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廚櫃套餐 相關

    廣告
  2. 專營優質廚櫃系列,為客戶設計高雅實用廚櫃,配置具品牌廚櫃設備,締造理想廚房。

  3. Keeping FENIX clean as new and maintaining extreme durability. No requires specialized maintenance, wipe the surface using a microfiber cloth.

  4. 提供優質環保油漆及一站式專業髹油服務,讓您免卻裝修煩惱,輕鬆為家居換上新風格,立即登記! 抗甲醛環保油漆,通過多項國際權威認證,為您提供安全環保的純淨家居。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7日 · Watch on. 智能廚餘機地點截至2023年10月17日) 港島: 石排灣邨,堅尼地城觀龍樓,柴灣連翠邨、杏花邨、翠環邨、漁灣邨. 九龍: 紅磡都會軒,綠在深水埗,啟德德朗邨,牛頭角上邨、坪石邨、彩德邨,觀塘麗港城三期,秀茂坪南邨,黃大仙采頤花園,慈雲山慈康邨,將軍澳Capri、尚德邨、The Parkside、Monterey、慧安園、新都城1期、Savannah、東港城、坑口邨、峻瀅、峻瀅II. 新界: 沙田新城市廣場3期(住宅)、帝堡城、玖瓏山,火炭駿洋邨,荃灣荃威花園,馬鞍山新港城1-4期、利安邨,大埔大元邨,東涌東環、逸東(二)邨,葵涌華景山莊、安蔭邨,屯門恒順園、安定邨、富泰邨、欣田邨,上水清河邨、皇府山,粉嶺皇后山邨,天水圍麗湖居、天恒邨,深井縉皇居. 積分換禮品詳情.

  2. 2024年2月19日 · 明報專訊美心集團前年起與本地再生農場合作開展廚餘再生試驗計劃WeGen farming」,透過收集旗下餐廳或食物廠房的餐前廚餘轉化為種植酵素並取代肥料以栽種各類農產品

  3. 2024年2月13日 · 2024年2月13日星期二. 廚餘回收所有廚餘可回收? 一文教分類:湯水、大骨頭、榴槤殼不能回收 (18:09) 圖3之1 - (添馬台facebook圖片) 廚餘回收可減少浪費全港至今有70個公共屋邨設有智能廚餘回收桶但回收廚餘有何注意是否所有廚餘都可回收? 政府「添馬台Tamar Talkfacebook發布廚餘回收小貼士教大家先將廚餘分類將可回收的廚餘去除食物包裝瀝乾水分暫儲存等。 可回收廚餘. 生、熟、吃剩或變壞的食物都可回收。 穀物: 米飯、粉麵、麵包等. 蔬果: 水果、蔬菜、豆類等(連皮、核、種子) 肉類: 豬肉、海產等及其製品(包括內臟、魚鱗、長度不超過1枝牙籤的小骨頭) 殘渣: 中藥渣、咖啡渣、茶葉渣等. 其他: 乳製品、醬料、寵物食品、甜品、堅果等.

  4. 2024年4月16日 · 明報專訊近日有屋邨的智能廚餘回收桶爆滿惹關注環保署回覆本報查詢表示安排每2至3座樓宇即500至900個住戶共用一個回收桶以確保每個桶得到充分使用。 本報統計發現,多區大型屋邨的回收桶與住戶比例超出900住戶上限,部分屋邨近1300戶共用一桶,包括油麗邨、友愛邨、大窩口邨等(見表),記者觀察見回收桶時有故障,加劇爆滿問題。 有環團稱每個桶容量僅約50公斤,如落實垃圾徵費後廚餘回收量會急增,促政府着手加強規劃全港廚餘收集網絡,增加回收桶數量等。 明報記者 蔡穎琳 馬耀森. 環署稱現安排500至900戶共用一桶. 為配合垃圾徵費,政府陸續在公共屋邨安裝智能廚餘回收桶。 有網民日前在社交平台上載圖片,顯示油塘油麗邨廚餘回收桶爆滿,桶旁擺放逾10袋廚餘,有居民憂惹衛生問題。

  5. 2024年4月16日 · 【明報專訊】環保署資料顯示,現時本港每日棄置約3000公噸廚餘,佔都市固體廢物約三成,是最大的廢物種類,但回收率偏低。 去年全港廚餘處理設施共回收6.08萬公噸廚餘,平均每日約166公噸,回收率約5%。 現時小蠔灣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1)連同大埔污水處理廠,每日共可處理250公噸廚餘。 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1月底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稱,去年全港日均回收約166公噸廚餘,即現有設施約66%處理量。 政府過去數月全速將廚餘回收服務擴展至全港公共屋邨,目標於8月在全港213條屋邨(約1500座樓宇)安裝700部智能廚餘回收桶,覆蓋全港三分之一人口。

  6. 2024年4月23日 · 現時餐廳供應午市套餐以及設有45或7道菜的晚市嘗味菜單不設單點菜單跟隨季節交替與食材收成日子轉換一方面能讓客人嘗到時令食材同時可加強廚師對食材運用的技巧

  7. 2020年5月11日 · 2020年5月11日星期一. 港聞二. 下一篇 上一篇. 科學園智能餐廳 機械掌廚自動送餐. 圖2之1 -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當很多飲食業者都因疫情叫苦連天時,有智能餐廳卻選擇在科學園內開業,以多部自動炒菜機、機械臂、無人送餐車等,吸引不少人好奇光顧。 創辦人表示,除了自行經營智能餐廳之外,也希望為其他飲食業者提供顧問服務,一改飲食業傳統。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劉焌陶. 「食得安」(Food On)智能餐廳共同創辦人繆曉格表示,他曾在調味料生產商、食品生產商、中藥生產商等多家公司任職,先後在加拿大、香港、廣東、廣西、新加坡等地工作,一向都對自動化科技極感興趣。 幾年前,新加坡劃出一個創新科技特區One North,特別放寬法例,容許無人機、無人車等新科技在較少限制下使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