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武俠劇《射鵰英雄傳》播出,在其中飾演穆念慈,並憑藉此劇在香港的熱播成為同年香港莎莎婦女銀袋日的形象大使;同年,孟子義出演的劇集《內衣先生》、《將夜》、《那抹屬於我的星光》陸續播出。

  2. 孟子義(原名:孟子乂(yi ) [102] ),1995年12月5日出生於 吉林省 長春市 ,畢業於 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中國內地女演員 [74] 。. 2014年,參演個人首部電視劇《 武神趙子龍 》,首次觸電熒屏 [6] 。. 2016年參演的電視劇《 人民檢察官 》播出,這是她首次挑戰 ...

  3. 2017年,武俠劇《射雕英雄傳》播出,在其中飾演穆念慈,並憑藉此劇在香港的熱播成為同年香港莎莎婦女銀袋日的形象大使;同年,孟子出演的剧集《內衣先生》、《將夜》、《那抹屬於我的星光》陆续播出。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6年5月18日 · 孟子對「義」最為重要和最具特色的討論就是把它與「羞惡之心」聯繫在一起。 孟子勸諫君王「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時,對「不忍人之心」有所論證:

    • 生平
    • 身後
    • 評價
    • 流行文化
    • 參見
    • 研究書目
    • 外部連結

    據說孟子是魯桓公的庶長子孟慶父的後代,孟慶父之子孟孫敖另立一族,為孟孫氏,或稱仲孫氏、孟氏。魯穆公八年(公元前408年),齊國攻破孟孫氏的食邑郕城,孟孫氏子孫遂分散開來。孟子的祖先就從魯國遷居到鄒國(今山東省鄒城市),於是孟子自此成了鄒國人。相傳其父名為激,字公宜;其母之姓氏也有仉氏與李氏之說。據說,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後世母教之典範。子思為師,但根據史書考證發現子思去世時離孟子出生還早幾十年,故而《史記》中所記載的受業於子思的門人的說法比較可信。 孟子曾效仿孔子,帶領門徒遊說各國。但不為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傳世,篇目為:《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

    地位變遷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漢書·楚元王傳贊》說:「自孔子歿,綴文之士眾矣。唯孟軻……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其言有補於世。」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並不高,甚至有一首諷刺孟子的打油詩:「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有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自中唐的韓愈著《原道》,把孟子列為先秦儒家中唯一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開始,出現了一個孟子的「升格運動」,孟子其人其書的地位逐漸上升,取代顏回成為「亞聖」。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孟子》一書首次被列入科舉考試科目。元豐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為「鄒國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廟。以後《孟子》一書升格為儒家經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其實際地位更在「五經」之上。元朝至順元年(1330年),加封孟子為「亞聖公」,後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明朝朱元璋輯有《孟子節文》,刪掉《孟子》裡的章句,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等。朱元璋曾說「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越南學者張漢超在文章中說:「為士大夫者,非堯舜之道不陳前,非孔孟...

    紀念

    歷代追封追諡 1. 齊宣王封孟子為稷下學宮第一任上大夫。 2. 1083年(宋元豐六年),升鄒國公。 3. 1330年(元至順元年),加贈為鄒國亞聖公。 4. 1452年(明景泰二年),孟子嫡派後裔被封為翰林院五經博士,子孫世襲。 5. 1530年(明嘉靖九年),奉為亞聖,罷公爵。 6. 1914年(民國三年),第73代翰林院五經博士孟慶棠改封奉祀官。 7.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改稱亞聖奉祀官。

    海外影響

    孟子對日本明治維新發起人吉田松陰等人有一定影響。因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而作為戰犯被判處絞刑的東條英機在監獄中也曾引用孟子的話「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者而不動者,未之有也」(《孟子·離婁上》)。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評價孟子:把孟子說成孔子的繼承人,並認為聖人之道在孟子以後失傳,使孟子在道統中具有了與孔子同等的地位。
    北宋蘇洵著有《蘇評孟子》二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南宋陸象山認為,孟子以先立其大而盡心知天,所謂「大」字,本心」(本體之心)或理。
    明王陽明:心學高峰。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黃蓉曾說道:「孟夫子最愛胡說八道,他的話怎麼能信 ?」
    小說《大秦帝國》虛構了張儀與孟子的兩次論戰。
    電視劇《太平天國》洪秀全曾對傳教士說道「孟子的話都是妖論,唯有「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儒家、儒教(孔教)、孔子
    孟子世系、孟子家族、孟母三遷
    主觀唯心主義、心學
    James Behuniak Jr. & Roger T. Ames(安樂哲)編,梁溪譯:《孟子心性之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黃俊傑:《中國孟學詮釋史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李明輝:《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4)。
    Francois Jullien著,宋剛譯:《道德奠基:孟子與啟蒙哲人的對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孟子》全文在線閱讀(繁體簡體白話翻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孟子》全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本文嘗試以一新的架構來定位孟子政治思想中的義利之辨。 作者擬提了四種主要的純粹類型,分別是屬於「取代模式」的「以義斥利」、屬於「條件模式」的「先義後利」、屬於「化約模式」的「義即公利」,以及屬於「因果模式」的「以義生利」。

  7. 孟子政治思想中義利之辨的分析: . 四種主要類型的探討 . 葉仁昌* 摘 要. 本文嘗試以一新的架構來定位孟子政治思想中的義利之辨。 作者擬提了四種主要的純粹類型,分別是屬於「取代模式」的「以義斥利」、屬於「條件模式」的「先義後利」、屬於「化約模式」的「義即公利」,以及屬於「因果模式」的「以義生利」。 作者逐一分析了這些類型對孟子義利之辨的適切性與解釋力。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雖然孟子存在有若干「先義後利」的成分,也確實有肯定公利而輕私利的傾向,但更正確地來說,他是在動機或存心上唯「義」是求,屬於高濃度的「以義斥利」類型;而又樂於將「利」視為由「義」所衍生的必然結果,接近於「以義生利」的類型。 關鍵詞:孟子、義、利、道德、利益、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