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22日 · ① 教誡修學斷除墮罪的四種對治. ② 即便輕微的佛制處也不能放鬆. ③ 若以罪業染汙,須立即懺悔. ④ 如是不護戒,則不能解脫輪迴. ⑤ 當今護戒功德極大之理. ⑥ 以“造罪可悔而不防護”極不應理. ⑦ 密者也須如是護持淨戒 ⑧ 單獨教誡煩惱的對治. 巳一、教誡修學斷除墮罪的四種對治. 四種對治: 無知對治、放逸對治、不敬對治、煩惱熾盛對治。 如何修學之理者,四犯因中,無知對治者,謂當聽聞,了知處。 四種犯因當中,無知的對治是應當在善知識、善友處聽聞,求得對處的瞭解。 《正法念住經》說:“一切法覺,要因聞法,若不聞法,於法不覺。 ”(所有對法的覺知要通過聞法而獲得,如果不聽聞,就不會理解法。 )通過長期聽聞戒律處,知道戒律的開遮止犯,就能對治無知。

  2. 2015年6月10日 · 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平等對待一切同修。此為【親民】。 進而「而親仁」,仁者仁者,前人、前賢、先覺者、善知識,要親近善知識,這是講擇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親近善知識者,以問

  3. -而-第七章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吾必謂之矣。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衛國人,比孔子小四十四歲。隨夫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擅長文學,被列入文學科。於孔子逝世後,晚年於魏國

  4. 共找到1筆符合 游學修 的資料 搜尋全站» 【Movie】每個人心中 都有一個蘇博文__《哪一天我們會飛》 青春是什麼?相較於各國青春片樂此不疲玩萬年老梗如純愛不渝或殘酷物語,現實中的我們,並沒那麼戲劇化,往往是懵懵懂懂就告別了 ...

  5. 他的這些話後來也被整理進《論語》。. 這就是《論語.而》第四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曾參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強制的做法。. 吾是指曾子本人,也可解為每一個 ...

  6. 白陽修士風範-抱撲守拙.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白陽修士風範-抱撲守拙. 一位有智慧的白陽修士要學習蓮花般的淨潔出污泥而不染雖生活於這五濁惡世中卻常保一顆赤子之心」,合其光同其塵亦能在塵不染塵同流而不合污。. 縱然做不到 ...

  7. 2017年2月15日 · 在年輕的時候作歌妓舞女,倚門賣笑,到了晚年嫁人從良後,如能守著婦道的本分,好好為人,她那前半生的淫靡生活,對於她沒有什麼妨礙的。 反之守節的婦女,到了老年失了貞操,於是她那半世所受的清操艱苦的節義,都變成了泡影。 人生如此,修道佛學聖賢何嘗不是這樣﹗. 白陽修士得聞聖道的時候,發心虔誠有餘,抱著人溺己溺,赴湯蹈火的精神,一年、二年、三年過去了,曾幾何時,受不了風浪沖襲,抵不住無情打擊,半途而廢,由開始一點善念到最後失去了忠貞的持守,則把從前一切的辛苦耕耘,都化為烏有了,我的單位有一前賢,在道場發心辦30幾年,非常誠心,但一念偏差分門別派,自作自專自立門戶,欺師背祖,前功盡廢,太可惜了。 古語說「看人只看後半截」真是至理名言,這就是「人生重結果,種田看收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