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職工盟與聾人機構「龍耳」合作,舉辦咖啡調製員課程,令聾人有機會實踐理想。 調製 咖啡 不止靠敏銳的嗅覺和味蕾,還要靠聽力,如要憑咖啡豆爆開的聲音分辨烘焙是否完成,而聾人則將豆由機器中拉出來,以顏色作分辨;打奶泡亦要依靠聲音,聾人則靠 ...

  2. 香港工會聯合會 (英語: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簡稱 工聯會 (HKFTU),是 香港 建制派 組織,也是香港最大的 工會 聯合組織,成立於1948年,原稱「港九工會聯合會」,1986年改為現名。 其旗下195個屬會和59個贊助會合共有超過41萬名屬會會員,同時在 香港立法會 和 香港區議會 、 全國人大 、 全國政協 佔有席位。 其政治定位 愛國愛港,支持 中國共產黨。 以往選舉時會以「全力支持」 民建聯 名義參選,但在2008年起開始 政黨化,並正式與民建聯分家兼且獨自派成員參選,故此現時只有少數成員同時持有民建聯黨籍。

  3. 2015年8月,一名患有視網膜色素病變的視障人士,透過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參與和Coffee Pro合辦的視障咖啡師培育計劃,訓練成為專業咖啡師,並獲一間咖啡店聘請為視障咖啡師 [3]。

  4. 為推廣普及中華文化,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舉辦過不同題材的文化課程讓各界人士參加,如中華文化証書課程、敦煌藝術課程、香港史專題研究課程、對聯 詩詞寫作班、崑曲賞析課程、中國 園林藝術欣賞課程及文學創作坊。

    • 定義
    • 簡史
    • 各地狀況
    • 結構與政治
    • 風格
    • 國際工會
    • 批評
    • 歷史上著名的工會
    • 外部連結

    自悉尼·韋伯和貝特麗絲·韋伯的《工會歷史(英語:The History of Trade Unionism)》(1894)出版後,歷史對工會的主流觀點為「旨在維持和改善僱傭環境的工薪者持續性組織。」卡爾·馬克思將工會描繪為:「...勞動力價值構成工會清晰而明確的基礎為,[…]對於工人階級來說其重要性從未被高估。工會目標不亞於防止工資降低到工業各個部門在傳統意義上的維持水平之下。就是說,他們希望防止勞動力價格喪失價值。」(《資本論》第一卷,1867年版, p. 1069)。 澳大利亞統計局對工會給出的現代定義是:「組織成員大多數是僱員,主要活動包括成員報酬率和勞動環境的談判。」 然而,歷史學家R·A·李森在《團結一致》(1971)中稱: 最近,鮑勃·詹姆斯的歷史研究《工藝、貿易或謎團》(200...

    工會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紀英國,工業社會爆炸性成長將婦女、兒童、農民和移民捲入工廠。無技術和低技術勞工自發成立組織,這就是工會的雛形。工會有時也被認為是中世紀歐洲行會的後人,但兩者之間的關係存在爭議:行會的師傅可以僱傭工人(學徒或短工),後者不允許成立組織。 根據中世紀十四世紀英國勞工條例,工會和集體談判被列為非法。當工業革命促使集體談判和早期工會出現時,政府在戰爭時期將其視為動亂,進行鎮壓。1799年,整合法案通過,禁止英國工人組織工會或進行集體談判。雖然工會在1824年前常常受到殘酷的鎮壓,但是它在倫敦廣為存在。由於勞工運動四起,工作場所的交戰狀態在蘇格蘭激化,造成1820起義,約有60,000名工人舉行綜合罷工,後者很快被鎮壓。對工人的同情導致法案在1824年廢除,但1825年整合法案...

    中國大陸

    中華全國總工會最早產生於辛亥革命前後,「五四運動」時期得到了發展,北伐戰爭時期空前壯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於1950年6月29日由中央人民政府頒佈,後於1992年通過新版《工會法》,並經過三次修改。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大陸也出現了工人造反派、全紅總等工人組織。 而現代中國雖然存在名為工會的組織,但並非傳統意義上由勞動者主導的組織。 現代的工會通常由資本家和政府掌控,勞動者難以擁有集體談判的權利,更無法依靠工會保障自己的利益。這導致中國勞動者面對超時勞動,勞資糾紛時依然無能為力。違反勞動法的超時勞動在中國已成為普遍現象。但也有工會幫助外籍員工拿回欠薪的案例。

