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蓬瀛仙館 是 香港 著名 道觀 之一,屬 道教 全真 龍門派,位於香港 新界 粉嶺 百和路 66號,毗鄰 港鐵 東鐵綫 粉嶺站 ,爲粉嶺地標之一。 歷史及風貌 [ 編輯] 蓬瀛仙館源於 廣州 三元宮 ,1929年何近愚、陳鸞楷、麥星階、蘇耀宸及周朗山諸位道長於 粉嶺 創立,取名「蓬瀛僊館」,提倡道教。 1950年採用理監事制管理道觀,向政府申領得後山地段,增闢園林。 1972年正式註冊為 有限公司 ,並獲政府批准為非牟利宗教及慈善團體。 蓬瀛仙館依山而築,佔地廣闊,處處亭台樓閣: 「 兜率宮 」:又稱「三聖大殿」,供奉 太上老君 ( 化身 為 老子 )、呂 純陽祖師 ( 呂洞賓 )及丘長春祖師( 丘處機 ); 「元辰殿」:供奉 斗姥元君 及60 太歲神 ;

  2. 蓬瀛仙館 是 香港 著名 道觀 之一,屬 道教 全真 龍門派,位於香港 新界 粉嶺 百和路 66號,毗鄰 港鐵 東鐵綫 粉嶺站 ,爲粉嶺地標之一。 歷史及風貌. 蓬瀛仙館源於 廣州 三元宮 ,1929年何近愚、陳鸞楷、麥星階、蘇耀宸及周朗山諸位道長於 粉嶺 創立,取名「蓬瀛僊館」,提倡道教。 1950年採用理監事制管理道觀,向政府申領得後山地段,增闢園林。 1972年正式註冊為 有限公司 ,並獲政府批准為非牟利宗教及慈善團體。 蓬瀛仙館依山而築,佔地廣闊,處處亭台樓閣: 「 兜率宮 」:又稱「三聖大殿」,供奉 太上老君 ( 化身 為 老子 )、呂 純陽祖師 ( 呂洞賓 )及丘長春祖師( 丘处机 ); 「元辰殿」:供奉 斗姥元君 及60 太歲神 ;

  3. 蓬瀛仙館 是 香港 著名 道觀 之一,屬 道教 全真 龍門派,位於香港 新界 粉嶺 百和路 66號,毗鄰 港鐵 東鐵綫 粉嶺站 ,爲粉嶺地標之一。 歷史及風貌 [ 编辑] 蓬瀛仙館源於 廣州 三元宮 ,1929年何近愚、陳鸞楷、麥星階、蘇耀宸及周朗山諸位道長於 粉嶺 創立,取名「蓬瀛僊館」,提倡道教。 1950年採用理監事制管理道觀,向政府申領得後山地段,增闢園林。 1972年正式註冊為 有限公司 ,並獲政府批准為非牟利宗教及慈善團體。 蓬瀛仙館依山而築,佔地廣闊,處處亭台樓閣: 「 兜率宮 」:又稱「三聖大殿」,供奉 太上老君 ( 化身 為 老子 )、呂 純陽祖師 ( 呂洞賓 )及丘長春祖師( 丘处机 ); 「元辰殿」:供奉 斗姥元君 及60 太歲神 ;

  4. 2024年5月19日 · 蓬瀛仙馆 是 香港 著名 道观 之一,属 道教 全真 龙门派,位于香港 新界 粉岭 百和路 66号,毗邻 港铁 东铁线 粉岭站 ,为粉岭地标之一。 历史及风貌 [ 编辑] 蓬瀛仙馆源于 广州 三元宫 ,1929年何近愚、陈鸾楷、麦星阶、苏耀宸及周朗山诸位道长于 粉岭 创立,取名“蓬瀛仙馆”,提倡道教。 1950年采用理监事制管理道观,向政府申领得后山地段,增辟园林。 1972年正式注册为 有限公司 ,并获政府批准为非牟利宗教及慈善团体。 蓬瀛仙馆依山而筑,占地广阔,处处亭台楼阁: “ 兜率宫 ”:又称“三圣大殿”,供奉 太上老君 ( 化身 为 老子 )、吕 纯阳祖师 ( 吕洞宾 )及丘长春祖师( 丘处机 ); “元辰殿”:供奉 斗姥元君 及60 太岁神 ;

  5. 2023年2月5日 · 蓬瀛仙館是香港著名道觀之一屬道教 全真龍門派,位於香港新界 粉嶺 百和路66號,毗鄰港鐵 東鐵綫 粉嶺站,爲粉嶺地標之一。 目次 1 歷史及風貌

  6. 香港 的 道教 組織均帶有濃厚的 華人民間信仰 背景,知名機構包括 青松觀 、 蓬瀛仙館 、 圓玄學院 和 嗇色園 。 在 節日 、 神誕 期間 黃大仙祠 , 車公廟 和 天后廟 等廟宇都湧入不少信徒上香祈福。 [1] 香港的廟宇一般均由 華人廟宇委員會 負責管理並對外開放,每逢神誕節日或 農曆 初一、十五,不少市民會到訪參拜。 部分廟宇歷史可追溯至1600年前,例如 青雲觀 ;也有部分是新興宗派建立的,例如 圓玄學院 。 最著名的香港廟宇位於 九龍 黃大仙區 的 黃大仙祠 ,廟內主要供奉道教 神明 黃初平 真人 ,長年香火鼎盛,不少信眾會在 農曆新年 爭先上頭柱香。

  7. 思親公園 為 香港 一座 道教 骨灰龕 堂,位於 新界 屯門 青山村 楊青路 25號,佔地約3,600 平方米 ,由 仁濟醫院 蓬瀛仙館 合作興建,耗資逾1億6千萬 港元 ,於2012年12月落成,於2013年3月24日啟用。 思親公園提供約5,000個家庭式骨灰龕位,每個家庭式骨灰龕位可以供予兩名有近親關係之先人共同存放。 歷史 [ 編輯] 起源 [ 編輯] 1998年,仁濟醫院獲得捐贈一幅位於屯門青山村的土地,供予仁濟醫院作為 慈善 用途。 經過當時的董事局研究,認為香港骨灰龕位嚴重短缺,興建骨灰龕場有幫助於紓緩需求,最後決定在該片土地興建骨灰龕堂,附有園林景觀,及具有古樸風貌之亭台,以配合當地之環境,及定名為思親公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