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澳門

    澳門

    31°25°
    25°C
    • Friday
      31°25°
    • Saturday
      雷雨
      28°24°
    • Sunday
      雷雨
      27°25°
    • Monday
      陣雨
      29°24°
    • Tuesday
      32°25°

搜尋結果

  1. 澳門氣候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 :22°11′45″N 113°32′29″E 澳門屬 海洋性 副熱帶季風氣候 ,每年以10月中至12月㡳 (今年以10月19日至2021年1月3日) 天氣最佳至最穩定,天氣和暖並且陽光充沛、濕度不高,最為舒適。 澳門春季約在3-4月期間,天氣潮濕多霧。 5月中旬至6月上旬受西南季風影響、炎熱潮濕,時有低壓槽帶來的長時間暴雨;7-8月多受東南季風影響,氣溫進一部上升而持續暴雨減少,並時有 熱帶氣旋 吹襲。 10月秋季來臨,11月底天氣轉涼,而北方的冷空氣於12月後活躍並形成冷鋒南侵,冷鋒來臨前後數小時氣溫可急降達攝氏10度之多。 每年1-2月清晨時份經常錄得最低溫度。 季節變化. 春季氣候.

  2. 氣象局為 澳門特別行政區 的公共部門,負責氣象、航空氣象、地球物理及大氣環境方面的監測、分析研究、預報及預警。 [1] 澳門氣象局是 世界氣象組織 、 亞太經濟暨社會委員會 屬下之 颱風委員會 和 珠江三角洲 氣象服務組之成員。 歷史沿革. 早期. 澳門氣象觀察的歷史,可以追溯至 明朝 万历 年間,義大利傳教士 利瑪竇 曾在鳳凰山(今之 白鴿巢公園 )上建觀星石屋,觀察 天象 ,這可算是 澳門 最早的天文臺。 但此天文臺很快就被廢置而湮沒了 [2] 。 葡屬澳門時期. 二百多年後,氣象觀察工作由當時駐澳門的 葡萄牙海軍 負責,記錄亦始於1861年。

    • 歷史
    • 20毫米大雨提示
    • 暴雨紀錄之最
    • 錯誤發出暴雨警告
    • 關於暴雨警告的法規

    澳門暴雨警告信號在1992年基於香港天文台建立的香港暴雨警告信號系統而建立,有紅色及黑色標記的暴雨警告信號,但有關性質與香港的有點不同;基於澳門的地理等因素,氣象局在2004年7月1日起停止使用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並同時統一為新的暴雨警告信號,無顏色之分,同時政府內部設有「20毫米戒備信號」;第一個發出這個新的暴雨警告信號是於2004年8月11日下午6時,當時澳門大部份地區雖然未錄得50毫米雨量,以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站所錄得的雨量最多也只是每小時達41.4毫米雨量,所以由此可見,當時這個警告也有戒備之用。 惟2019年7月氣象局決定重新分級,建議設3個信號:「累積雨量較少,影響出行」、「累積雨量增大、注意安全」及「累積雨量非常多、注意防災」,並將預測降雨量由兩小時內達至50毫米的基準縮短...

    暴雨引發水浸提示服務

    1. 2010年8月,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表示,推出「暴雨引發水浸提示服務」的提示分兩種信號,分別是「20毫米戒備信號」及「暴雨警告信號」。 2. 2010年9月,氣象局正式推出首階段「暴雨引發水浸提示服務」, 短訊提示服務首階段以新橋區及提柯區商戶為試行對象,以3個引發水浸的暴雨個案為試驗期,有150多間新橋及提柯區商戶登記使用,氣象局分別在9月9、11及12日發出水浸提示。 其中兩次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短訊。該三次個案在新橋區路面平均出現5厘米水浸。 3. 2010年9月22日,「暴雨引發水浸提示服務」進入第二階段的試驗,推廣至其他受水浸影響地區 (內港區、下環區、新馬路區、離島區等) 的商戶,預料會約有1000個商戶參加。 4. 2012年5月,氣象局經吸取商戶意見,短訊內容新增未來雨勢「減弱、維持、增強」的預測。在10分鐘內會將短訊發送完予所有用戶。有超過1100個商戶登記使用。

