教師工會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首任會長 [3] 。 1978年於 九龍城 發起反校長貪污的 金禧事件 而奠定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的地位。 1985年晉身 香港立法局 教育界功能組別議員,同年,獲中國中央政府委任為 基本法起草委員會 委員。

  2. 2004年7月18日 · 司徒華 (英語: Szeto Wah ,1931年2月28日2011年1月2日),原名 司徒衛華 ,暱稱「 華叔 」, 廣東 開平 人,成長於 香港 ,曾任香港 民主黨 黨鞭 及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主席,被喻為 香港 民主派 元老及精神領袖。. 司徒華曾經為教師,繼而為 ...

    • 背景
    • 「變相公投」認受性質疑
    • 泛民主派
    • 建制派
    • 特區政府高層立場
    • 個別學者意見
    • 外國先例
    • 事態發展
    • 參見

    香港的公民黨及社會民主連線發起的「五區請辭」政治行動,以「盡快實現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為議題,以「五區公投、全民起義」作為宣傳口號。該普選議題沿自多年來香港民主政制的某些爭議: 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實行一國兩制,以維持香港的穩定繁榮,承諾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但是,香港立法會有一半議席是功能組別議席,由特定界別的選民選出,而不是由全港所有合資格的選民投票選出來。功能組別在各個界別中的選票都不等值;在某些界別中選民多達數萬人,在另外的界別則只有數百人。由於中央人民政府在香港有大量經貿、文教、工會機構,在過去的選舉有不少功能組別候選人自動當選,體現出功能組別選舉的不公平。 中央人民政府在香港落實《基本法》,其中第45條:「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

    廣泛而言,公民投票是指公民跨過選舉代表的間接治權,直接透過投票方法,表達全體公民意向。公民投票,可以概分為選舉罷免以及針對政策表達意見兩種。前者選舉,可以是由選民投票決定政府公職人選,或者提早罷免公職人員,皆以選「人」為對象。另外一種比較普遍的公民投票,則是針對公共政策或法案,以「事」為投票對象,兩者不可混淆。五區總辭主催者視五區總辭為「變相公投」,以「普選」一事為投票對象,是選「事」不選「人」,但是,總辭後的補選或「變相公投」,最終以選「人」為投票單位。五區補選與「變相公投」之間的分野與矛盾,在輿論及泛民內部形成一場論爭仍未有定論。黃毓民曾在商業電台節目《左右大局》中曾表示,即使在公投中落敗,一樣繼續在政改投反對票;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亦曾表示,政府只有憲制責任安排補選,而基本法中沒...

    支持並倡導及參與

    1. 社民連- 最早提出五區總辭的黨派,派出全黨三位立法會議員參加。 2. 公民黨 - 梁家傑、余若薇、吳靄儀、陳淑莊表示支持五區總辭,惟湯家驊表示反對。對於公民黨拋出雙辭方案,建議23名泛民立法會議員最終全體總辭抗議,湯家驊明言曾考慮退黨。最終公民黨派出兩位議員參加五區總辭。

    支持但不參與的議員

    1. 李國麟- 「五區總辭,全民公決」議案投贊成票,但沒有出席公投起動大會。 2. 李卓人- 「五區總辭,全民公決」議案投贊成票。在立法會會議表示凡是泛民提出的動議都應該支持,對公民黨與社民連派員總辭及參與補選,也表態會支持拉票。 3. 何秀蘭 - 「五區總辭,全民公決」議案投贊成票,但由於公社兩黨公投的題目,沒提及2012年雙普選,何秀蘭批評題目「不清晰、不達我的標準,我難以支持」。何秀蘭曾承諾支持協助辭職的泛民議員參與補選,以及辭職議員一旦輸掉議席,要為該候選人在2012年贏回議席。何秀蘭解釋當時變相公投題目還未落實,所以支持,但料不到題目竟沒有2012年雙普選,這樣不符她的選舉政綱。有出席公投起動大會。

