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活動詳情. 本會所提供各項婚前培育課程均切合香港天主教教區婚前準備的要求,完成課程後可獲發證書一張. 活動詳情. 由專業律師講解有關離婚的法律問題. 由專業調解員介紹家事調解服務. 活動詳情. 2024年6-7月夫婦活動. 活動詳情. 瀏覽更多. 最新消息. 【賽馬會「婚姻 ‧ 再思」計劃】 2024-06-03. 【婚姻‧再思】 2024-04-26. 瀏覽更多. 文章分享. 婚前準備. 未有準備的懷孕. 瀏覽更多. 婚姻生活. 一頓晚餐.

  2.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高特曼(John Gottman),形容兩個人的婚姻關係,就如一間親密屋子,一間屋子先有兩根大柱子,即是信任與委身,當彼此有了互信的基礎,願意承諾進入一段關係,這個關係便如房子,開始一層一層地建立起來了。 房子的第一層是「愛情地圖」,在婚姻中,我們需要持續透過彼此互相認識、互相了解,在關係中保持對對方的好奇,來建立關係。 高特曼(John Gottman)擬了多題愛情地圖的習題,幫助伴侶彼此了解。 以下羅列了一些夫婦互相訪談的題目: 我最喜歡的一次假期? 最討厭甚麼食物? 我最擔心的健康問題是甚麼? 我最喜歡哪部小說或電影? 我最喜愛的餐廳? 我最喜歡的禮物是甚麼? 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 誰是我最大的支持? 我最喜歡的週末活動? 我最大的恐懼或災難是甚麼?

  3. 本會是一所天主教志願機構,於1967年正式註冊為服務社團,並以促進美滿婚姻及促使父母善盡天職為宗旨。我們率先推出了各種嶄新的家庭及婚姻服務,如為天主教未婚夫婦而設的教友婚前培育計劃。在2000至2001年,FOCCUS婚前評估服務、性障礙治療服務和教友補禮亦相繼成立。

  4. 1)我與伴侶的關係像甚麼? 2)在互動中,我怎麼參與? 3)過去與現在的角色有沒有不同? 4)是甚麼讓關係模式不一樣了? 5)要改變這樣的關係,我可以怎麼做呢? 6)如何成熟地處理自己的期望和情緒? 過程中,我得到領悟。 面對溝通阻礙與關係窒礙,我先處理自己,化改變對方的期待為對自己的好奇,先檢視自己的「貢獻」及回應的方式,是否反而或可能激發了負面的互動模式,強化了對方的抗拒和防衛,使溝通越溝越糟。 在一段關係之中,沒有人是局外人。 二人關係的素質,我要負上一半責任。 關係是互動的結果,我們要看見自己是如何參與其中。 共勉之! 註釋. 1. 羅子琦 (2022 )。 《給愛一個機會:婚姻諮商》。 台灣:寶瓶文化。 資料來源: 本文選自《橋—婚姻及家庭季刊》。 第159期。 2022年9月.

  5. 2020年11月8日 · 鄭瑞連. 牽手渡銀齡. 目前香港銀齡婚姻的狀況往往被社會忽略, 根據香港統計處2018年的統計數字, 40-54歲離婚人士數字由1991年至2016年便按年遞增,情況令人憂慮。 輔導銀齡夫婦時,深深感受他們對婚姻仍是抱著期盼,以致有時因失望而沮喪。 假若他們掌握了增潤關係的竅門,那就可以豁然開朗走出死胡同。 彼此希望「被明白」 我們接觸到的銀齡夫婦,一般都表示十分希望得到配偶的重視和明白! 然而,他們卻認為對方縱然和自己一起生活多年,仍然不太明白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因為得不到明白,夫妻便時有衝突。 新常態下,夫婦現在多了時間在一起, 大家互相明白和彼此接納,比以前更重要。 彼此希望「被需要」 其實,很多夫婦都希望成為對方的好配偶,懷抱著期望,希望被需要,被重視!

  6. 本會是一所天主教志願機構,於1967年正式註冊為服務社團,並以促進美滿婚姻及促使父母善盡天職為宗旨。 我們率先推出了各種嶄新的家庭及婚姻服務,如為天主教未婚夫婦而設的教友婚前培育計劃。 在2000至2001年,FOCCUS婚前評估服務、性障礙治療服務和教友補禮亦相繼成立。

  7. 「親和坊」旨在為有需要的離異家庭提供一站式「以孩為本」的共享親職支援服務,協助離異父母及孩子療癒傷痛、學習新的相處模式,共建親職計劃,並讓孩子能與父母雙方保持穩定的聯繫,繼續擁有父母雙方的愛與關懷。 服務目標. 促進離異父母,有效地履行「以孩為本」的父母責任. 協助離異家庭的孩子過渡因家庭變遷所帶來的壓力. 提供親子接觸機會,讓孩子可在一個安全及友善的環境,與非同住父/母保持正面的接觸. 向公眾人士推廣離異父母責任及共享親職的理念. 服務內容 (給父母的服務) 「共享親職」輔導服務. 親職協調服務. 督導聯繫服務及交接. 「以孩為本」共享親職工作坊及講座. 治療性小組及課程. 同路人互助小組及義工服務. 服務內容 (給孩子的服務) 孩子適應輔導及小組. 服務內容 (給家庭的服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