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22日 · 衣魚是台灣的居家環境中最常見的衣魚種類之一,行動敏捷,生性畏光,能忍受乾燥環境一段時間,大多棲息在住宅內的倉庫、地下室、家具縫隙等陰暗角落。

  2. 衣蛾的幼蟲是米色的小蟲,藏在一個稱為筒巢的袋狀物中,也就是民眾在牆壁上看到的水泥色紡錘袋。 幼蟲階段的衣蛾吐絲作繭(結合毛髮跟棉絮),兩端留開口進食和移動,並在繭中成長,化蛹也在繭中,直到羽化成蟲為止。 喜歡你的皮屑和油脂的衣蛾。 (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成蟲是淺黃色的飛蟲,多產卵在皮衣、羽毛、絲綢上,幼蟲以布料、毛料等纖維為食,純棉的不愛,牠們喜歡有髒汙的,例如附著人的皮屑、油脂的地方,因此最常被啃食的地方是衣領和袖口。 雌蟲單次最多能產下約200顆卵,大概10天後孵化為幼蟲,經過50天左右化蛹,再羽化為成蟲,成蟲的壽命約15天。 基本上,衣蛾多半出現在牆壁、天花板、樓梯等比較陰暗潮濕的地方。

  3. 衣魚的生長期較長,由幼蟲進化成成蟲需4個月至3年不等。 一般來說衣魚的壽命可長達八年,可說是相當長壽的一種害蟲,且在無進食的情況下還可以生存三百天之久。

  4. 按不同生活環境而定,衣魚從 幼蟲 變 成蟲 需要至少四個月的時間,有時候發育期會長達三年。 在 室溫 環境下,大概一年就發育為成蟲,壽命約為兩到八年。 一條衣魚的一生裡會經歷大約八次 脫皮 ;不過衣魚不斷生長,一年脫皮四次也不足為奇。 當溫度在 攝氏 25至30度,雌蟲就會在物件的裂縫裡產大約一百顆 卵 ,當溫度過高,衣魚也無法存活;在寒冷或乾燥的環境下,衣魚是不會交配的。 衣魚較喜好於潮濕的環境下生殖。 食物. 衣魚愛好的 食物 為充滿 澱粉 質或 多糖 的物品,如: 膠水 裡的 葡聚糖 、 漿糊 、 書籍裝訂物 、 照片 、 糖 、 毛髮 、 泥土 、蛋白質、墻紙等。 對 棉花 、 亞麻布 、 絲 和 人造纖維 等也毫不抗拒,甚至連其他 昆虫 屍體、自己脫的 皮 也是照吃如饴。

  5. 衣魚又稱蠹魚、書蟲,有銀色鱗片及觸角的長形昆蟲,喜歡棲息於暖和、陰暗及潮濕的環境,並且以糖類、纖維類及蛋白質為主食,紙皮、書報、漿糊、泥、衣物(如含漿的棉、人造纖維、麻布)及毛髮也是牠們的食物,經常會現身於書中、床底、衣櫃內、縫隙,甚至廚房也有衣魚。 牠們的行動速度極快,加上生命力很強,在合適的溫度濕度更可以生產超過百顆卵,所以落地生根後會蔓延得很快,而牠們最適合的生存環境是濕度95%,因此潮濕的春天及雨季夏天也是牠們繁殖的好時機。 怎樣知道有沒有衣魚? 衣魚是夜行動物,如果你於早上還能見到牠們,表示衣魚問題有可能已經非常嚴重,甚至擴散至全屋。

  6. 衣魚在一般潮濕的春天進入交配期,需要3到4個月的時間才能孵化出幼蟲。 衣魚的成長期相對較長,從幼蟲演變成成蟲需要4個月到3年的時間。 另外,相對於其他昆蟲,衣魚的生命週期很長,可以達到3到8年。 在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衣魚的繁殖能力非常強大,能一次性產下超過百顆卵。 然而,在寒冷或乾燥的環境中,它們將無法進行繁殖。 衣魚喜歡於陰暗、潮濕裡生存,常見於家居的廁所、衣櫃、罅隙等地方。 認識衣魚特徵及生活習性. 衣魚是一種帶有銀色鱗片和觸角的長形昆蟲,牠們外型獨特,非常容易辨認,但行動特性使牠們不易被人發現及捕捉。 以下簡單介紹一下衣魚外型特徵,助大家採取合適方法處理衣魚問題。 衣魚外表特徵. 衣魚的外觀特徵包括一個細長的銀灰色扁平身體和六隻腳。 他們的身體表面覆蓋著鱗片,口器為咀嚼型。

  7. 衣魚從幼蟲到成蟲約需46個月。 溫度變化頻繁或溫度過低,幼蟲發育為成蟲約需1~3年。 衣魚的發育為半變態,幼蟲到成蟲要蛻皮8次,成蟲期仍脫皮,多達19~58次,壽命約2~8年。

  8. 衣魚. 衣魚(Lepisma saccharina)是纓尾目昆蟲的通稱,一類較原始的無翅小型昆蟲,全世界約有100多種。. 俗稱蠹、蠹魚、白魚、壁魚、書蟲。. 身體細長而扁平,上有銀灰色細鱗,長約4~20mm。. 觸角呈長絲狀,腹部末端有2條等長的尾須和1條較長的中尾須,咀嚼式 ...

  9. 衣蛾幼蟲是一個小型白色的毛蟲,藏在一個絲質的袋狀物或網狀物(稱為筒巢)內,在牆壁上可見到一個黏著水泥的紡錘形絲袋,內有一深褐色頭的幼蟲。

  10. 衣魚蟲,為衣魚科昆蟲衣魚的全蟲,又名白魚、曋、鉸剪蟲、壁魚,是家庭害蟲,分佈於我國廣大地區。. 在野外常棲息於樹葉、石塊下或青苔上,在室內則潛藏於書櫃、衣櫃中,蛀食書籍、衣服。. 成蟲產卵於縫隙中,生長2~3年即可繁殖下一代。. 衣魚身體扁長,全長約1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