    反對

    1. 民主黨:不參與五區總辭,支持及反對的各持己見。主流派反對,但有部份少壯派議員支持總辭。反對理由包括建制派議員可能杯葛未必參選、恐怕泛民議員辭職後無法在補選中取回議席,喪失21席政制否決權。由於特區政府不承認是次選舉為公投,即使全數贏回議席,亦不代表可以成功爭取2012年雙普選,假如泛民輸掉其中一個議席,更會喪失爭取普選的話語權、另外,民主黨認為運動應視為持久抗爭,而不是背水一戰,而選舉中選票亦以投人投黨較多,將投票行為簡化為全民公投難以成立;而且,議員辭職補選,即時沒有了議員收入以及津貼,議員助理需要離職,地區辦事處也會被迫關閉,假如選舉失敗,議員薪金、津貼、任滿酬金等,泛民總數將會損失近三千萬,而五人補選競選所需要投入資源,亦要超過一千萬的費用。12月13日,民主黨會員大會表決不參加五區總辭。在「5區總辭,全民公決」議案投棄權票。 2. 民協:在任立法會議員有張國柱與馮檢基。前主席馮檢基表明不會參與辭職,因為對於原則及技術上因素,仍然存有疑慮,認為「現在的老人家對總辭方案都很了解,一百多人中沒有一個人贊成總辭方案」,張國柱曾承諾會協助辭職的泛民議員參與補選。在「5區總辭,...

    專業會議梁美芬稱發現現行立會有這個漏洞,她提出一項私人草案要求禁止日後立法會議員辭職再參與補選,並建議刪除「任何議員可隨時以書面辭職通知而辭去議員席位」的字眼。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認為議員在無特別原因下辭職再選是浪費公帑,當局應該考慮是否需要修例。 工聯會的黃國健亦表示同意修例,擔心議員日後遇到新議題時會再次辭職再補選。 前律政司司長及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亦建議政府提出修例,禁止議員辭職再補選。湯家驊批評梁的建議是完全違反《基本法》:有關法案禁止議員辭職後再參選,本身經已違反《基本法》第二十六條任何人均可依法享有選舉權及被選舉權;此外,改變香港的立法會選舉方式,涉及影響香港的政治體制,因此有違反《基本法》第七十四條中對私人法案的規定,梁並無權提出。 2010年4月22日,立法會繼續三讀...

    5月16日投票日前夕,行政長官曾蔭權公開表示他和他的問責制團隊在補選中不會投票,理由是「社會上的主流意見認為今次的補選本來是無需要的;更有不少市民認為是濫用選舉程序,浪費公帑」。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較早前已公開表示本着公民責任決定不投票。

    學者陳雲在《困局之內爭民主》文中指出:「中共投鼠忌器式的放權,香港要離開特權的護蔭,如世上最終爭取到民主的人群一樣,自己付出努力,付出代價。香港並沒有公投法,所以需利用辭職補選的手段,來製造變相公投(de facto referendum)的事實。」 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質疑,社民連及公民黨於去年立法會選舉的政綱中,無提及如2012無雙普選就辭職,如最終進行五區總辭,是出賣他們的選民。對於特區政府高層的立場,馬嶽認為特首曾蔭權班子決定不在補選投票,除了向中央交心,另一個可能是中央向曾班子施壓,要求特區公開表露對「公投」不滿,進一步為「公投」定性。政治學者蔡子強和宋立功均認為,有關做法明顯是為了要避過傳媒的主要新聞時段和截稿時間,減少報導篇幅或評論,不夠光明正大,行為鬼祟,會破壞政府的...

