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香港移民日本 相關

    廣告
  2. 一年制專業日語課程,一年達N1級日語程度,全面聽、講、讀、寫、譯訓練,課程設有獎學金計劃。 東大致力栽培日語專才,提供多元化課程,日籍專業講師主講。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30日 · 怎能了解離去的港人有什麼想法? 怎能遏止這次移民潮惡化下去? 怎能減少這次移民潮香港的衝擊和傷害? 看遠一點,政府這種態度,只會令離去的港人,就算對香港仍有感情,也不想回流。 回歸前的移民潮是怎麼一回事? 另有意見認為,今次移民潮離開的港人,他們最終會後悔,因為他們不會找到一處比香港更好的地方,還引用回歸前的移民潮作為例子——當日離開的港人,很多不是離開後又回流香港嗎? 講這些話的人,其實並不了解回歸前的移民情况——當日的移民潮,怎可與今天的移民潮相提並論? 回歸前的移民潮是怎麼一回事? 上世紀80年代,筆者在明報讀者版寫了幾篇文章,談的正是當日的移民現象,以下輯錄其中幾段: 「香港人為什麼要移民? 怕的是什麼?

  2. 2023年6月23日 · 人才短缺 是否因為移民香港真的有這麼多人才因移民而離開工作崗位?首先,香港總商會的報告是根據收回的問卷作分析。據筆者的經驗,這類自願交回問卷的調查,代表性一般要打折扣,因為那些沒有人才短缺的公司,相信多不會交回問卷。

  3. 2021年3月19日 · 愈來愈多非本地出生的香港居民. 2016年香港人口普查顯示,香港居民中有約四成並非在香港出生。 在其他國家,非本地出生居民的數目只佔少數。 香港的人口結構十分特殊,到上世紀70年代初,本地出生的居民才首次超越非本地出生居民的數目;這種情况看來不久會逆轉,即是非本地出生的人口將再次超越本地出生的人口。 香港從來就是移民社會,內地居民來港定居並非新鮮的事,但非在港出生的居民多了,香港的發展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香港社會將出現怎麼的景象? 第二,新移民對香港的發展將有什麼影響? 這是政府制訂人口政策時重要的考量。 筆者的同事葉兆輝教授講過:「政府無人口政策可言,無主動檢視過人口發展,完全是『等運到』。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2年8月23日 · 阮穎嫻:近期香港人口變化及移民潮比較. 【明報文章】8月是移民潮高峰,歡送會多籮籮。. 有些藉着各國新開的移民通道;有些去了外國讀書就不回港了;有些則本來已有外國護照,只是回流外國。. 有朋友說去過80個歡送會,十分誇張。.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 ...

  6. 2023年12月14日 · 中大民調:近四成港人打算移民海外較去年升9.3個百分點 兩成港人欲移居內地.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最新民調顯示,37.7%受訪者表示有打算移民海外,較去年同期調查上升9.3個百分點,當中有14.2%受訪者表示打算移民到英國,其次為澳洲、加拿大及台灣 ...

    • 後生走得快 一定有古怪
    • 與八九十年代移民潮比較
    • 具競爭力者離開 致人才流失
    • 移民潮衝擊社會
    • 參考資料

    一直有人用出入境數字等不同數據估算究竟多少人走了。早前統計處公布了2022年中人口估計。由於較多外籍傭工是女性,會影響女性及整體年輕人口的數字,以下只用男性數字。要知道一代走了多少人,不能跟其他年齡層直接比較,也不是跟5年前的同一年齡層比較,因為5年前的20至24歲,與今年的20至24歲,不是同一代人,前者今年已經25至29歲了。因此要在數據裏找回同一年份出生的組別,再逐年看變化。 以不同世代人口變化對比,會發現20至29歲年齡組別的男性人口跌得多,20至24歲比起5年前的差距是9%(表1)。20至24歲那個年齡組別人數下跌,除了移民,有人用海外求學解釋,但跌幅比以往大,可能是有較多人去海外求學,惟求學後是否回港就很難說。第二個原因是香港有一部分中國大陸及國際學生,新冠疫情期間可以遙距上課,...

    根據學者黃紹倫在1988年的一項社會指標調查,當時港人對未來並不樂觀。例如他們預計公民權利減少(76%)、個人自由減少(73%)、法制劣化(61%)和生活水平惡化(67%);約半受訪者擔心九七之前政治不穩。 保安局估計,1987至1997年間,約有53.4萬香港人移居海外,約佔1992年人口的9%。部分人獲得外國公民身分後,回港尋求更好的經濟前景。事實上,中國大陸經濟隨後迅速增長,香港作為東西方之間的橋樑,受益匪淺。 今次移民潮,明顯是「反送中修例」乃至中央加強規管香港有關。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2022年8月所做的民意調查,個人自由(49%)和香港的政治(15%)是民主派支持者打算移民(36%)的兩大原因,而有2%已經移民了。其他政治立場打算移民者較少(13%;另有1%已永久離開),他們考慮離...

    表2亦顯示了2021年BNO(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簽證持有人的概况。約半數簽證持有人(51%)屬25至44歲;69%的戶主具有大學或以上學歷;63%戶主曾受僱於香港的管理、專業、技術和行政職位。與2016及2021年整體人口和1989年的移民相比,這些移民背景更好。 流入香港的移民又是否能夠取代離開的人?2016年居港不足7年的人口,比整體同年齡層人口更多的是25至44歲,學歷及職位比整體人口要好,不過比起BNO簽證持有人平均沒那麼強(表2)。然而,較高學歷的人幾年後未必留港,踏着香港的跳板又走向他方。 人口外流令香港短期某些行業勞動力緊張。嚴格的COVID-19限制仍在驅使外籍人士離港。香港總商會在一項調查中發現,38%受訪公司受到人才離職的打擊。金融行業一些中層職位,為搶佔近期外籍人士...

    外流將對社會產生廣泛影響。例如教師和社工,這兩個專業一直是民主派支持者大本營。由於這些專業人士不成比例地移民,這些行業將缺乏訓練有素和經驗豐富的人才。教育界已表示,新學年招聘教師遇到困難。正正因為這樣,立法會議員鄧飛所說的招大陸學生來港並不合適,因為根本不夠教師。正路是縮班「殺校」、整合資源、汰弱留強,留下辦學較好的學校。他說要擴大招生,只是為了他的幾百個校長同行不要失業而已。招不到教師只會令教育質素每况愈下,別讓界別利益凌駕一切。 移民潮改變了家庭關係。一些年輕夫婦選擇移居海外,冀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教育和未來。事實上,60%的BNO簽證持有者有孩子,當中91%人的孩子為4至15歲。他們願意放棄香港的高薪工作,到另一個地方重新開始。有些人不情願地離開了父母和祖父母,老一輩不打算在外國...

    .Wong Siu-lun (1992). Emigration and Stability in Hong Kong. Asian Survey, 32(10): 918-933. .Ronald Skeldon (1990). Emigration and the Future of Hong Kong. Pacific Affairs, 63(4): 500-523.

  7. 2023年12月21日 · 郭樺、鄭宏泰:移民再潮漲?. 【明報文章】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亞太所」)今年9月至11月完成一項關於市民移民意願的調查顯示,受訪市民表示有意移民外地的比例達到37.7%,較去年(28.4%)增加近10個百分點,增幅達統計上的顯著水準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