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 前 言. 根據衛生福利部 2021 年十大死 因統計,腦血管疾病位居十大死因 第四名,死亡率達 51.9%[1]。 出血性 腦血管疾病,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 為了監測及降低顱內壓,術後需裝置 腦室外引流管路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EVD)。 腦脊髓液透過腦室外引 流量過多、不足或感染,會出現昏迷 症狀,嚴重可能會導致病人死亡[2]。 國外文獻指出EVD感染發生 率為0.8-2.2‰[3],國外文獻指出, 經由EVD標準化置放模式或組合式 照護,可明顯降低EVD相關感染率 [4,5,6]。 台灣至今未有相關研究文 獻,本院2018年術後裝置EVD病人 共465人日數,感染個案4人的感染 率8.6‰相比,本院高出許多。

  2. 愛滋病毒的標的「只有高風險行為,沒有高危險族群」,一般人可能會覺得性工作者、男同志、嫖客、藥癮者才會感染愛滋,本局呼籲一個重要觀念,不戴保險套防護的性行為、與性交往史不明對象間的性行為、共用針具與稀釋液等不安全行為,才是愛滋病傳播的

  3. 一、病原特性. 本病病原體屬於砂狀病毒科(Arenaviridae)、砂狀病毒屬(Arenavirus )。 本屬目前已知共有22 種病毒,其中有5 種(即Junin、Machupo、Guanarito、Sabia、Lassa)會引起病毒性出血熱。 最近分別由美國、澳大利亞、幾內亞、坦桑尼亞、巴西、玻利維亞發現7種新病毒。 根據其抗原性可分為以中美洲千里達Tacaribe病毒為代表的新世界以及以拉薩熱(Lassa fever)-淋巴球性脈絡叢腦膜炎病毒為代表的舊世界二大群。 病毒的地理分布和病毒的宿主有關,砂狀病毒科病毒天然宿主除了其中Tacaribe病毒是蝙蝠以外,均為囓齒類。

  4. 異性性接觸是臺灣成人急性B 型肝炎最重要的傳染途徑-成人接種B 型肝炎疫苗的必要性. Facebook Line 列印. 為了探討臺灣成人急性B 型肝炎(acute viral hepatitis B )的傳染途程,有六十位急性B 型肝炎成人病急和九十三位健康對照組接受面談問卷調查,詢問有關感染B 型肝炎的危險因子。 結果發現:有83 %的病患有過異性性接觸,異性性接觸是唯一有意義的因子,其它危險因子在本地很少見,進一步分析,在急性B 型肝炎發作前六個月內有過新的性伴侶或多個性伴侶者,或第一次性接觸年齡小於20 歲感染急性B 型肝炎機會明顯增加(P 值分別小於0 . 005 )。

  5. 「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俗稱「 愛滋病毒」,是一種會破壞人類免疫系統的病毒。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人類受到愛滋病毒感染後,若未以藥物有效控制,可能導致身體免疫力降低,而容易發生伺機性感染或腫瘤,此種症狀稱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俗稱「愛滋病」。 受到愛滋病毒感染會怎麼樣? 愛滋病毒感染要怎麼治療? 「 高效能抗愛滋病毒治療」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 ), 俗稱「雞尾酒療法」, 是組合至少三種抗愛滋病毒藥物,可以有效控制感染者體內的病毒量,大幅降低發生相關伺機性感染、 腫瘤的風險, 並減少愛滋病毒傳播。

  6. 一、病原特性. 中華肝吸蟲(Clonorchis sinensis )屬於吸蟲綱(Trematoda)、複殖目(Dignea )、後睪科(Opisthorchiidae )、支睪屬(Clonorchis spp.)。. 生活史整個過程包括成蟲、蟲卵、毛動幼蟲(miracidia)、胞動幼蟲(sporocysts )、雷氏幼蟲(rediae )、尾動幼蟲(cercariae)、囊狀幼蟲(metacercariae)7 ...

  7. 有症狀者通常一開始出現非特異性症狀, 如發燒、腹瀉、頭痛或嘔吐等,症狀輕微者的臨床表現為無菌性腦膜炎或不明原 因發燒,嚴重者,則出現意識狀態改變、全身無力、高燒、局部神經障礙(腦神 經功能損傷、輕癱等)、運動障礙、帕金森氏症候群(Parkinsonism,因錐體外系 統功能受損,而有面具樣臉、齒輪狀僵直、舞蹈手足徐動症)、神智不清、對人時 地不能辨別等,甚至昏迷或死亡。 日本腦炎的致死率約20%至30%,存活病例中, 約30%至50%有神經性或精神性後遺症,其產生的神經性後遺症包括不正常肌張 力、語言障礙、運動肌無力、腦神經及錐體外系統異常的神經功能缺損等。 精神 性後遺症以脾氣暴躁、性格不正常為主,智力不足則常發生在小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