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2月30日 · 黎詠詩舉例去年有一個懷孕10幾周孕婦確診早期乳癌隨即安排手術切除腫瘤再接受6針化療每隔3周一針整個療程在懷孕期完成另一名孕婦在24周確診接受手術後約30周開始第一針化療待分娩後才繼續餘下化療若是懷孕超過30周的孕婦可能待分娩後才開始化療。 黎解釋,化療時機取決於懷孕周數,不宜過早或太遲。 懷孕首12周內,胎兒仍在成形,化療藥物有可能引致畸胎,因此需待懷孕12周後才開始化療。 另外,由於化療後病人抵抗力下降,可能出現貧血,以及影響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故亦不建議化療後兩周內分娩。 孕婦不適合接受電療. 然而,若癌症發生在腹腔,手術就要小心考量。

  2. 2023年8月16日 · 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昨引述海外研究稱,約一成人因香料過敏而出現短暫泛紅,甚至引起皮膚腫脹等接觸性過敏反應;高濃度酒精則或加速皮膚中天然水分的流失,同時溶解保護皮膚的油脂,令皮膚變得乾燥,甚至增加皮膚敏感的風險,可能誘發曾有或患有濕疹者,或令濕疹情况加重。 她強調,過敏反應因人而異,消費者若有過敏反應應即時停用相關爽膚水及求醫。 相關閲讀: 濕疹、皮膚痕癢要戒口?組織胺誘發?哪些屬高組織胺食物? 冷敷5分鐘可止痕? 消委會:有過敏反應 應即時停用產品. 海關回覆消委會稱,已研究轉介資料及跟進,並試購懷疑不安全產品,及正根據有關產品認可標準做安全測試,如發現有關貨品違反《消費品安全條例》,將採取適當的執法行動。

  3. 2019年3月4日 · 東華三院註冊中醫朱秀儀表示,阿膠具安胎作用,多用於婦科,處方時會配以溫和脾胃的中藥,如茯苓、白朮等,「每次(阿膠)分量最多5至15克」。 來經吃過量阿膠 經血不能排出. 坊間稱阿膠為「補血聖藥」,但並非人人合用。 潘咨遐分享其中一個病例,一名病人崩漏逾一個月,身體虛弱乏力,自行服食雙倍阿膠,誤以為能紓緩情况。 潘解釋,阿膠確具養血作用,但由於該病人於來經期間服用過量阿膠,變相留瘀為患,經血不能排出體外,「後來她來看中醫時,已經食阿膠食到好煩躁,不能睡覺,因為阿膠是比較溫補的中藥」。 潘建議病人到西醫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增生,需接受刮宮手術,再經中藥調理約半年後才病癒。 朱秀儀(受訪者提供) 感冒咳嗽腹瀉忌吃 可致失眠暗瘡.

  4. 2024年3月8日 · 【明報專訊】美國獨立實驗室Valisure(6日)表示,在多個知名化妝品牌旗下治療暗瘡的產品驗出高含量的致癌化學物苯(benzene),包括雅蘭黛(Estee Lauder)旗下的Clinique、Target的Up & Up及利潔時(Reckitt Benckiser)擁有的Clearasil。 部分暗瘡產品的苯含量超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濃度限值的800倍以上。 Valisure呼籲回收相關產品。 Upset asian girl checking for pimples, looking at mirror at home, close up, acne concept. 美化驗揭知名品牌暗瘡膏致癌物超標.

  5. 2017年12月11日 · 陳:複方藥膏成分的確「大包圍」,對於治療炎症、細菌感染、真菌感染,甚至玫瑰痤瘡,都有幫助。 不過,醫生並不贊成使用,應該審慎診斷,然後對症下藥,才是正確做法。 除非情况不許可即時求醫,緊急使用這類藥膏一至兩次,問題不會太嚴重,但是亦必須盡快求醫跟進。 如錯誤使用含類固醇的藥膏,醫生可協助病人盡早改善問題。 爸媽濕疹 遺傳風險逾50% 一文睇清30多個港九新界行山郊遊好去處. 即睇全文. 觀:濕疹會不會遺傳? 它又可不可以斷尾? 陳:濕疹的遺傳因素複雜,並非單一基因引起。 如果爸爸或媽媽(其中一個)有濕疹,遺傳給小朋友的風險大概是10至30%。 如果爸媽都有濕疹,風險就會超過50%。 除了先天基因,後天因素也影響病情。

  6. 2017年2月20日 · 【明報專訊】常用薄血藥華法林(warfarin),減低血塊生成阻塞血管的風險,是預防中風和心臟病的重要藥物。 不過,服用華法林限制多,劑量控制必須精準,過低預防血栓效力不足,過高則有出血風險。 近年推出的新型抗凝血藥(NOACs),正衝着華法林的「缺點」而來,是否舊不如新? 新舊藥究竟有何優缺? 舊藥藥效易受食物影響. 抗凝血藥(薄血藥)作用是干擾凝血因子,減慢凝血過程,防止血塊形成,最常用是傳統的華法林,使用超過50年,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則近年才出現。 心臟科專科醫生董光達指出,華法林使用歷史較長,使用的病人人數多,但無論醫生或病人,使用時都有好多地方需要注意,「華法林在體內劑量必須控制得相當精準,如果分量太低,未能達到阻止血塊形成;但分量太高,卻會增加病人出血風險。

  7. 2018年4月9日 · 「靜觀」是指靜心觀察生活每一刻,觀察自己身體的感受和情緒,不批判,不追求舒適的感受,也不抗拒不舒適的感受,只要客觀地知道並容讓感受來、容讓感受走就可以了。 每天不妨花三分鐘的時間關心自己,做一次靜觀呼吸練習。 文:李昭明(新生精神康復會臨牀心理學家)、曾嘉寶(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四年級生) 編輯:王翠麗.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4/80a0a19dae21934106b34456b63f3bc7.jpg情感需要——不少人常被忙碌的生活壓迫,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感受。 要認識真正的自己,必須關心自己的心,了解自己的情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