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自1955年從倫敦擴展至紐約,蘇富比遂成為第一所真正之國際拍賣行,也是首家於香港(1973年)、印度(1992年)及法國(2001年)舉行拍賣的機構,以及第一家於中國營商的國際藝術拍賣行(2012年)。

    • 歷史
    • 機構
    • 操縱佣金價格醜聞
    • 傳記

    佳士得官方的書面材料中,創始人詹姆士‧佳士得於1766年12月5日在英國倫敦進行了第一次交易,而公司保留的最早的拍賣目錄也是1766年12月的。但是,其它一些信息來源認為佳士得從1762年起就開始租用拍賣行,而佳士得報紙廣告的銷售日期也追溯到1759年。[來源請求] 法國大革命後,佳士得很快就成為一家主流的拍賣行,並利用倫敦的優勢成為了國際藝術品交易的中心。 1973年至1999年,佳士得是倫敦證券交易所的一家上市公司。之後,佳士得由法國人François Pinault私人所有。2014年,佳士得委任法裔白碧珊女士(Patricia Barbizet)為全球行政總裁,是佳士得歷來首位女性行政總裁。 2008年12月28日,《周日泰晤士報》報道稱Pinault因債務問題「考慮」出售佳士得且大...

    佳士得在倫敦的主拍賣場位於聖詹姆斯的國王大街(King Street),這個拍賣場從1823年起就開始使用。這在倫敦的第二個拍賣場位於南肯辛頓,這個拍賣場開放於1975年並主要負責中部市場。佳士得每年舉行 350 多場拍賣,涵蓋超過 80 個拍賣類別,包括裝飾藝術品、珠寶、攝影作品、收藏精品、名酒等等,價格從 200 美元至超過 8,000 萬美元不等。佳士得私人洽購業務發展經年,成績有目共睹,致力為全球藏家搜求或出售戰後及當代藝術、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古典大師及珠寶首飾等珍品。 佳士得在全球32國設有54間辦事處,其中10所拍賣中心分別位於阿姆斯特丹、迪拜、日內瓦、香港、倫敦國王街、倫敦南肯辛頓、米蘭、紐約洛克菲勒中心、巴黎、蘇黎世。佳士得率先開拓新興市場,積極於俄羅斯、中國、印度、阿拉伯聯...

    2000年,爆出佳士得與另一家主要拍賣行蘇富比合夥操縱佣金價格醜聞。佳士得前主席坦南特(Anthony Tennant)與蘇富比前主席陶布曼(Alfred Taubman)訂立協議,規定不論賣主找上蘇富比或佳士得均抽取不容議價的佣金。最終,佳士得因與美國聯邦調查局配合而免於起訴。大量蘇富比高管最終被開除,陶布曼甚至服刑一年。

    J. Herbert, Inside Christie's, London, 1990.
    P.A. Colson, The Story of Christie's, London, 1950.
    H.C. Marillier, Christie's, 1766-1925, London, 1926.
    W. Roberts, Memorials of Christie's, 2 vols, London, 1897
  2. [1] 富藝斯在紐約、倫敦、日內瓦及香港均設有拍賣中心,並在歐美及亞洲多地設有代表處。 [2] 目前公司拍賣門類主要囊括藝術、設計、珠寶和鐘錶。 [2]

  3. 2005年10月,林秀峰得知他借給陳的其中三件古玩遭拍賣,當中一件更以一億一千五百萬成交,於是林秀峰去信佳士得拍賣行,稱自己才是案中五件價值逾億元古董的物主,隨後陳松青稟控告林秀峰誹謗。

  4. 成立上海-香港羅芙奧香港拍賣有限公司上海代表處。 2013 「席德進藝術專拍 摯友的三十年珍藏」專拍創下 100% 成交率。 首次於香港舉行「中國古文物」拍賣會。 2016 「薈萃:國際現代與當代藝術」首次拍賣,台灣與香港率先以西洋藝術為專題的拍賣會。

  5. 2021年,調查發現該公司古董販子道格拉斯·拉奇福德(Douglas Latchford)合作造假文書,以銷售非法掠奪來的古董 [3] [4],拉奇福德後遭起訴,但斯賓克未受罰 [5]。

  6. 佳士得在 香港 的拍賣會. 佳士得 [1] (英語: Christie's )是一家擁有250年歷史的英國 艺术品 及奢侈品拍卖行。 佳士得於1766年由 詹姆士·佳士得 (英语:James Christie (auctioneer)) 所創立,在全球藝術市場中位處領導地位,2015年的成交總額高達48億英鎊/74億美元。 是拍卖行 苏富比 的重要竞争对手。 [2] 历史 [ 编辑] 在《窥视佳士得》( A Peep at Christies' ,1796)中, 詹姆斯·吉尔雷 讽刺演员 伊莉莎白·法倫 和 第十二代德比伯爵愛德華·史密斯-斯坦利 以自己的品味和身高来检查画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