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6月1日 · 其實,不論同住或非同住的父母,都是孩子的爸爸媽媽。如何幫助孩子適應生活,促進健康成長,都是離異父母值得深思的課題。

  2. 2023年3月8日 · 在實務工作的經驗中,當筆者問及面對父母離異的孩子對婚姻的看法,他們通常會表達以下的想法: 「我不想結婚,不結婚便不會離婚! 「結婚好煩! 當孩子進入青少年期,他們對親密關係都顯得既渴望又沒有信心,對婚姻的承諾更是懷疑。 這正正是父母離異對孩子的深遠影響,情緒或可過渡,但是信念的創傷卻不容易修補,因為動搖了孩子對關係的信任和理解,並且容易形成個人牢固的價值觀。 筆者在輔導的經驗中,聽到不少離異父母也不自覺地受著上一代的離婚影響。 一位面對離婚的媽媽對我分享:她來自一個離異家庭,她的爸爸有婚外情;直至自己離婚,她才想到原來她一直受著爸爸有婚外情的影響而帶著恐懼進入婚姻,以致在關係中有一種莫明的不安感。

  3. 2021年9月1日 · 用行動來說出「以孩為本」. 每星期,筆者在共享親職支援中心內都會接觸到不少的離異父母,看盡不少人生百態。. 其中最印象深刻的是,有部份高衝突的家長,面對本來已完結的婚姻,卻因為孩子的事情而需要與對方接觸,不期然將昔日的戰火再次延續 ...

  4. 透過提供輔導服務,本中心輔導員與當事人共同評估當事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發展有效處理問題的方法,幫助個人調適情緒,從而培養健康的人生。

  5. 2023年3月8日 · 有些家庭出現很嚴重的問題,離婚似乎是兩害取其輕的方法。 孩子表達很想父母離婚,其實這只是沒有更好選擇下的選擇,心底都有一種苦,最盼望仍是父母可以和睦共處。

  6. 2021年3月2日 · 當承載着沉重的情緒,又如何可以變得輕鬆並且產生性慾呢? 所以男士們,如果你對情緒偏向逃避或壓抑,缺乏性生活興趣而影響夫婦性生活的話,我建議盡快尋求心理輔導或性治療師的協助,或是與信任的人傾訴心事,令自己身心舒暢起來。

  7. 1)我與伴侶的關係像甚麼? 2)在互動中,我怎麼參與? 3)過去與現在的角色有沒有不同? 4)是甚麼讓關係模式不一樣了? 5)要改變這樣的關係,我可以怎麼做呢? 6)如何成熟地處理自己的期望和情緒? 過程中,我得到領悟。 面對溝通阻礙與關係窒礙,我先處理自己,化改變對方的期待為對自己的好奇,先檢視自己的「貢獻」及回應的方式,是否反而或可能激發了負面的互動模式,強化了對方的抗拒和防衛,使溝通越溝越糟。 在一段關係之中,沒有人是局外人。 二人關係的素質,我要負上一半責任。 關係是互動的結果,我們要看見自己是如何參與其中。 共勉之! 註釋. 1. 羅子琦 (2022 )。 《給愛一個機會:婚姻諮商》。 台灣:寶瓶文化。 資料來源: 本文選自《橋—婚姻及家庭季刊》。 第159期。 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