    1985年12月,15名來自親英派系,代表北愛爾蘭不同選區的英國國會議員,因為不滿英國與愛爾蘭政府對於北愛爾蘭的協議而集體辭職,並且引發補選。 1986年,加拿大的保守黨政府有意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條約,但反對黨自由黨表明會在上議院擁有的控制權來阻撓法案。最終執政黨決定解散下議院,並將自由貿易條約變成1988年大選的唯一議題。 2005年,日本政府提出的郵政私有化法案遭到參議院否決,因而首相小泉純一郎政府不單只辭職,並且解散眾議院,而提前的大選就變為日本郵政私有化的公投。 英國的最近案例發生在2008年的6、7月。當時執政工黨在爭議聲中以數票之差,使下議院通過法案,修訂反恐法。時任保守黨影子內政大臣的戴維斯強烈不滿,辭去國會議席,就有關議題參與補選,尋求選民支持。戴維斯的辭職引起不少爭議。主要...

    2009年7月,社民連提出五區總辭方案,辭職人選將由泛民議會內的席位比例決定,即是民主黨派出2人辭職,社民連1人,公民黨1人,其他泛民再派1人。 2009年8月,民主黨司徒華在黨內內部會議討論時,提出五區總辭名單:公民起動何秀蘭、公民黨梁家傑、社民連黃毓民、民主黨劉慧卿、職工盟李卓人。 2009年8月3日,司徒華接受香港電台自由風節目電話訪問,表示提出贊成用辭職去進行公投,順便提出這個名單。 2009年8月6日,司徒華在香港電台吳志森的《自由風自由Phone》節目中說「五區公投『應該做,值得做,快啲做』」。其後,司徒華表示並沒有支持五區總辭,拋出辭職名單,是因為民主黨不應該被社民連搶佔道德高地。 2009年9月,民主黨對方案持仍抱開放態度,認為可以研究,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則質疑總辭成效,指出2...

  3. 2010年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 ,也稱作 五區公投 ,是 香港特別行政區 成立後第6次進行的 香港立法會 議席補選,於2010年5月16日舉行 [1] ,以填補於同年1月26日因參與 五區總辭 而辭職的公民黨 陳淑莊 、 梁家傑 、社民連 黃毓民 、 梁國雄 、 陳偉業 分別在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新界西的5個民選議席空缺,為香港立法會(局)史上首次同時為多於一個遺缺議席進行補選,亦是2009年10月通過《在囚人士投票條例》後首次讓在囚人士及覊留人士在選舉中投票 [2] [3] ,並且首次有在學的大學生參選 [4] 。 五區補選常被稱為五區公投,而上述五位辭職議員所屬的泛民政黨 公民黨 及 社民連 ,則宣稱是次補選為五區公投,視補選為「變相公投」。 最後當選的仍為辭職之五人。

  4. 2004年7月18日 · 司徒華 (英語: Szeto Wah ,1931年2月28日2011年1月2日),原名 司徒衛華 ,暱稱「 華叔 」, 廣東 開平 人,成長於 香港 ,曾任香港 民主黨 黨鞭 及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主席,被喻為 香港 民主派 元老及精神領袖。 司徒華曾經為教師,繼而為小學校長,執教四十年。

  5. 2004年7月18日 · 5月16日五区公投日在建制派杯葛及民主党消极参与下投票率只有17.1%约五十多万人投票。 其后在2010年5月24日,民主党和中联办官员举行自1989年六四以来首次会面,称为“破冰之旅”,中联办副主任李刚会后

  6. 九龍東選 是 香港立法會 選舉 地區直選 撤銷的選區之一,範圍為 九龍半島 東半部地域,包括 黃大仙區 及 觀塘區 。 概述及沿革 [ 編輯] 九龍東 或 東九龍 指 香港 九龍 東 面之概括地區,不是定義嚴謹的地區名稱;很多 香港政府部門 以「九龍東」作為地區劃分,但是定義不盡相同。 在 二次大戰 前,九龍半島的東、西習慣以「火車路」(即九廣鐵路英段,今 東鐵綫 )為界。 例如穿過 土瓜灣 一帶的高架公路就稱為 東九龍走廊 、早期港府擬建穿過該的地下鐵路就稱為 東九龍綫 (這條鐵路便是今天興建中 沙田至中環綫 的前身);此外 香港聖公會 亦有「東九龍教區」,範圍與此舊定義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