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9日 · 垃圾徵費爭議不斷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呼籲社會迎難而上支持政府推動垃圾徵費認為政界亦需展示決心要有長遠目光配合國家綠水青山政策促勿因近日社會反應倉促決定去向. 黃錦星今日出席活動後表示政府不應因為近期社會上的反應倉促決定垃圾收費去向指各界已經及早準備資源配合垃圾收費反問如果錯失今次良機如何對得住年輕人並配合國家可持續發展政策。 南韓、台灣等均需長時間適應政策. 黃錦星提到,南韓、台灣等地落實垃圾收費初期,回收配套不比香港好,各個城市都需要長時間適應政策,改變市民習慣可能亦要以年計,達至碳中和及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有「破冰前行」的決心。 對於有意見指,現時經濟狀況一般,未必適合推動計劃,黃錦星強調,即使經濟情況一般也不能犧牲環境,令氣候再惡化。

  2. 2021年4月12日 ·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12日與中華電力主席毛嘉達及總裁蔣東強到林村附近新落成的中電E-Playground開該處設新派許願樹」,可以將願望掛在設有太陽能板的樹上。 中電 E-Playground 由中華電力和香港青年獎勵計劃 (簡稱 AYP,前稱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自2019 年起合作設計及興建, 是中電首創以電力工程、能源及環保為主題的室外遊樂園。 設於遊樂園中央的「許願樹」,可以將願望寫在樹葉型的環保紙上,再掛於設有太陽能板的樹上。 點擊圖片放大. +5.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指自己有「三個願望」,包括希望AYP日後可以舉辦更多關於氣候變化的活動,培訓青年低碳轉型,亦希望年輕人可以從衣食住行四方面都做到低碳生活,最後是希望電力公司一同合力邁向碳中和。

  3. 2021年6月30日 ·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本港自8年前推出首份香港清新空氣藍圖後主要污染物減少4至5成形容成果得來不易他說政府盡力跨部門協作去改善空氣質素但希望市民明白客觀限制不能不踏實去做黃錦星今早30日在一個電台節目說本港車多樓密又是一個遠洋輪港口加上周邊地區的人口及經濟活動發展令本港改善空氣質素的挑戰比其他城市更大因此在制定目標時要踏實地做。 他又指,根據天文台的科學數據,過去10多年,能見度已改善了8成。 對於環保團體質疑最新《藍圖》不夠進取,亦沒有提供具體目標或路線圖,黃錦星不同意有關說法。 他舉例在臭氧污染方面,今明兩年會實施針對本地的措施,亦會利用2至3年時間,與大灣區城市就臭氧污染進行研究。

  4. 2022年10月18日 · 其中本身是建築師的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本月1日起已加入香港大學出任傑出建築學系院士在學系中兼職教學工作前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則選擇到香港浸會大學本月10日起擔任3個職位分別是校長高級顧問創新轉化及和政策研究院顧問以及社會科學院榮譽教授職務包括就大學整體方向向浸大校長提供意見等。 至於本身是薛永恒的副手、前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鍾偉强,則在本月6日起開設公司,提供顧問服務,雖然公司名稱待定,但他就會擔任項目總監。 前任行政長官及政治委任官員離職後工作諮詢委員會已同意上述申請,並認為在委員會建議的若干規限的前提下,相關工作不會構成任何潛在的利益衝突。 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 https://bit.ly/3cNFwr7.

  5. 2020年12月31日 · 而環境局局長黃錦星預祝市民新一年身體健康同時不忘環保希望市民令地球環境更加健康。 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黃鳳嫺則指,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港人面對新冠肺炎表現出堅毅的精神,期望疫情過後在新常態下,市民可以更精明、更開心地消費。

  6. 2021年10月29日 · 黃錦星表示當局於每年年底透過兩電申請去審視該年的電費調整現時已收到初步數據正在分析中有結果會適時公布。 他指,鑑於現時全球燃料價格上漲,「確實是有壓力」,其中一項挑戰是要維持供電穩定及可靠性,電價亦要相對合理,同時要提升環保表現,強調政府會審慎處理兩電申請。 他又提到,港府早前為鼓勵使用潔淨能源,已向每個家庭平均每月補貼50元電費紓緩金,相信有紓緩作用。 特首林鄭月娥與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出席碳中和夥伴啓動禮,今輪計劃共約60個「碳中和」夥伴機構參與,環境局初步數據顯示當中約7成已制定或計劃制定其碳中和目標,明年4月會收集各夥伴機構的最新減碳目標和時間表等,更新「碳中和」夥伴計劃的整體行動進展。

  7. 2017年9月7日 · 環境局長黃錦星表示近日向回收業界了解有大型回收商下周會繼續營運佔市面回收量9成食環署將加緊留意環境協助處理街頭一旦出現的回收物料堆積情況以減少對環境滋擾他稱國家回收政策改變主要是提升回收物料質素包括廢紙要將紙皮報紙及辦公室用紙分類廢膠就要變成膠粒後才准許入境。 他又認為是次有助業界升級轉型,可善用回收基金轉危為機,基金會利用今次契機,支持業界購買機器,提升回收物料致符合國家要求,以正面及積極態度處理問題。 另外,黃錦星提及,港人生活習慣相當浪費,估計每人每年會棄掉100件衣物,即使只是一半數量,已足以響起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