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2日 · 此外,中銀香港會協助客戶使用社保局個人網上服務系統(http://si.12333.gov.cn)、「深圳社保」微信公眾號自助操作社保服務功能等。 中銀香港副總裁龔楊恩慈表示,「中銀香港為在深圳生活、工作或學習的香港居民參保提供代收件服務,藉此為香港居民在 ...

  2. 本報向香港入境處提問換領新身分證海外港人常見的問題,獲得答覆如下。 問: 換領新身分證的表格上查詢國籍,如填了新加入的外國籍會如何影響其港人身分。 如果沒有影響,表格上查問國籍的原因。 答: 根據香港法例 (第177A章)《人事登記規例》第4 (1) (b) (iii)條,申請身分證的人須向登記主任提供若干詳情,當中包括申請人聲稱的國籍。 而根據香港法例 (第539章)《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條例》第2條,中國公民是指按1996年5月15日第8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通過的《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以下簡稱「解釋」)而在香港別行政特區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以下簡稱《國籍法》)所指具有中國國籍的人。

  3. 2021年2月24日 · 【明報專訊】英國政府上月底開放BNO簽證申請計劃後,昨正式開放手機應用程式 (App)供港人申請BNO簽證,申請人可透過App掃描證件晶片等核實身分,毋須親身到簽證中心辦手續。 以App完成申請者,不受獲發簽證後須於90日內抵英的限制。 不過,英方提醒使用香港特區護照的申請人,於2019年夏天前簽發、號碼K字頭的特區護照現階段或未能透過App讀取晶片資料。 蘋果免費app排第二 Android逾萬下載. 持有附生物特徵的特區護照、BNO或歐洲經濟區護照的公民,昨起可透過「UK Immigration: ID Check」App完成BNO簽證申請程序。 截至昨午近3時,該app在蘋果App Store的免費App下載排行榜排名第二,在Google Play Store的下載量則逾萬。

  4. 2022年7月21日 · 【明報專訊】雖然內地與香港仍然封關,但是巿民仍有將資金由內地轉至香港的需要。 其實,如果要將內地資金轉移到香港,香港多家銀行亦有提供相關服務,一些銀行更是費用全免,但就有一些限制。 明報記者 黃清瑤. 個人外匯便利額度每年限5萬美元. 首先要知道的是,中國對境內外的機構或個人都實施外匯管制,倘若每筆個人跨境轉帳金額達到20萬元人民幣、外幣總值達到1萬美元以上,就要向外匯管制部門登記 (見表)。 現時中國居民每年享有等值5萬美元的個人外匯便利化額度,如在境外提取現金,每人每日上限為1萬元人民幣,每年上限為10萬元人民幣。 在境內攜帶現鈔出境的上限為5000美元等值,超過5000美元以上就需要申請許可。

  5. 2022年3月28日 · 【明報專訊】粵語又稱廣東話、廣府話,俗稱白話,是一種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 粵語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 「粵語」之名源於中國古代嶺南地區的「南越」。 「越」是一個泛稱,古代「越」、「粵」通假。 相對於中原的「華夏」,先秦古籍中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部族常統稱為「越」,文獻上稱之為百越、百粵、諸越,包括「吳越」 (蘇南浙北一帶)、「閩越」 (福建一帶)、「揚越」 (長江中下游、江淮之間)等,現在鄰國「越南」之名也是源於位處百越的南部。 隋唐以後「越」、「粵」二字開始有所區別,前者多用於江浙吳語地區,後者多用於嶺南兩廣 (廣東與廣西),長期作為嶺南地區的統稱。 粵語有九聲六調,由中原雅言和嶺南古越語融合發展而成,是保留古漢語成分較多的一種方言。

  6. 從以上描述可知,懸絲診脈,不屬事實。 中醫診病,向來是透過望聞問切,四個渠道,搜集病情證據,從上描述可見,醫者跪地垂頭,何來望診;通常只有被人問,徨論問診,問診相關訊息,可能要靠疏通被診者身邊大臣或太監而獲得,但未必可靠。 聞診所穫訊息不多,亦未必對每一個病種合適。 餘下來只有切診,所以御醫們的脈診技術,定必高超,否則憑何而處方用藥。 須知處方稍有差池,腦子便要與身子分家。 懸絲診脈,信是不真,御醫們脈診功夫,信是不假。 處方與達官貴人,往往處方名貴藥物,方能迎合其意,薛寶田診斷西太后慈禧為肝鬱,但處方內亦有人參。 人參是大補元氣的珍品。 有人說萊菔子破氣,不宜與人參同用,否則破壞了人參補氣的功效,這說話只說對了一半。

  7. 銀行營運守則》列明銀行須向客戶提供定存的章則及條款等資料,包括提前提取存款可引致的收費等。 金管局指由去年初至今年2月25日止,共收到12宗有關提早提取定存的投訴。 消委會表示,去年收到10宗涉及金融服務的投訴,籲消費者簽署文件時,應留意存款的到期指示,亦建議銀行主動向客戶披露相關條款及收費,減少爭拗。 立法會議員吳亮星估計,就銀行職員是否主動向客戶披露罰息安排,現時各銀行做法不一,考慮約見銀行界,討論是否將指引統一。 明報記者. 加拿大多倫多明報新聞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