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9月20日 · 近日有市民陸續報警求助指接到電話短訊顯示其綑綁PayMe的信用卡被過數後再被人提走其中有個案是從未申請PayMe亦中招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指事件是市民個別信用卡資料外洩及盜用但他強調銀行及電子支付平台亦有責任提高 ...

    • 多次申請 Payme 失敗真正原因
    • 事主:系統不驗証身份証真偽?
    • 專家方保僑:會被利用作「轉錢」
    • 專家楊和生:避免存太多錢到電子支付帳戶
    • 專家陳家豪:社會應討論是否落實eid、電話實名制
    • 專家范健文:應用大數據協助核實用戶身份

    Unwire 記者與事主取得聯絡,事主稱自己現在是第二代智能身份證製造商的員工,曾經在 3 個月之內申請 Payme 帳戶近 10 次,但都不得要領,App 內只顯示他上載身份證過程出錯。事主還以為是 App 的程式錯誤,及後多番致電滙豐查詢未果,最終要寫正式投訴信才得到回覆,指他的身份證原來已經被連結到一個以 QQ.com 為網域的電郵帳戶,因為重覆登記的原因,而不能再用。 ▲多次申請 PayMe 帳戶不果,事主還以為是程式錯誤

    事主指出滙豐一直只需要上載身份證的圖片,即可開通帳戶,毋須核實申請者其他信用卡與儲蓄戶口,也不驗證身份證的真偽,簡直是零防衛機制。事主向 Unwire 訴苦:「如果用 Photoshop(註:改圖軟件)做相,改不同身份證號碼,就可開出無限 Account 嗎?」。 事主稱「這個漏洞仲唔係洗黑錢」擔心自己的 PayMe 帳戶會被人用作洗黑錢用途,並打算會在今日報警求助。而事主也愈說愈激動:「好大漏洞呀!仲可轉錢去不同名既戶口,仲唔係洗黑錢好渠道? 應該去問問金管局吧?」 ▲事主最初向滙豐銀行查詢時,只得到「經核實後現時不能向你提供 PayMe 帳戶」的回覆 ▲後來事主向滙豐銀行發出投訴信,才收到回覆,指事主的身份證資訊已連結 QQ.com 的 PayMe 帳戶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指出,事主目前被人盜用身份證號碼申請 PayMe 帳戶,並無連結到他的儲蓄帳戶或信用卡,除非事主跌銀包,信用卡、銀行卡都被不法份子連結該 Payme 帳戶,否則相信財物上不會有所損失,最大機會遇到的問題是 PayMe 帳戶被人用作「轉錢」用途。他指事主報警的行動是正確,可以證明帳戶的交易與自己無關。方保僑指出目前八達通自動增值、PayMe 轉賬等電子支付方式,設有每日支付金額上限,為用戶設置最後一道防線,可保障市民不會有更大損失。 問及市民是否有方法保護自己,方保僑指現時市民好難在自己的身份證被人盜用時得到通知,市民也未接受到身份證號碼連結電話號碼的做法。而就算申請帳戶時需要電話核實,不法份子亦可申報虛假資料。方保僑認為各電子支付公司應該以此個案為鑑,留意現時用...

    香港互聯網協會網絡保安及私隱小組召集人楊和生指出,現時每間電子支付的後台都有不同規模,私隱政策與內部監控、管理力度都有所不同,但這些資料通常不對外公開,市民只能用傳統方法保護自己:如可能的話,將每天過數的上限金額設定為一個低水平,如果有人要求你做 P2P 過數時,必須核實該人的身份,金額太大時應實際向當事人查詢。另外到真正過數時,才將金錢從銀行存入電子支付帳戶,市民應盡量保持電子支付帳戶的餘額在低水平。楊和生亦應為目前銀行接受用戶身份證的圖片數碼資料的手法存在問題,既不能核實身份證的真確性,而又向用戶收集過多個人私隱資料,電子支付供應商應研究對策。

