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30日 · 軍事評論員馬鼎盛及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均形容,「主席好」的稱呼回應屬「史無前例」,所有解放軍在閱兵時未曾試過以此回應道,兩人均指難以斷定習曾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相關條例。

  2. 2023年5月23日 · 鼎盛軍事) 巡署表示,有關兩岸直航的中國大陸籍滾裝貨輪的管制,航港局前已建置「MTNet(海運網路)」系統,先期掌握特定船舶動態;另船舶安檢勤務由海巡署進行檢查,倘若發現可疑人員或載運危險物品等,立即向上通報,並通報轄內友軍單位 ...

  3. 2017年5月18日 · 前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是余汝信的中學同學,1968年他們一同上山下鄉,結識了紅線女之子、今日的軍事評論員馬鼎盛。 三位昔日「農友」,最終都移民來港,火紅的文革成為余汝信難以抹去的記憶,驅使他研究文革歷史,而香港的六七暴動亦是文革漩渦的一部份,因此用了一兩年時間,籌備《香港,1967——文化大革命漩渦中的香港》一書,最終在2012年出版。 1967年5月,左派示威者在九龍放火焚燒雜物,濃煙四起。 (政府新聞處) 6月初部署收回香港 因以色列六日戰爭大勝而剎停. 余汝信接受《香港01》記者訪問說,著書時主要引用時任中央多個部門組成的 「港澳聯合辦公室」群眾鬥爭組組長吳荻舟的回憶錄、錄音整理和筆記,揭示香港的鬥爭是總理周恩來、國務院外事辦主任廖承志指令 。

  4. 2022年8月10日 · 「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Denial,簡稱「A2/AD」)是近年討論各國對抗美國軍力時所用到的一個關鍵軍事概念。 在印太地區的關注點在於 港聞

  5. 2020年11月30日 · 戰國策派的背景. 民國以來,中國文化界掀起了整理國故甚至全面擁抱外來文化的討論。 當中梁啟超等學者,開始結合西方思潮,反思儒家的尚文文化,主張以尚武價值打造新國民,甚至仿傚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嘗試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尋找這片失落的武魂。 1940年代一班於德國學府出身,受德國哲學影響的大學教授,便以《戰國策》半月刊等刊物為陣地大談民族自強之道,而被人冠以「戰國策學派」。 戰國策學派主要成員有林同濟、陳銓、雷海宗等教授,他們根據當時國際局勢提出「文化形態史觀」,指出中國正處於如中國戰國「角於力」的時代。 是故如欲生存於列強中,須從立人到立國,從能力和意志來造新民族,徹底改革中國文化。 他們認為個性解放與集體團結是互相補充,希望將中國打造成一個個強大的個人支持起一個強大國家。

  6. 2020年12月23日 · 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誤解了解放軍的戰術原則,將毛澤東強調的以游擊戰、運動戰集中優勢兵力針對敵軍薄弱處殲滅,誤認成是以多勝少、包圍對手。 由於總體戰力弱於對手,因此解放軍必須迅速靈活地分割殲滅、或圍點打援,以求最大戰果。 毛澤東吿誡道「平分兵力,處處攻擊,處處不得力,拖延時間,難於奏效。 而應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即集中六倍、五倍、四倍於敵,至少也是三倍於敵的兵力,並集中全部或大部的炮兵,從敵軍諸陣地中,選擇較弱的一點(不是兩點),猛烈地攻擊之,務期必克」,這才是解放軍用兵勢如破竹的秘籍。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解放軍通過教育、宣傳與土地革命爭取到民間奧援,故能得到廣大農民們自發且源源不絕地支前與參戰,形成所謂的「人民戰爭」,這點是控制力只達大城市一級的國民黨所遠遠不及的。

  7. 2021年3月15日 · 近來,伴隨着這句話,「石家莊究竟為非洲培養了多少將軍」的話題在內地成為一時熱話。. 網友突然發現,以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中國國防大學、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為代表的一批中國軍事院校,在過去數十年中,為非洲多國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