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教授現為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以及清華大學教授。 楊教授憑藉與李政道教授共同發表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重大發現,於1957年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另一傑出成就為1954年與米爾斯提出的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又稱楊-米爾斯(Yang-Mills)理論,此突破性研究不但奠定了粒子相互作用理論的基礎,更重塑了二十世紀下半葉以來物理學與現代幾何學的發展。
      www4.hku.hk/hongrads/tc/graduates/chen-ning-yang-chen-ning-yang-yang-chen-ning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立方體的底部刻著恭祝/楊振寧教授/九十華誕/清華大學」,上平面刻著杜甫詩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而4 個垂直平面則從左側開始順時針依次刻著他對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場論等物理學4 個領域的13項重要貢獻這讓人聯想到所謂的朗

  3. 2021年10月2日 · 2021年9月22日是楊振寧先生農曆100歲生日學術界紛紛推出活動或文集祝賀楊振寧百歲誕辰本期推送施郁教授特別撰文按時間順序評介楊振寧先生的32項科學貢獻對於這些工作的背景內容意義和影響依次作簡要介紹和分析再作進一步的討論

  4. 楊振寧自認為最大的貢獻是幫助中國人克服了覺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126] [105] [23] [127]。在科學研究方面他認為自己最重要的成果不是獲得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而是有關規範場理論的工作 [128],而且諾貝爾獎對自己的人生軌跡影響並不大 [22]。

  5. 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楊振寧教授的主要研究課題集中於物理學中的兩個領域包括統計力學和對稱原理。 他的工作對粒子物理學的發展,影響極大。 為了表場他的貢獻楊教授獲獎無數。 除了分享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還獲得了魯姆福德獎(1980年),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86年),奧斯卡·克萊因紀念講座和獎章(1988年),本傑明·富蘭克林獎章 (1993年),Bower獎(1994年),愛因斯坦獎章(1995年),Lars Onsager 獎(1999年)和費薩爾國王國際獎(2001年)。 楊振寧教授於香港中文大學的網站. 2021年12月.

  6. 美国石溪大學由於楊的貢獻和傑出表現特別聘請當時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担任教授的楊到任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的所長兼任教授楊也是石溪大學一位傑出的老師自1966年以來對於石溪大學的學術研究發展有重要貢獻

  7. 2022年3月12日 · 楊振寧是家喻戶曉的名人大家都知道他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為當世最偉大物理學家但能看懂他學術成果的人真的不多老百姓更能知道的是他的家國情懷2022年3月百歲高齡的楊振寧當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楊振寧出身書香門第 在清華園成長.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的書香門第,父親楊武之為留美博士,是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陳省身、華羅庚都是他的學生。 因為父親受聘到清華大學任教,楊振寧7歲時隨家人遷居北京,生活在清華園內。 在這裏,楊振寧接觸到了物理。 12歲的一天,他從圖書館看到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金斯的《神秘的宇宙》,赫然知道宇宙的物理結構是如此神奇,本來鍾愛數學他的自此也迷上了物理;他對父親說:「將來有一天我要拿諾貝爾獎!

  8. 楊振寧對粒子物理的諸多貢獻表現出他對對稱性分析的擅長他往往能準確利用對稱性用優雅的方法很快得到結果並且突出本質和巧妙之處1999年在石溪Stony Brook的一次學術會議上楊振寧被稱為對稱之王Lord of Symme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