    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表示,雖然滙豐銀行有責任核實客戶之身份證明文件,但在現有技術限制之下,仍難百分百通過網絡核實用戶身份,因為就算同時提供身份證圖片與電話號碼,該電話可能也是太空卡戶口。陳家豪表示:「未必完全關滙豐事,各監管機構亦有限制,不能使用網上提供的其他資源,令他們動彈不得」,但指滙豐應有方法為現有客戶核實 PayMe 用戶身份,而不會違反私隱條例。 陳家豪指現時未有中央數據庫或合理的數據庫為市民進行數碼個人身份核實,而政府提出 eID(註:在「智慧城市藍圖」中提出在 2020 年為市民提供數碼個人身份),社會應更多討論如何落實這項措施。他指政府可為市民提供數碼個人身份,市民可利用 eID 在網上申請服務,大幅減低被人冒用身份證的機會。另一方面亦可參考其他國家地區的做法...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資訊保安召集人范健文指出,現時不同電子支付系統用身份證圖片去核實客戶個人身份,這種做法有不少限制,但電子支付系統一般設有每日交易上限,例如 PayMe 就設有每月從信用卡轉賬至 PayMe 戶口的上限,這些措施可為用戶損失封頂在一個較小的數字。范健文建議政府容許金融機構使用大數據資料,從各方面驗證資料的真確性,例如今次案例中使用到的 QQ.com 電郵不常為香港人所用,滙豐能否通過大數據核實電郵供應商是否本地供應商,在出現衝突時向客戶進一步核實資料。另一方面亦可考慮是否限制免費登記的電郵信箱申請電子支付服務。 問及政府是否需要參與協助商戶核實市民身份,范健文指政府在這一步不應介入,讓市場自由發展,市民可計算風險使用合適的電子支付服務。范健文最後建議滙豐應加強同客戶的溝通平台,...

  2. 2021年11月22日 · 手法. 近日有騙徒偽冒電子支付平台PayMe向市民發出附有不明連結的釣魚式欺詐電郵聲稱有現金禮物誘使市民點擊內附連結。 市民點擊該連結後,騙徒隨即要求市民提供手機號碼、一次性手機短訊「驗證碼」及「交易密碼」等重要資料,意圖控制其電子錢包帳戶及將存款轉走。 警方呼籲. 切勿透過電郵內的超連結登入可疑網頁 ; 不要隨意打開可疑電郵內的連結或附件; 開啟電子錢包通知功能及留意電郵和手機短訊。 若發現可疑交易活動或變更,應直接 聯絡客戶服務團隊 查證真偽; 切勿向陌生人透露任何電子錢包的手機短訊「驗證碼」、「交易密碼」,或將資料輸入 可疑訊息的內附連結 ; 定期更改電子錢包交易密碼; 提醒身邊親友提防受騙; 如有懷疑,應致電防騙易熱線18222查詢。

  3. 2021年10月26日 · 警方呼籲. 如收到自稱PayMe職員來電,應收線並直接聯絡客戶服務團隊查證真偽; 定期更改電子錢包交易密碼; 開啟電子錢包通知功能及留意電郵和手機短訊,若發現可疑交易活動或變更,應主動向電子錢包供應商查證; 切勿向陌生人透露任何電子錢包的手機短訊「驗證碼」或「交易密碼」,或將資料輸入可疑訊息的內附連結; 提醒身邊親友提防受騙; 如有懷疑,應致電防騙易熱線18222查詢。 提防假冒PayMe電子支付錢包電話騙案 - 反詐騙協調中心 (ADCC) - 香港警務處.

  4. 2018年11月8日 · 不過與此同時PayMe偶有出現帳戶被盜用或資料洩露事件以下為PayMe推出以來的大事表滙豐00005自揭發現旗下轉帳App PayMe有用戶電郵賬戶被盜用。 事實上,PayMe去年2月正式推出,推出以來頗受港人歡迎,首日就曾因流量太大,未能全數處理登記申請,至今年7月中PayMe用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