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老襯亭,即今日凌霄閣前身的別稱,最早期的老襯亭建於20世紀初,只是一個觀景亭,於香港日治時期被毀,後於1950年代由香港大酒店復建,作為山頂纜車總站的標緻式建築,仍被俗稱為老襯亭。1972年,重建成爐峰塔(凌霄閣上一代的建築物),頂層設有西餐廳,餐廳下層為咖啡室,而底層則是中 ...

  2. 英皇書院,位於香港般咸道的著名男子官立中學,是本港現存六幢戰前官立學校校舍之一,以紅磚建造,極富新古典主義風格,書院古典雅致,其校舍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日佔時期曾被日軍佔用為馬房,戰後於1960年重建,原鐘樓因嚴重損壞而被拆去,並於南翼加建三樓,於北翼上加建兩層。

  3. 香港第一間大會堂於1867年由巿民集資興建,及至1869年11月2日由當時訪港的愛丁堡公爵艾爾弗雷德王子主持揭幕儀式。這座兩層高的歐洲傳統柱廊及拱門式建築物,巍峨古典,內設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及集會廳,是本港外籍人士及上流社會的文化中心。

  4. 城門水塘位於荃灣城門谷一帶,於1923年開始興建。當時興建城門水塘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共動用了2000多人參與建設,由於當時未能掌握爆破技術,在建設過程中造成不少意外。到了1937年,整個工程才告竣工,興建費用高達9.5百萬港元,建成的水塘儲水量約1.3279千萬立方米。

  5. 香港日治時期,皇后像廣場中的女皇銅像被日軍運往日本,準備熔掉成為製造武器的原料。而拱頂亭座則被刻有佔領香港告諭的石碑所封,宣告香港已經被日本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拱頂亭座因為毀壞不堪而被拆卸,而遮打道得以擴闊。

  6. 沙田車公廟是本港二級歷史建築,原建築建於十七世紀明朝末年,光緒十六年、即一八九 年曾重建,但已不開放給市民入內參拜。現時善信可進入的車公廟是建於舊廟前的新建築,在九四年完成興建,並曾分別在 七和一 年重修,面積逾九千平方米。

  7. 今天提起雀仔街,多數人都會想到位於園圃街的雀鳥公園,但其實雀仔街原址在旺角康樂街。由於市區重建,原本在康樂街開店的檔口才紛紛遷至現在的雀鳥公園。六十年代,養雀是很多人的嗜好,他們大多會聚集在當時上海街的奇香茶樓交流雀經,而售賣相關用品的店鋪亦漸漸在茶樓附近開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