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8月7日 · 《從地球到火星》是一個短篇,講的是三個中國少年渴望宇航探險,偷開出一隻飛船前往火星的故事。 雖然篇幅不長,情節也不複雜,但卻是新中國第一部人物、情節俱全的科幻小說。 鄭文光更沒想到,這篇作品在《中國少年報》刊出之後,竟引發了北京地區火星觀測熱潮,人們在建國門的古觀象台上排起長龍看火星。 鄭文光被這一現象所感動了,此後,創作科幻小說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鄭文光隨後又發表了幾個短篇,一九五七年發表的《火星建設者》更獲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大獎,是中國第一篇獲國際大獎的科幻小說。 《火星建設者》採用了當時科幻文學作品中少有的悲劇寫法,講的是在共產主義大同世界裡,人類開始在火星上建設基地,雖然幾經艱苦奮鬥,仍然由於當地細菌的侵染而功虧一簣。

  2. 2019年6月28日 · 香港文匯報記者詹漢基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香港的科研水平位處世界前列位置,除了靠一眾殿堂級學者奠基,更有賴年輕人才不斷創新,青出於藍。 香港青年科學院院長、科技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羅錦團為本港土生土長的年輕科學家,為了將科學精神傳承下去,他希望透過青科院,在中學階段推動科學教育,希望發掘更多科學界的「未來之星」。 青年科學院為港科院屬下機構,共有31名來自各個範疇的年輕科學院擔任創院院士。 擔任院長的羅錦團,本科亦於科大畢業,並先後於美國布朗大學、麻省理工學家完成博士及博士後研究,再回流香港加入科大。 他曾於2015年憑着對拓撲超導體的研究,獲得「裘槎前瞻科研大獎」殊榮,科研能力、水平備受肯定。 中學小實驗 開拓科研路.

  3. 2016年12月10日 · 作為世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其功能是晝測日影夜觀極星以正朝夕」,郭守敬通過反覆精細的實地測驗測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二十四節氣的精確時刻編制出當時全球最先進的曆法--《授時曆》。 二十四節氣對中華民族社會發展與進步影響巨大,2006年農業部將其申報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4年,文化部啟動二十四節氣申報世遺行動。 河南登封承擔了二十四節氣相關申報文本的撰寫工作。 當年11月,文化部邀請中央電視台到登封拍攝申遺專題片,攝製組拍攝了登封觀星台、當地小學生背二十四節氣歌、村民敬拜灶王爺和冬至日千人餃子宴等場面,為申遺提供活生生的第一手資料。

  4. 2020年6月26日 · 2020-06-26. 呂法傳. 今年2020年天文現象明顯,公曆6月20日至21日連續兩天同時出現日食月食現象,日食最大程度,覆蓋率到達89%,就是太陽光被遮蓋了近九成,在香港位置造成日偏食,甚為少見,是一個罕見的天文現象,故有很多人前去拍攝留念。 但在傳統或玄學上,日食或月食這類天文現象實多為凶兆,所以這種日子可以說是諸事不宜。 古有「天狗食日」傳說. 古籍《協紀辨方》卷四引《樞要曆》:「天狗者,月中凶神也。 其日忌禱祀鬼神,祈求福願。 」古代中國人認為日食現象是因為「天狗食日」。 該現象出現時,古人會敲鑼打鼓作法來趕走天狗。

  5. 2018年10月18日 · 詹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詹洪良在訪問中指,「內地實行改革開放我哥哥詹耀良1979年已先到浙江搞來料加工我則是1983年返到杭州開始與哥哥做生意。 」說起第一次到內地的感受,他說:「當時在杭州街頭上只能見到3種顏色的衣服,除了墨綠色、藍色、灰色外,沒有其他顏色了。 憶初北上:街上只見3色. 詹洪良在香港出生、受教育,1975年負笈加拿大修讀機械工程,1982年底回港,翌年與哥哥到內地做生意。 他說:「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踏足內地,當時感覺內地和香港非常不同,我最記得的是,當時在大街上只看到3種顏色的衣服。 他說:「我們算是最早進入內地投資的港商了,時至今日,我能夠感受到國家改革開放40年來所帶來的社會改變。

  6. 2018年11月7日 · 2018-11-07. 指成本效益佳 批反對言論立場先行.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鍾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本年度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願景,期望透過長遠而大型的規劃解決住屋問題,卻一直被別有用心的反對派政棍阻撓、為反而反。 38名主要來自香港八所大專院校的經濟學者,昨日發表聯署聲明,批評社會上不少有關「明日大嶼」的議論均屬立場先行及情緒化的口號,甚至流於煽動民情的民粹政治操作,「我們不得不站出來,說明『明日大嶼』不但是可負擔的方案,更加是上佳的社會投資。

  7. 2018年2月13日 · 科大中藥研發中心主任生命科學部教授詹華強早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指全世界中藥相關產品每年銷售額是1,500億美元日本及德國賺取了當中約七成中國卻只賺取一成但相關產品的原材料有95%是來自中國,「中國的中藥產業是很悲哀的國家出人出原材料但賺的錢卻很少因為技術較差。 燕碎價廉美白 申專利製產品. 為了善用中草藥原材料,投身中藥研究約20年的詹華強,多年來致力「物盡其用」,既減少浪費,也增加農民的收入,並降低生產企業成本,提高產業效能,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便是燕窩碎渣的項目。 他在約8年前,開始受業界邀請研究燕窩內含亞硝酸鹽(Nitrite, NO2-)的指標及移除當中的亞硝酸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