    20毫米大雨提示

    1. 2019年9月2日下午,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正式開始推出20毫米大雨提示,主要目的是在未達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前,更早提醒公眾本澳即將或正受到大雨影響,並對出行有一定影響,公眾應注意安全,調整出行之安排,取代原來的20毫米戒備信號。此亦作為在使用新暴雨警告系統前的過渡措施之一。 2. 2020年9月1日起被新推出的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取替20毫米大雨提示。

    最高單日雨量紀錄

    * 備註︰澳門對於1952年之前的單日雨量計算,為早上9時至翌日9時。

    暴雨演習真假難分

    2016年3月22日澳門「暴雨演習」,由於教青局與氣象局在演習前一日溝話,並認為即使演習當天有雨,雨勢直接導致停課的機會較微,因此模擬當天早上6:30-6:50分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然而教青局網站、澳廣視及學校通報系統卻顯示暴雨警告生效,並且誤發停課資訊, 加上當時出現了雷雨天氣,在此時進行演習,因而出現真假難分的情況,氣象局沒有在實施演習前,以其專業角度終止是次演習,並且當天早上6-8時的兩小時雨量曾錄得44毫米,令不少學生誤以為停課,最後氣象局對外稱未有發出暴雨警告信號,澳廣視亦在早上7時多稱這只是「教青局模擬停課演習,要如常上課」,同時教青局網站及手機APP在早上7-8時超過56萬人次訪問,超出網站負荷,使市民無法登入進行核實。事件造成當天早上交通嚴重癱瘓。

    氣象局誤發黑雨

    2020年6月16日,澳門氣象局網站顯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於2020年6月16日10時36分發出,預料雨勢將會維持。」,但當時澳門沒有出現落雨,加上還未實施新三級暴雨警告信號,因此此為氣象局錯誤發佈、實際未有生效。

  3. 2024年5月23日 · 繁體. 工具. 熱帶氣旋信號紀錄列表 為 澳門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之使用紀錄。 當 熱帶氣旋 接近 澳門 時, 澳門地球物理氣象局 就會發出相關警告,用以通知市民有熱帶氣旋可能影響澳門,以作準備。 概要 [ 編輯] 澳門每年均受熱帶氣旋影響而懸掛各個風球,平均而言7月到9月最受影響。 歴來最早的熱帶氣旋於4月出現,為4月9日下午懸掛一號風球的颱風維奧莉,而最遲於12月亦曾懸掛風球,為12月20日懸掛一號風球的超強颱風雷伊。 [1] 1998年最遲懸掛首個風球,在8月9日懸掛一號風球的強烈熱帶風暴彭妮。 2004年為最早終旋,在7月16日取消三號風球的熱帶風暴圓規。 有紀錄以來最多活躍風季為1974年、共有12個熱帶氣旋 [2] 需懸掛一號風球。

  4. 2024年5月23日 · Macao」是葡文舊寫法,在1911年 葡萄牙語正字法改革 ( 英語 : Reforms of Portuguese orthography ) 時變為「Macau」(馬交),在英語中兩者都有使用。 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曬水浸貨物」為藉口,賄賂當時 明朝 的廣東提刑按察司巡視海道副使 汪柏 ,獲准在澳門半島暫時居住。

  5. 2024年5月23日 · Macao”是葡文旧写法,在1911年 葡萄牙语正字法改革 ( 英语 : Reforms of Portuguese orthography ) 时变为“Macau”(马交),在英语中两者都有使用。 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借口,贿赂当时 明朝 的广东提刑按察司巡视海道副使 汪柏 ,获准在澳门半岛暂时居住。

  6. 後來到達的葡人知道「Macao」一詞,「Macao」便成為了澳門的正式外文名稱。. 「Macao」是葡文舊寫法,在1911年 葡萄牙语正字法改革 (英语:Reforms of Portuguese orthography) 时变为「Macau」(馬交),在英语中两者都有使用。. 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曬水浸貨物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