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25日 · ﹕老人科專科黎嘉慧醫生. 岑:長者食慾不振,未必是病,什麼情况需要求醫? 黎:建議先找醫生檢查,了解問題所在。 醫生會考慮一些危險警號,特別是體重減輕,因為體重減輕與食慾不振同時出現,擔心會潛藏嚴重疾病;其他需要了解的徵狀包括:肚痛、嘔吐、便秘、發燒、咳嗽等,也會查問有否失眠、情緒低落和無心機,以及了解是什麼因素導致。 很多疾病也可導致食慾不振,當中最擔心是癌症。 癌症可引致長者無胃口及逐漸消瘦,至於其他疾病包括感染,如肺炎、尿道炎及肺癆;或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腎衰竭、肝病等。 另外,晚期認知障礙、抑鬱症,亦可影響長者的食慾,其他身體衰老過程如牙齒問題,影響咀嚼而令長者失去胃口,不想進食。 全面評估 度身檢查. 岑:長者食慾不振,最怕是重病,是否要做很多檢查?

  2. 2017年9月25日 · 嘉慧指出,長者食慾不振很常見,自然老化過程中,味覺、嗅覺、咀嚼和吞嚥能力減弱,唾液、胃酸、膽汁和消化酵素分泌減少,導致消化力減弱,加上平日活動少,腸道蠕動減慢,都會令長者「食得無後生嗰陣咁多」。 不過,除了老化過程,生理、心理和社交問題都可能有影響: ‧疾病:甲狀腺疾病、糖尿病、癌症、感染(肺炎、尿道炎、肺癆)、腎衰竭、肝病和晚期認知障礙症. ‧情緒:抑鬱症. ‧生活問題:退休、孤獨、喪偶及金錢. 另一個常見影響胃口的元兇,是服用大量藥物——多重用藥(Polypharmacy),嘉慧指出,多重用藥指同時服用5種或以上藥物。 「不少長者都有慢性病,每日食十粒八粒藥很普遍,真的吃藥也吃飽。

  3. 2019年3月18日 · 當然我沒有水晶球,也許我的判斷未必百分百正確,但身為醫生,我覺得我有責任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你,以免你過分擔心。」這位「病人醫生」聽到我這番話後,竟然欣喜地回應:「陳院長,你剛剛的那番說話,是近幾個星期我覺得最入的!

  4. 2019年10月28日 · 新療法縮短住院時間. 近年,「無創通氣治療」(Non-invasive ventilation,簡稱NIV)為病人提供了毋須「插喉」治療呼吸衰竭的方法。 病人只要佩戴一個鼻罩或面罩,經管道接駁到一個操作較簡單而體積較小的呼吸機。 從 醫學文獻 所見,對於一些如慢阻肺病或心臟衰竭引致 肺水腫 (cardiogenic pulmonary oedema)等病例,NIV除可改善病情,還可以縮短住院時間和減低需要「插喉」去輔助呼吸的機率。 病人除了可以繼續說話溝通外,如病情許可,更可以短時間暫停治療經口部進食。 病人接受治療過程中的不適會大為減低。 尋找醫生資料、地址|醫生黃頁. 立即瀏覽!

  5. 2018年1月22日 · 吾生有:院長醫生周記(77):杏林?. 森林?. 【明報專訊】上星期一位相識廿載的醫生朋友向我道別,他決定返回英國執業。. 臨別時他慨嘆道:「香港的醫療市場有如一個森林,我始終不適合在這種環境生存,希望你多多珍重!. 這位醫生朋友,我 ...

  6. 2019年3月4日 · 東華三院註冊中醫朱秀儀表示,阿膠具安胎作用,多用於婦科,處方時會配以溫和脾胃的中藥,如茯苓、白朮等,「每次(阿膠)分量最多5至15克」。 來經吃過量阿膠 經血不能排出. 坊間稱阿膠為「補血聖藥」,但並非人人合用。 潘咨遐分享其中一個病例,一名病人崩漏逾一個月,身體虛弱乏力,自行服食雙倍阿膠,誤以為能紓緩情况。 潘解釋,阿膠確具養血作用,但由於該病人於來經期間服用過量阿膠,變相留瘀為患,經血不能排出體外,「後來她來看中醫時,已經食阿膠食到好煩躁,不能睡覺,因為阿膠是比較溫補的中藥」。 潘建議病人到西醫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增生,需接受刮宮手術,再經中藥調理約半年後才病癒。 朱秀儀(受訪者提供) 感冒咳嗽腹瀉忌吃 可致失眠暗瘡.

  7. 2023年9月19日 · 19/09/2023. 喪親, 情緒問題, 情緒困擾, 離世.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本港每年有超過5萬人去世,當中涉及急病、意外和自殺的個案約佔25%,即每4名死者就有1人在毫無預兆下突然離世。 面對突然而來的死亡,至親好友即時反應是震驚和難以置信;而其他哀傷情緒如 焦慮 、憤怒、遺憾、自責等亦會陸續浮現,維持多久則因人而異。 有些人在一年半載後有明顯改善,但有些人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甚至永遠悲傷。 (編者按:筆者偶然讀到一名外國作家對哀傷的理解後,發現原來並非每份哀傷都可以放下,當哀傷無法縮小時,不如考慮將生命擴闊,令哀傷的影響力及佔據生命的比例降低……怎樣做到呢? 目錄. 至親突然離世 喪親者哀傷難放下 安慰陪伴勝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