    英國

    19世紀中葉,溫和的新模式工會主導了工會運動,相比政治上的工人運動來說,工會活動更加頻繁,直到20世紀初工黨成立壯大以後才有所改變。 在英國,工會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曾經造成經濟危機,當國家公共部門的工人舉行大罷工時,引發1978年末和1979年的「不滿的冬天」。此時,有12,000,000名英國工人是工會成員。然而,1979年5月當瑪格麗特·戴卓爾領導的保守黨上台,擊敗詹姆斯·卡拉漢,使得工會改革,罷工率下跌。工會人數也在1980年代銳減,並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許多工業的衰退,如 – 鋼鐵、煤礦、印刷、碼頭 – 等是導致工會成員流失的原因。 2011年,英國勞工聯合會議有6,135,126名成員,與1980年巔峰的12,172,508相比有所下滑。工會在私營部門的密度為14.1%,在公共部門的密度為56.5%。

    德國

    德國工會歷史可以追溯到德意志1848年革命,在今天的經濟和社會上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最重要的工會組織是德國工會聯合會 (Deutsche Gewerkschaftsbund or DGB),代表超過600萬人(2011年12月31日),是各個經濟部門單一工會的保護協會。

    工會可能會組織某一行業的技術工人(技工工會,在澳大利亞、加拿大、丹麥、挪威、瑞典、瑞士、英國和美國常見),或是組織來自各個部門的工人(總工會,在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荷蘭、英國和美國常見)或組織某一行業的所有工人(行業工會,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芬蘭、挪威、韓國、瑞典、瑞士、英國和美國常見)。這些工會常被分為「地方工會」,以及國家範圍的聯合會。這些聯合會可能有國際關係,如國際工會聯合會. 然而,在日本,工會組織因企業工會而有些許不同,如工會隸屬某個特定工廠或公司。這些企業工會加入行業聯合會,成為日本勞動組合總連合會的成員。 在西歐,專業協會常常履行工會職能。在這些時候,他們可能會為白領或專業工人談判,如醫生、工程師或教師。通常,這樣的工會不參與政治,或是傾向於政治自由,與藍領工...

    公司中僱員成為工會成員通常使用如下模式之一: 1. 閉門工會(closed shop or pre-entry closed shop) 只僱員工會成員。強制性職業介紹所就是閉門工會的一個例子——在這種情況下,僱主只能從工會僱人,僱員只能為工會化僱主勞動。 2. 工會企業(union shop or post-entry closed shop) 可以僱傭非工會工人,但新僱員在規定時間內必須入會。 3. 代表工會(agency shop) 要求所有非工會工人為工會支付費用,得到合同談判服務。這常常被稱之為蘭特公式。在特定情況下涵蓋美國公共部門僱員,例如加州「公平攤派法」就使得這種支付變得簡便。 4. 開放工會 (open shop) 不需要工人成為工會成員。當工會活動時,不出力的工人可能是認...

    世界上最大的工會聯盟是位於布魯塞爾的國際工會聯合會,在156個國家和地區與309個組織建立關係,成員超過1.66億人。國際工會聯合會是國際工會聯盟,包括美國的美國勞工總會與產業勞工組織和英國的工會聯盟。其它國際工會組織有成員超過1億人的世界工會聯合會。 全國和地區工會組織在特定行業或職業群體中成立了全球工會聯盟,如國際網絡工會、國際運輸工人聯合會、國際記者聯盟或國際藝術和娛樂聯盟。

    工會常常被指責偏袒內部工人,為其保障工作機會,犧牲外圍工人、消費者和股東利益。 在美國,由於工會成本過高,許多服務被外包給亞洲、拉美和非洲勞工[需要解釋],使得其它國家在勞工上獲得比較優勢,在這些地區購買廉價無組織勞工能獲得更多利潤。呼籲放任資本主義的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指出工會導致工資升高(提供給工會成員),減少工作機會,如果有些行業存在工會而另一些沒有,那麼非工會行業工資就相對較少。

    全總、全紅總
    全國勞工聯盟-伊比利亞無政府主義聯合會
    LabourStart international trade union news servi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adioLabou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ew Unionism Networ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 2023年2月11日 · 語言連結位於頁面頂端,標題的另一側。

  6. 咖啡拉花 ,也稱為 咖啡藝術 或 拿鐵藝術 (英語: latte art ),是指通過將奶泡倒入一杯 義式濃縮咖啡 中並在 拿鐵 的表面上形成圖案的過程。 拉花也可以通過簡單地繪製奶泡的頂層來創造或裝飾它。 由於咖啡拉花存在一定技術,很難始終如一地創造咖啡拉花出來。 [ 1] 反過來,這受限於 咖啡師 的經驗和 濃縮咖啡機 的品質。 因此,咖啡拉花本身成為拿鐵咖啡師的最後一個挑戰。 該技術不僅限於拿鐵咖啡,還適用於其他含奶泡的飲品,例如 卡布奇諾 和 熱巧克力 。 歷史. [ 編輯] 引入濃縮咖啡和奶泡之後,咖啡拉花在不同國家獨立發展,這項技藝大概在 意大利 被發明的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